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说不完的周总理 ◆采访手记

延安日报 2013-06-07 16:56 大字

为了了解周总理当年回延安的情况,笔者联系原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部主任米世同。没想到他在电话中却说:这事难说啊!

他的语气让我感到疑惑: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第二天,怀着不解与好奇的心情敲开了米世同的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见方一米多的一幅周恩来在延安的黑白板照,几乎占了客厅墙的一半。画面的主体是周恩来在枣园与米世同握手,周围还有五、六个人的影子,都只是局部。米老师拿根竹棍指给我:左边这只手是谁的、上边那个头顶是谁的、右边这个肩膀是谁的、后头那条辫子又是谁的,还有那半个脸是谁……身为照片主体人物之一,又是周恩来握手的对象,米老师的自豪难以掩饰。看着他兴致勃勃的样子,我道出了来时的困惑。他说:难说,是

因为一句两句说不清啊,提起当年周总理来延安,我就会打开话匣子。

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往事。

米世同说:那次接待活动,我的任务是做记录。总理来之前,我们几个工作人员就说,一定要亲眼看一看总理戴的是块什么表,到底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看见总理后,那个高兴啊、那个激动啊,时间过得飞快。总理走后,一个问一个,结果谁也没有顾上看总理到底戴的是块什么表。总理去世后,他的遗物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我参观时,看见一块表旁的标签上注写着是周总理来延安时戴过的表。我认认真真地看仔细了,那是一块白色的、尼龙表

带的国产上海表。于是,我回来后,告诉了当年所有的同事,总理戴的是国产表,是上海国产表啊!说到这里,米世同的眼眶湿润了。

停了片刻,米世同又说:那一天,我还看见一个情景。总理在招待室与枣园干部群众交谈时,走进来一位女同志,估计是总理随行的工作人员。她轻轻地将两片白色药片放到总理旁边,就悄悄地退出去了。总理拿起药片,放进嘴里,轻轻咽下,又继续工作。这个情景一个多小时后,在书记处小礼堂还出现过一次。当时年纪轻,经见也少,也没多想。事隔两年总理去世,才突然明白,总理那时身体已经有了重病。可当时只

是看见他很消瘦,日程安排那么紧张,还要工作到深夜,却看不出一点疲倦。延安人民哪里会想到总理是带病回的延安啊!

采访昔日的讲解员吴欢显时,电话拨通,对方说她在医院,丈夫正在做脑瘤手术,有什么事改天再说。当得知是了解当年接待周恩来总理的情况时,吴欢显却撂不下电话了,反倒电话这头的我感觉再与她交谈就太残忍,不近人情了。可吴欢显说,她这一辈子,只要提起当年接待总理的情景,她是不可能平静的。当时,她们几个讲解员在枣园正议论见了总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问候什么……正说着呢,一辆吉普车开进来停下了。她们还正琢磨着,肯定是

保卫人员的车来了,总理也快来了。说话间,车门打开,下来一个中等个子的人,穿着白色短袖。因为所有人都没想到会是总理先到达,所以远望着下车的人:这人怎么这么眼熟!几乎就在发愣的同时,大家瞬间清醒过来:啊,总理来了!总理来了!她们赶忙跑过去,像见了亲人一样,抢着向总理问好。总理和蔼地笑着与她们握手、交谈,事前所有的紧张、拘束根本没有了,只有欢喜,只有留恋。在陪同讲解的过程中,每次讲解员根据内容表演唱歌时,总理都是一边笑着听,一边给她们打拍子,真的像慈父一样,所有讲解员都希望和总理在一起的时间长些,再长些……

本来还要再多采访几个当事人,尽量把总理回延安的所有情况、细节搜罗到没有遗漏,想把这篇稿子做到完美,不留遗憾。可是,采访完米世同、吴欢显等人后,我觉得,没有那个必要了。因为,对于延安人民来说,有关周总理的话题是没有尽头、永远不会断的。

樊晓霞

新闻推荐

延安市物价局全力维护消费者价格权益

本报讯(记者王锋)为了进一步净化延安旅游环境,切实维护全市价格秩序,市物价局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措施,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市场监管和旅游环境整治,全力维护消费者价格权益,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巡查,预防违法...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