塞上风情惹人醉“创建”热潮别样浓
——定边县创建“中国摄影之乡"工作纪实
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胡武功为定边摄影展馆题词
群众观看摄影作品展周鑫俞摄
《绿色之景》高登山摄
《盐湖夕照》乔英娥摄
《渲染秋色》贺子明摄
《五谷丰登》贺子明摄
《宝藏之乡》常海宏摄
《神龙吐雾》钟子俊摄
《荞乡之歌》李青苗摄
《风景如画》王存江摄
《唱晚》朱唯毅摄
□周鑫俞 李东玮
茫茫白于山,孕育了一方广袤辽阔、质朴深情的高原大地;巍巍古长城,环抱着一方生机盎然、风光独特的边塞名城。从上世纪末开始,定边因储藏丰富油气资源而备受瞩目;近年来,定边因现代农业、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成为陕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定边又因为丰足的摄影资源和一支热情满怀的摄影队伍,又让这座塞上历史名城焕发出新的魅力。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摄影基地独具特色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东接榆延、西通甘凉、南临陇庆、北枕沙漠,自古即有“旱码头"和“三秦要塞"之称。定边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有人口33.4万。早在夏、商、西周时期就有原始部落的游牧活动,北魏时设大兴郡。北宋中叶,时任陕西河东宣抚使兼知延州范仲淹以“底定边疆"之意取名“定边"。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正式设定边县。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由甘入陕的第一站,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边特委驻地,毛泽东、彭德怀、董必武、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
农耕文化、边塞文化、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毛乌素沙漠的雄奇苍莽、白于山峰峦层叠勾画出的蜿蜒壮美、花马池盐湖映耀的水天一色,还有新能源风车、太阳能发电蔚为壮观的宏大场景,自然美景风姿绰绰;夕照下的五里墩遗址映衬出的历史苍容、359旅打盐窑洞旧址让人油然而生的缅怀之情、鼓楼的斑驳印记诉说着久远的故事,文物景观以其特有的方式陈述着历史曾经的波澜壮阔;剪纸、说书、皮影、器乐曲艺、道教文化,人文底蕴根深味醇、引人无限遐思;炉馍、荞面饸饹、大块羊肉,多元文化渗透交融,于饕鬄之上尽显无余;还有春日莽原的微翠欲滴、夏月花开时的五光十色、深秋岁月里的灿烂金黄、冬季群山逶迤处的白雪覆盖,四季之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近年来,定边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和陕西省文化先进县。
“创建"氛围浓厚“创建"成效显著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将摄影传播至定边的陈立文,到以著名摄影大师陈宝生为代表的陈氏三兄弟,再到如今定边县摄影家协会群体,誉满三边大地近百年的摄影家族,它的变迁史正是定边摄影发展史的时代缩影,也见证着摄影艺术在这片热土上前行的脉络轨迹。从定边走出的著名摄影家陈宝生荣获国内外众多摄影大奖,被评为首届金像奖。作品被送往亚太、欧美等国家展览,蜚声摄影界。后来,定边摄影界翘楚亦是踏着前辈的足迹,将定边摄影发展带到一个新的境界。到2012年,定边县摄影家协会成立,已组建起一支拥有176名较为专业的摄影人才队伍。他们充满创作激情,满怀对家乡的挚爱,用镜头诉说着这方土地美丽。
2014年3月中旬,根据定边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中国摄影之乡"的意向安排,定边县政协主席、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贺子明及该县文化部门、摄影协会相关负责人一行组成考察组,远涉“中国摄影之乡"浙江省丽水市、福建省莆田市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学习,启发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取到了“真经",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创建“中国摄影之乡"对地区文化的发展起到的巨大影响和助推作用。
2014年5月22日,在定边县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周年暨创建“中国摄影之乡"动员会上,定边县启动创建“中国摄影之乡"工作,正式拉开了创建“中国摄影之乡"的序幕。县委书记崔博重视文化工作,对创建工作寄予厚望。县长温江城亲自挂帅担任创建“中国摄影之乡"领导小组组长。领导重视、措施有力,促使创建工作氛围浓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固本强基,队伍建设应为先。定边县摄影家协会从2012年成立之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大约176人的规模,其中国家级摄协会员3人,省级协会会员29人,市级协会会员50人。在吸纳会员上,始终坚持“自愿加入"和“主动吸纳"并重的方式,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会员的管理工作,科学管理,分类指导。定边县摄影家协会根据会员技能、年龄等因素,将176名会员划分成8个小组开展活动。各摄影小组在组织活动开展上各具新意,聚焦不同主题、定格多样的画面。有的将镜头对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捕捉令人动容的精彩瞬间;有的聚焦县区外的风光人物为摄影创作专题;有的以展现陕北农村原生态为焦点,在牧羊人的憨厚中传递出淳朴的情感;有的以秋收喜悦的画面呈现给观众,火红的辣椒、金黄的油菜、遍地的马铃薯,冠以“血色浪漫"“金色年华"“星罗棋布"之名,寓意贴切、富有诗意。还有的以发现身边“真善美"为视角,记录下寻常之人举手投足间爱的传递,传递正能量。截至目前,各摄影小组共组织采风活动36次,创作作品数不胜数。
