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绕“江南” 秀美黄龙城
●绿水环抱黄龙美
●白鹭枝头惨嬉戏张冰摄
通讯员 窦可军
“现在黄龙环境优美,引水进城后,连鸟也爱上这里了。”黄龙县居民张建说。
被称为陕北“小江南”的黄龙县是陕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为周边韩城、澄城等6个市县提供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但黄龙县城的河道时常干涸也是事实。山清水秀的城市才更有灵气,如何能让黄龙既有青山逶迤,又随处可见流泉飞瀑?为此,该县县委、县政府设计了一套组合拳,短短一年来,黄龙变得“远山含黛,近水如烟”。
漫步石堡河 美景何其多
发展生态旅游以来,黄龙县在南山区域实施了南山木栈道建设工程、南山公园景观提升工程、石堡河健身步道及桥梁建设工程三大景观建设项目。桥梁建设最引人瞩目。沿着石堡河,自东往西共架起十五座桥梁,一桥一景,风格迥异。
连接穆柯寨大桥和南山公园的是长460米的木栈道。木栈道的建成串联了水磨湾片区和南山景区,使之融为一体。漫步在木栈道上,欣赏着南山的旖旎风光和清可见底的河水,让人流连忘返。
南山公园的入口是一座曲曲折折的青石板桥,两侧的石板上,雕刻着文人墨客赞颂穆桂英的诗词。在南山公园和曲桥之间,有一条全长989米的健身步道。
河水流过兴隆桥。兴隆桥是欧式风格,白天,高大的桥柱和粗粗的绳索,粗犷而豪迈。夜晚,六架弯曲的绳索闪着耀眼的灯光,照得桥面和河水一片透亮。逆流而上,一路向西,幸福门大桥沉稳大气,迎客松广场对面的雨篷桥风姿绰约,连接二者的又是一段264米的木栈道,栈道下排列着30余个喷着水花的龙头,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
做好水文章 助推生态游
近年来,黄龙县以洪水、涝水、污水、供水、节水“五水共治”和第二水源等项目建设,留住天上水、拦住地表水、保护地下水,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充足的同时,用水留住产业、用水留住人,用水文化提升土地价值,改善城市面貌,助推生态旅游。
根据石堡川重点防洪工程现状和黄龙发展需要,黄龙县水务局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建成以左、右岸堤防为主的防洪屏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品位。
目前,城区共建成区水域面积16.5万平方米,蓄水总量2.99万方。新打造的龙湖、在水一坊、龙城之窗等水景观已成为生态旅游新的亮点。
与此同时,县水务局、城建局、城管局等部门联手创建节水型城市,建起第二水源,实施街道桥梁、城市景观、河道亮化、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环卫保洁等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项目66个,确保生活用水全部经过污水处理厂净化,保护好黄龙的绿水青山。
依托良好的水资源,清水漂流成为黄龙旅游的热点。每年从五月初到十月中旬,位于白马滩镇的石门峡漂流每天吸引着数百上千游客慕名而来,成为省内外游客旅游的首选项目。
目前,该县城区水景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龙湖水景达到10万平方米。即将建成的龙城水域一期将新增水景面积7.5万平方米。“龙城水域”在县城规划区的水磨湾至龙湖之间,实施“一河两岸”流域治理项目,项目区总面积1120亩,建成后,黄龙县城将实现“半城半水”的格局。
满城尽喷泉 黄龙更多彩
引水进城工程是黄龙县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承载力,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县城”的重点工程。该工程通过在城区主要路段、居住小区、公园广场等处布置喷泉景观,增添城区景观活力,盘活县城整体景观。总投资1800万元,该县在城区布置水景观7处。通过安装景观喷泉、栽植景观苗木并依地势进行造景,同时配以夜间亮化,充分体现出黄龙县城“山水和谐共融、昼夜景观连绵”的景致特色。
丰富的水资源让迁徙的鸟类也流连忘返,河水为鸟类提供了泥鳅、蛙类等食物,像白鹭、黑鹳、鸳鸯、野鸭子等鸟类迁徙到这里,都会停留一段时间。
下一步,在推进生态旅游和特色城市建设中,黄龙县将继续按照水、绿、美规划理念,围绕做足“绿”字,做活“水”字,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进程,通过引水进城工程,打造城市水文化,营造水绿相融的城市空间,让群众享受城市公园般的居住环境,打造“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绿色生态亲水城市。
新闻推荐
本报延安讯(刘杨阳陈子龙记者崔亚樵)连日来,在黄龙县的各个山头山坡上,干部群众植树忙的身影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今年,黄龙县将生态造林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打造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美丽脱贫”。据记...
黄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