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歌声为延安的发展伴唱 记者李瑞实习生丁宣尹

延安日报 2013-09-27 16:34 大字

退休,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告别,但同时也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井生娥、王爱玲等退休老干部不愿退休后“家中养老”,走出家门组建起了延安市第一支老年合唱团体——延安老干部合唱团。公园里、广场中、舞台上,这些满头银丝、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年人,或自娱自乐,相互交流;或登台亮相,竞技比赛,用欢快嘹亮的歌声为延安的发展伴唱。

走出家门,退休老人办起合唱团

“头发梢梢想你哩,红头绳绳难缯哩,三哥哥呀想你哩……”

走进延安老干部合唱团声乐排练场,一群老干部们分两排站在不算宽敞的排练室里,一遍遍排练着。不久后,他们就要去河北参加“永远的辉煌——第十五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比赛。

说起创办延安老干部合唱团,合唱团的创始人、第一任团长井生娥向记者讲述了她创办合唱团的初衷。1999年底,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老年合唱大赛,参赛的老年人个个神情抖擞,精神头十足。当时她已经退休几年了,每天除了呆在家里,就是偶尔出去锻炼身体。自在悠闲之余,日子难免有点沉闷,有劲没地方

使。看到电视里的老年合唱大赛,她脑海里就萌发了组建老年合唱团的念头。随后,井生娥就和经常在一起锻炼的王爱玲商量,打算召集老年人筹建合唱团。

“刚开始心里真是一点底都没有。我们没资金、没场地、没设备、没老师,更不知道有没有老同志愿意参加,合唱团能不能搞起来谁也不知道。”井生娥说,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她和王爱玲积极奔走。井生娥得到了市文化局、老干部、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部门领导的支持。她们邀请了延安歌舞团指挥郭世银、声乐老师白木兰和钢琴伴奏耿志杰作为合唱团的指导老师。2000年4月16日,延安老干部合唱团正式成立,姜淑萍等70多名老同志成为了合唱团的第一批团员。

历经风雨,合唱团迎难而上悄然成长

合唱团建起来了,没排练室,合唱团的团员们就去纪念馆、体育场、大桥下练习;没资金,他们为企业演唱表演筹集经费。在几位声乐老师的指导下,团员们排练了《延安颂》、《三十里铺》、《兰花花》等歌曲,在建团当年9月参加了由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老龄协会在江苏无锡举办的“世纪的歌声”——第二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

“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气十足。”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比赛,井生娥记忆犹新,“轮到我们上场比赛时,听说我们来自革命圣地延安,又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台下的评委和观众给了我们比赛中最多的掌声。当时比赛的时候还起了雨,但大伙谁都没在意,全都热情高涨,淋着雨唱完了《三十里铺》和《南湖的船,党的

摇篮》两首参赛歌曲,还在本次比赛获得了‘优秀奖\’和‘最佳风格奖\’两个奖项,这对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的我们太不容易了!”

有了第一次参加比赛的鼓励和经验,合唱团的团员们信心大增。随后,延安老干部合唱团一边继续“打游击”排练,一边开始到省市和全国各地参加比赛。一直到2004年,市老干局为合唱团提供了排练教室,合唱团终于有了自己固定的“家”。

团就是家,以合唱慰藉夕阳生活

在不少团员的心中,合唱团就是他们另一个“家”。作为“老元老”,从合唱团成立起,刘玉珍对合唱团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参加过上百场演出的刘玉珍说,“合唱团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到那儿什么烦心事都忘记了。现在,我的老伴、孩子还有孙子都特别支持我唱歌,每周两次的练习时间,我常常等都等不及。合唱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都离不开了!”刘玉珍告诉记者,只要自己的身体条件允许,她会一直坚持唱下去。

合唱团现任团长张三全告诉记者,合唱团是一个团体,需要的是四个声部的共同协调和配合。延安老干部合唱团是延安市第一个老年合唱团体,从最初筹建到现在获得众多荣誉实属不易,团员们为这个“大家庭”付出了很多。作为合唱团的第四代团长,他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支持这个特殊的老年群体,让合唱团得到更好的发展,为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平台。

新闻推荐

延安铁警力保国庆期间旅客平安出行

本报讯(许敏记者强国峰)为确保国庆黄金周期间旅客平安出行,西延铁路公安处及早行动,紧盯一线,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开展站车查缉专项行动,全力确保国庆期间广大旅客平安出行。该处以较大客运站为重点,安排充...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