立足自身实践,创新组织形式。定边摄影家协会正确看待创建工作、深刻把握发展良机,盘活了摄影所需具备的各类资源,为未来定边摄影发展积攒下宝贵经验。
——苦练内功,组织培训增水平。苦练内功,增强本领,提升技艺,关键就在学习。基于会员水平技能的高低不一,定边县摄影协会专门开设了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班,针对不同层次的会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自2014年6月份开班以来共举办了10期摄影培训班。培训中,邀请了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胡武功、全国数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济山、欧洲摄影学会主席邓尚喜等多位摄影专家前来授课,会员们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收益良多。
近年来,定边县摄影家协会主席田国印的作品《亲密》曾荣获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第二届马兰花摄影节二等奖;会员高秋农的摄影作品《风景》荣获第24届国展艺术类铜质收藏奖;李生程的作品曾获得全国农村摄影大赛三等奖;孟光耀的作品《注视》获得中国《人像摄影》精英赛三等奖……定边县摄影家协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摄影比赛,在全国、省、市各类摄影赛事中共获奖360余项。
——文化惠民,开展活动为载体。定边县摄影家协会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使会员提高创作水平,同时使群众共享了文化成果。首届“西雅图"全民手机摄影大赛,让普通群众觉得摄影就在身边;“科技创新杯"摄影大赛参赛作品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将该县农业发展成果向群众进行展示,农业成就得到了宣传,县域经济竞争力得以提升;2014年8月27日至29日,全国各地100多名摄影人汇聚定边共同参加了“创建中国摄影之乡"暨“大美三边"大型摄影采风活动,促使天下人识定边,拍定边,将创建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同时,定边县积极举办各类摄影比赛、摄影展览、摄影采风活动。每次县内摄影比赛,总能收到数千张作品,其中不乏诸多佳作;每次展览,总能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流连忘返;这不仅仅是一次次比赛、一次次展览,更是送到群众手中的文化礼品、文化食粮。
——源头活水,基地选建始为本。地理因素的得天独厚和人文内涵的朴茂厚重,使得在定边境内拍摄的摄影作品彰显出更加独特的风情。创建工作启动不久,各个基地的打造和连接道路的维修工作便开始推进。五里墩长城遗址的保护和修缮、花马池盐湖的景观再造、魏家梁摄影路线的具体规划、现代农业园区的场景再现等等,每一处基地都经仔细酝酿,并广泛征询摄影人士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力求把最能代表定边的地理元素挖掘出来。
定边县委、县政府对创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把摄影基地创建工作纳入全县项目建设总盘子。在道路整修时既考虑创建工作需要,又兼顾了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目前,基地创建工作基本就绪,依据摄影主题的不同,已至少形成了5条相互连接、纵横跨越的采风路线。每一条完整的路线图,都能领略到不同的人情风貌,都能展现一幅幅定边的美丽画卷。
摄影,重在捕捉,贵在呈现。“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应该让群众看到!"协会名誉主席贺子明如是说。为此,他不辞劳苦、多方奔走协调,使广大协会成员和这些优秀作品得以“安家落户"。8月20日,“影像定边"展览馆正式开馆。当日,众多摄影爱好者和群众前来参观,大家对展出的作品赞不绝口。展馆共有两层,可供400余幅作品同时展出。主要展出定边籍摄影名家和协会会员创作的反映定边自然美景、纪实等摄影作品。橱窗内还陈列着大量的摄影理论书籍和摄影作品集。展馆于每周末按时向群众免费开放,并不定期更换内容,满足群众需求。现如今,周末观看影展,已经成为不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里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已出版的《三边摄影》期刊及定边摄影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同时各类报纸、网站专栏全面的报道,形式多样的传播载体,除了有力保证了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也大大充盈了定边文化史料的宝库。
一张张成绩单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坚定的信念和辛劳的付出。按照既定目标,定边县整体创建工作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进度持续推进。
目标高远并时刻清醒,信心百倍且求真务实。定边县委、县政府在整体创建工作中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全县各部门的齐心戮力、开拓进取;定边县摄影家协会及众多摄影爱好者勇于担当,激情创作,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在创建中国“摄影之乡"的目标的征程中奋力前行。
新闻推荐
□周茹这是一曲天赋独奏。2013年1月,全球首款无添加剂生物技术卷烟“好猫(天赋)"在陕西中烟问世,真正开启了卷烟无添加、原生态、纯天然的新时代;这是一次新的突破。2013年...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