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延安日报 2012-09-18 17:49 大字

(上接第一版)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根据各类人才的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在党政机关,对公务员进行大规模培训;在农业系统,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在教育系统,实施了“阳光师训”、“国培计划”、“歆语工程”等项目;在卫生系统,实施了卫生人员培训计划和医师转岗培训项目;在旅游系统,坚持以“赛”代“训”,广泛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在市文化系统,依托各类资源有计划地开展文化文艺人才和产业发展管理人才培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实施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银河培训工程”;在县区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农村基层人才培训计划”和“双培双带”示范项目,整体推进各类人才能力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人才培训基地,努力为各类人才培训搭建良好平台。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延安大学建设发展的决定》,将延安大学作为延安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2008年,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为延安市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专门开辟了石油化工专业,面向陕北培训石化人才。借助延安苹果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坚持开办“果乡大讲坛”,大力开展果业人才培训。截至2011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3.07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54万人,专业

技术人才5.70万人,经营管理人才2.17万人,高技能人才1.9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72万人。

灵活引才方式,拓宽集聚吸纳人才途径。一是搭建平台聚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全力构筑“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精心打造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塞工业园区、黄陵县煤化工园区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功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600余人。主动邀请9名两院院士和国家级专家,来延开展“实施‘十二五\’规划、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咨询服务活动,部分院士专家与相关单位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二是围绕项目引才。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有机结合,加大对外智力交流合作力度,先后与20余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协作关系,吸纳了500多名科技人才参与实施科技计划158项,产生科技成果221项、国家专利890件。三是依托市场揽才。市上投资2292万元建成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县区建成13个县级人力资源市场,除每年定期开展网上“百日招聘活动”外,适时举办企事业单位人才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实现了区域内人才资源的有效流动。

搭建载体平台,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作用。以盘活存量、挖掘潜能、激发活力为目标,通过载体创新、政策激励等方式,为各类人才开展创

新活动、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舞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贡献才智的激情和活力。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开展科技之春、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农业科技下乡、农业专家大院等活动,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开通了星火科技“12396”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围绕解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重大科技问题和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广泛开展“学术金秋”活动,推进了科技知识传播和应用,疏通了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渠道。围绕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产业升级,启动实施了“大学生进企创业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为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人才支持。以调动和发挥各类拔尖人才在人才强市战略中的积极作用为目的,从2011年起,在全市拔尖人才中广泛开展“五带头五促进”主题实践活动。从满足人才自身实际需要出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先后评定市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6人、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8人、市“225”人才工程人选119人、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0人、市三五人才418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38人、延安青年科技奖133人。凡获得以上奖项人员,除给予必要的荣誉称号和不同数额的一次性奖金外,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新闻推荐

三产并举百姓受益

(上接第一版)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依赖原油的单一模式,随着原油开采进入稳产期,产量年均增加量不断下降,延安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富足的矿产资源储备为延安摆脱原油单一依赖,发展能源...

黄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