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现城乡统筹率先发展中应注重抓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延安日报 2010-12-01 21:42 大字

雷元富

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延安发展步伐做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的全面落实,必将全方位推动延安的快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现小康目标,也无疑将全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残疾人是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群体。榆林市共有残疾人14.1万人,其中:视力残疾1.3万人,占9.2%;肢体残疾9.2万人,占65.4%;智力残疾1.2万人,占8.3%;精神残疾0.7万人,占4.9%;单独听力残疾0.7万人,占4.9%;单独言语残疾0.2万人,占1.5%;多重残疾0.8万人,占5.7%。其中重度残疾人4.9万人,占34.8%;农村残疾人12.3万人,占87.0%;60岁以上的残疾人3.6万人,占25.4%;文盲2.4万人,占23.8%,小学文化程度5.4万人,占38.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只有1100人,只占0.8%;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贫困残疾人5万人左右(占残疾人总数的35%,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5.7%)。残疾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的特殊群体。由于残疾,使他们就业难、上学难、生活困难,加之整体素质差、文化程度低、心理素质不好,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负担。因此,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也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制定出台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2008年起将残疾人工作列入对各县(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

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市政府规定市、县两级政府每年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中7%用于安排残疾人就业。就业保障金实行财政代扣,税务代征,增设了市残联维权部和就业服务中心。从2008年起市政府坚持每年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使广大残疾人从中得到实惠。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关于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到2015年基本建成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市委这一决定,抓住了延安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如何在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中,使残疾人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使广大残疾人得到更多实惠的基础上得到特惠,笔者认为,认真抓好两个体系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而有效的途径。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起残疾人“两个体系”基本框架,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残疾人“两个体系”更加完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残疾人都能得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普遍达到小康水平。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相结合,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纳入加强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建

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康复教育、教育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重点推进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救助措施,确保贫困残疾人、低收入和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

——推行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政府补贴制度,使城乡残疾人参加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要将白内障复明、精神病服药、聋儿助听器验配、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等残疾人急需的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残疾人服务体系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帮助残疾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契机,建立健全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维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要切实把残疾人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重点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加强服务机构、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服务功能向农村、基层倾斜,建立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基本格局,使残疾人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其服务体系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在城市和农村广泛深入开展社区康复,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在建立各级残联康复设施和机构方面,要整体安排,逐步实施,形成至上而下的康复机构网络,使残疾人能就地就近得到康复服务。既要确定和依靠当地社会资源明确为残疾人提供康复项目和内容,又要建设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助听器验配等基础设施,配备专门人员,为残

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务,康复项目除城乡医疗报销范围纳入外,白内障康复、聋儿配发助听器、假肢装配实现全免费。

——普及、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中高等教育,搞好学前教育。国务院办公厅41号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做出明确要求,各级残联应全力协助各级教育部门认真实施,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教育的目标。对残疾人困难生,包括大专以上、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的残疾人给予补贴等等。特别要对义务教育阶段两头的高等教学和学前教育以及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加大补贴力度。

——加强完善残疾人就业工作。残疾人就业已形成了集中、分散、个体三条腿走路的格局。应充分运用政策使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得到发展。按比例就业已形成较为规范运作的机制,要严格按照省政府85号令,加大残疾人个体就业,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使有能力的残疾人个体就业。全市公益性岗位每年拿出7%用于安排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要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大就业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使残疾人就业率不断提高。

——发展残疾人文化艺术和体育。要依靠社会,依托社会资源,同时要建立有效机制。市县两级都要建立盲人图书馆。加强与体育部门的配合,提高残疾人体育专项训练和全民健身工作力度。

——严格执行无障碍建设的法律法规。这项工作推动多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

建筑无障碍、公共设施无障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法规。

——残疾人维权和法律救助。全市已建成14个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救助中心,应实现服务的规范化、经常化,使残疾人得到就地就近服务。

——残疾人的托养工作。残疾人托养是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18岁至45岁智力、精神残疾人、重度残疾人通过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进行必要的日常生活训练、康复训练,劳动技能培训,使之回归社会。托养机构是国家今后几年和一个时期重点投资的项目,今后3年国家要拿出6个亿进行扶持。市上要建立精神病人托养中心,计划到2015年各县区都要建立至少一所托养机构。在各社区和街道建立“阳光之家”、“温謦家园”,就地就近对残疾人进行托养,对家庭有人照料不愿到集中托养机构和“阳光之家”照料的残疾人进行居家安养,要充分利用民政和民办的福利机构进行托养,托养机构、“阳光之家”、居家安养,可以是公办的也可以是民办公助的,应形式多样。

——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通过

中、省支持和各地努力,榆林市县一级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但不够完善,在两个体系建设中,要着力抓好此项工作,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到2015年,县以上各级残联都要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康复中心,按照此要求,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对西部贫困地区予以优先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早规划、早安排,积极主动争取中、省的支持。

在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中,抓住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就抓住了使残疾人幸福生活的保障权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权,就能达到正常人享受不到的权益残疾人享受了,正常人享受到的残疾人更优惠,实现了优先优惠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全社会小康,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广大残疾人朋友首先是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创建美好生活。其次是遵纪守法,严格按政策办事,不提过高要求,知足常乐。三是要知恩图报,用自己的言行报答党、政府、社会、广大残疾人工作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延安市残联)

新闻推荐

儿童要长个儿,饮食要注意

许多儿童喜欢吃零食,尤其是糖果、饮料、爆米花等,而大多数的家长因为害怕孩子营养不够,所以也放任孩子去吃。但是,一些零食可能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巨大危害。碳酸饮料有资料表明,偏爱饮用碳酸饮料的儿...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