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洛川教育

延安日报 2021-11-03 09:05 大字

?●学生学习架子鼓基本操作方法

?●书法老师指导学生练习毛笔字

?●课堂剪影

?●小学舞蹈社团

通讯员 雷蕾 记者 樊小帅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传许久的俗语,折射出长期以来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素质教育被逐渐“怠慢”的现实。近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孩子们得以从繁重的校内外负担中解脱,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个人兴趣。那么,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洛川县进行了哪些实践探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探访。

1“作业超市”开张了

作业也能自己选?今秋开学起,洛川县延安炼油厂子弟学校一家特殊的“超市”开业了,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选择中意的“商品”,同时还享受“售后服务”。

10月26日,记者在该校六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上看到,“超市”里提供了三种选择: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成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阅读后写一篇150字微记,同学们正忙着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喜欢的“商品”。

“‘超市’开张之初,有家长担心,孩子会避重就轻选简单的作业,可试行一个多月后,家长们便打消了这个疑虑。

“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语文老师陈兰兰解释道:“孩子喜欢简单作业,这很正常,老师不能总是持一味地强加或批评态度,可以在评分、奖励上多加引导。”

谈起开设“作业超市”的初衷,校长任俊锋说:“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的号召,少而精的作业更有侧重点,体现了高效、减负的初衷,学生可以在作业中找到快乐,获得成功,真正爱上作业,又可以减轻负担,这是一件大好事。”

可是,作业的量是减下来了,怎样能保证“质”呢?对此任俊锋有自己的观点。

“提高学生课业水平的关键在于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重点。而‘双减’政策因为删减了‘无效’作业,让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优化教学方式,研究课堂方法,强化教学管理。”在任俊锋的带领下,当前学校正在探究‘智圆课堂’学习法,强调要突出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延伸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此外,任俊锋认为,要实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除了设计学科常规作业,推行‘智圆课堂’学习法,还要努力尝试让学生体验多样态作业,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作业观。

据任俊锋介绍,学校的“作业超市”分为共性作业和个性作业,包括知识积累作业、阅读作业、生活实践作业、劳动技能作业、体育锻炼作业等五大类作业项目,就是为了能在各类学习实践中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共性作业,也就是必选项目,多是一些基础知识,适用于所有学生;个性作业就是尊重学生、家长的各项条件,选其所爱。”任俊锋告诉记者,“通过自主选择,把学生从过去重复机械的刷题苦海里解放出来,把‘要我学、要我做’变成‘我要学、我要做’,让学生能够以主动、愉快的心情去完成,从而有较高质量的收获。”

如今,洛川县延炼子弟学校小学生们的“作业超市”生意兴隆,作业减负已成为该校全体师生的行动自觉,“减负不减质”的学习目标正在学校进一步生根成长。

谈起学校下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的整体思路和做法,任俊锋信心满满地说道:“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紧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两个目标,突出‘作业设计质量、常态课教学质量、课后延时服务质量’三个抓手,建立‘多样化学生评价体系、有效的质量提升体系、满意的课后服务体系、协同育人的后勤保障体系’四个体系,让‘双减’政策在延炼子弟学校开花生长。”

2“课后延时服务”有温度

最近,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北关小学学生孙琳钰陷入了迷茫。

“我该做什么呀!”“帮妈妈做家务还是看课外书?”“要不出去玩吧!”……原来,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小学生孙琳钰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反而觉得不适应了。

下午4:30分,随着“叮叮叮……”的铃声响起,孙琳钰并没有背起书包离开学校,她和往常一样,拿出作业本,开始写作业。学科老师坐在同学们身边,随时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在学校很快就可以完成,回到家突然不知道干什么了。”孙琳钰说,以前作业经常在晚上八九点完成,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自从“双减”实施以来,我们有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去画画、看书,感觉太棒了!

和孙琳钰一样,六年级的郑思璇在放学后,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写作业。上了六年级后,郑思璇明显变得比以前自信了,作业遇到难题时,她就大胆起身到老师身边请教。

对郑思璇一家来说,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不仅便利、省心省钱,也让全家人的生活逐渐正常化。“这项服务真的是太好了,给我们这些家长帮了大忙。”郑思璇妈妈王烈艳在银行上班,在谈及学校延时服务时赞不绝口,“以前一到孩子放学不是求人帮忙,就是让孩子直接进托管,现在好了,孩子在老师的看护下写作业,高效又高质,真是让我们省了不少心。”

记者了解到,学校专门安排了任课老师跟班管理、服务,辅导学生学习、作业、课外阅读等,让学生家长有更自由的干活做事时间,有效解决了家长无暇接送问题。

当然,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辅导学生做作业这么简单,其中的特色课程也让不少孩子乐在其中。正在上四年级的贺祎蓓就很喜欢这些课程,这让她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体验:“每周我都可以参加社团活动,不仅培养了我的特长爱好,也放松了学习压力,我特别喜欢。”

“学生都十分珍惜‘延’出来的课程,而且愿意‘事半功倍’地尽快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到各种特色社团活动中。”校长雷全义告诉记者,北关小学目前开设的社团有4大类11个,还专门外聘了4位专业老师,统一按照洛川县中小学课后服务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截至目前,全校99%的学生都参加了课后延时服务。

3校外培训机构的新探索

“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发展正酣的校外培训行业画上了红线,也让“家家都上培训班”的场景成为过去时。连日来,洛川县众多培训机构纷纷面临转型或关门。

10月28日,记者在街头走访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时看到,在“双减”政策的冲击下,培训班里门可罗雀,与昔日的人流如织形成鲜明对比。只有个别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忙着做“复课”准备,大部分学科类培训机构或大门紧锁,或忙着进行转型事宜。

记者了解到,洛川县怡学教育就是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调整为非学科类教育的一家,开始以剑桥少儿英语为主要的课程内容,现在转型调整为书画培训,上课时间也调整到了周末。

刚在外参加完书法教学资格证考试的机构负责人赵莉告诉记者,她能顺利转型是因为自己有书法类学科基础的优势,加上国家“书法进中考”政策这个大趋势,她还是想把培训机构继续转型盘活。当下,她的培训机构已经完成检查评估,“复课”的相关资料也已经准备妥当,等新招聘的书画老师学习进修回来,就可以进行招生复课。

相比怡学教育,不少曾经熙来攘往的纯学科类辅导机构如今清冷了许多。“从‘双减’政策出来到现在,我们面临退费和生源流失两大困境,目前正处于给学生消课阶段。”某知名校外培训机构指着曾经座无虚席的学科培训教室说道,目前就等课消完以后,看学生的流失情况再决定何去何从。

县教科体局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晓东告诉记者,洛川目前已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批,核发了新的办学许可证,并在分类登记中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现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逐一进行评估验收,符合安全、防疫以及培训机构管理规定的,准予恢复线下培训。

记者了解到,全县共有各类证照齐全校外培训机构53所,其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23所,学科类30所。其中,登记为非营利性并办理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的共16所,转型为非学科类的10所,剩余4所正在整改转型中。自7月28日起,洛川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新闻推荐

光盘行动成时尚“舌尖节约”变习惯 延安市群众爱粮节粮意识显著增强

记者孙艳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延安市,餐饮协会积极引导,餐饮企业张贴标语、海报,鼓励节俭...

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