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龙:精准脱贫百姓说

陕西日报 2016-08-11 18:08 大字

本报记者 卢新智 通讯员 陈文冰

***到户,发展产业脱贫。黄龙县众志成城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书写了一个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扶贫故事……

“住上新房子脱贫信心更大了”

低保户孙大洲,家住石堡镇梁家河村。虽然才50多岁,但他身体一直不好,医药费、孩子上学开支,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帮扶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协调3万元帮助他新修建了3间平房,镇上为他提供了管理村上远程教育、打扫卫生的工作,一年可收入5000多元。

“住上新房子,我脱贫信心更大了”,孙大洲说,“大女子因为家贫中途辍学,二女子学习成绩还算是可以,今年考上了市一中。县委刘书记又给协调几千块钱帮扶金,今年以来又多次到我家,给我出主意看怎样能脱贫……”

在政府帮扶的同时,孙大洲也想方设法多渠道增加收入。今年他还在自家果园里套种了黄豆、洋芋。如今,住上新房的孙大洲,心里感觉特别踏实,对他来说,家再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词儿了,而是备受关怀的温暖,生活越过越有味,越来越有奔头。

今年以来,黄龙县在精准摸底、精准识别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创建了“4321”帮扶机制:处级领导帮扶4户,正科级帮扶3户,副科级帮扶2户,后备干部帮扶1户。全县718名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共帮扶1576户“贫困少数”3009人。实现了部门帮扶到户、项目落实到户、资金补助到户,力争实现当年脱贫。

“我会好好珍惜这份工作”

韩慧芳,石堡镇吉家河村村民。早些年的一次意外事故,致使她右腿高位截肢,打碎了她追逐美好生活的梦想。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昂贵的治疗费,让本不宽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韩慧芳的丈夫,常年在外打零工。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她最大的心愿是找到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贴补家用。如今,在县长任高飞的帮扶下,韩慧芳实现了自己的上班梦。

韩慧芳上班的地方叫中心北街停车场,是黄龙县城新修的一个生态停车场。今年,黄龙县整合民政、国土、城建、交通、旅游等项目和资金,结合城市发展和管理需要,新建了8个生态停车场,可提供公益性岗位16个。韩慧芳便成为首批在这里上班的员工,不仅享受“三金”待遇,每月还有1200元的收入。“我是一个残疾人,能有这么一份好工作,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日前,韩慧芳高兴地说:“我要好好珍惜这份工作,努力把工作干好,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

“相信今后生活会越来越好”

提起圪台乡榆树窑村的马章峰,她可是附近村里有名的女能人,且做得一手好菜。

由于马章峰年轻时生病吃药产生副作用,致使她再也不能说话了。但是,她并没有向生活和困难低头,在乡上和部门的帮扶下,她不仅发展养鸡业,还办起了农家乐,并担起了大厨的重担。很多食材,来源于自家的菜园子和养鸡场。丈夫史建礼为妻子当小工,夫妻俩配合默契,生意越做越红火。今年“五一”前后,已累计接待游客700多人次,最多一次接待了120人的旅游团。“虽然很辛苦,但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值得!”史建礼说。

在***中,黄龙县针对有残疾的贫困人口,积极探索以“帮”为主的“点对点”精准产业扶贫,以“扶”为主的“点对点”精准保障扶贫。按照“能帮的帮、能扶的扶、能助的助、能救的救”的原则,为全县尚有自我发展能力的610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黄龙生态旅游,不仅带动了大闸蟹、文玩核桃产业的发展,也给黄龙农民带来大量就业岗位。许存学,就是其中的幸运儿。如今,已经在石门峡休闲驿站上班的他,通过打扫卫生、修剪花草,就可以领到工资,自家产的土蜂蜜也可以拿到景区来销售。

在崾崄乡金诚垂钓园打工的马毅,守在家门口看鱼塘、清垃圾,一年也能挣个一万四五。他说:“我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黄龙县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目前,已帮助85户贫困户养殖中蜂879箱,预计户均全年增收5000多元。帮助98户贫困户发展庭院养鸡,预计户均年增收4780元。帮助17户贫困户养殖野山鸡5560只,预计户均年增收逾3万元。帮助86户繁育苗木638亩,预计户均年增收1.2万元。

新闻推荐

黄龙志愿者在行动只为县城景更美

本报讯(任阳婷李成丽记者毛凌云)“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希望能为黄龙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志愿者的队伍,让更多的人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志愿者薛丹说。11月20日...

黄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