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里也是他们的家实习记者南江远

延安日报 2013-08-29 23:01 大字

马小容是钢筋工,每天要把大量的钢筋进行切割分类

在市郊的一个建筑工地上,一群操着四川口音的建筑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同样的安全帽,同样沧桑的脸,几乎分辨不出他们的长相、性别来。

在堆满钢筋的机器旁,一位身材瘦小的女人熟练地切割着钢筋。记者惊诧于一个女人能在建筑工地上干男人干的重活儿,没想到这位名叫马小容的女工却淡然一笑,轻松地解释:“这里的活儿不分男女,只要你能干得了,就可以分派给你干。”马小容说,工地上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来自由安排,吃饭、睡觉、干活……一切都在工地上。

“走,去我们的宿舍看看。”午休时间,马小容带我们去她的宿舍。“宿舍都在工地上,就在这了。”她指着一栋正在修建的高层住宅,“这个楼就是我们建起来的,宿舍就在二楼。”马小容自豪地边走边说。由于大楼还没有安装楼梯和电梯,临时楼梯是由木板和钢筋搭建而成的,宿舍是自然隔开的。“这儿的女人都是跟着丈夫一起出来打工的,你看都是夫妻俩住一间,剩下的单身汉则两三个人住一间。”水泥墙壁,没有窗户,一张床,简易的家具,简单的灶具,伴随着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这就是他们工地上的“家”。

“工地上也有食堂,饭菜太贵了,自

己做饭便宜,想吃什么就自己整一点,也蛮好的。”马小容说着就开始准备午饭。“延安这地方夏天还凉快,我们老家这会儿怕是要热死喽。”这里的工价比家乡高出许多,陕北人厚道,这是四川、重庆的老乡们来延安务工的主要原因,许多人一干就是十多年。马小容靠着

这十多年的打拼,女儿大学毕业了,老家的房子也修好了。

“刚离家的时候女儿才上小学,由爷爷奶奶带着。孩子读书要用钱,在家种田一年挣不了多少钱,出来打工赚得比老家多。想孩子了就写信,后来打电话。”44岁的马小容提到孩子时眼泪还是忍不

住地流。她告诉记者,她跟丈夫每月收入最少在七八千元,活儿多的时候一月能赚一万二三,“自己辛苦一点,多干一点,赚得就多一点。攒起来,日子也好过一点。”

谈到梦想,她扭捏地搓着手,黑黢黢的脸上露出一丝羞涩而灿烂的笑:“我没文化,不会说,希望这里的楼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宽,这样我们就有活儿干了,就能存点钱买套房子,还要买车。我也经常梦想着让孩子他爸能开着自家的车,拉着我去百米大道吃饭……”今年后半年,马小容就要当姥姥了。“希望能再多干些活、多存点钱,帮助女儿在城里买套房子,这样小外孙就能在城里上学,是城里娃了!”

像马小容一样跟随丈夫、或是受劳务公司派遣来延安打工的这些四川人,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工。十多年的打工生涯,他们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城市。从天府之国到黄土高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这个城市的繁华,用辛勤的汗水装点着这个城市的美丽,同时,也装点着他们美丽的梦想!

在他们心中,总有一天,这里也是他们的城市,他们的家!

新闻推荐

十年如一感恩绽放——长安商用“亲情服务”10周年感恩回馈活动

本报讯8月21日至25日,长安亲情服务10周年感恩回馈巡回路演在延安市及各县区精彩上演,超低的特惠价格、实惠实用的老用户关怀、贴心无忧的大学生关爱,以及精彩的节目表演和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让活动...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