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樊轶强: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

延安日报 2014-06-08 22:48 大字

县残联理事长王殿云向樊轶强颁发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因为小时候的顽皮,一块大石砸伤了右腿,并最终失去了它。从那时起,他便离不开拐棍的陪伴。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用自己的顽强拼搏谱写了“全县自强模范”、“创业先锋”、“基层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延安市自强模范”的华章。他就是甘泉县肢残协会副主席,西沟村民心中值得信赖的党的好干部樊轶强。

听别人说起樊轶强的故事后,我决定去采访他。接通电话时,现年41岁的樊轶强正在甘泉县城关镇的会议室里学习,为村里即将开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准备。

从和他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9岁那年玩耍时,他把支石块的柱子动了,大石块砸伤了右腿,因为当时的生活很艰苦,家里人也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只是到私人诊所开了几副消炎药了事。谁知,后来便发展成了骨髓炎,再去医院看时,已为期太晚,他的右腿永远离开了他,从那时起他的人生之路就离不开一根单拐。1990年中专毕业后,他一直在西沟村小学代教,结婚后与妻子刘彩燕一起哺育着两个儿女。然而祸不单行,妻子因病成为一名精神病患者,让本来清贫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沉重的家庭负担,落在了他一人身上。上苍的不公、命运的不济,都没有阻挡住他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梦

想。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自己的路还得靠自己走。

2003年,他开始了自主创业。当年,他在家养起了蝎子,但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蝎子全部死亡。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血本无归的第一次创业,他没有丧失信心,又开始饲养黄粉虫。他全身心投入,却没有赢得上苍的垂青,由于气候及技术方面的原因他又一次失败了。他没有被失败打倒,反倒越挫越勇,第二年又建起了养猪基地,一开始就上了40头猪,但因妻子精神分裂症复发,家中没有了帮手,且当年的市场行情也不好,他再次失败。债台高筑,使他的创业信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看着重病的老婆、年幼的儿女、年迈的老父母和依靠拐杖行走的自己,他黯然泪下。年迈的父母看着儿子的遭遇,也只能悄悄地抹眼泪,默默地操持着这个家。

“自己千万不能倒下,不然这个家就真的倒了。”在经历了两年三次失败后,他擦干眼泪毅然踏上了新的征程。他坚信,只要坚强地走下去,作为残疾人的他同样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巧干才能走出致富路

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成了他静待时机时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

2007年,县里一个远房亲戚在家里养了50只母鸡,在一次帮忙卖鸡蛋的

时候樊轶强暗暗算了一笔账:一只鸡一年赚20元,如果养一万只鸡,一年的纯收入就是20万元!养鸡就是一条致富路,还愁什么生活问题呢?

同样是养殖,自己的前三次创业却全都化为泡影。经过长时间的探究,他意识到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不懂技术、不会管理,而是只凭一腔热血在那里蛮干。那么,要想走向成功,就必须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掌握先进管理经验。于是,他决定走出去考察考察、

学习学习。

他挂着一根拐棍,先后赴四川省绵阳、德阳、成都等地十家大型养鸡场考察、学习。现代化养鸡场的经营模式,良好的经济效益,让他大开眼界,让他惊叹和羡慕,也更加坚定了他养鸡的信心。

时来运转。就在他筹划建设养鸡场的时候,正赶上了当地县政府为残疾人养鸡户每户补助5000元,镇政府为残疾人养鸡户每户补助4000元,县残联协调县扶贫办为他贴息在农业银行甘泉支行贷款30000元,使他又建起了养鸡大棚。那时的他信心十足,起步就上了3000只笼养蛋鸡。

万事开头难。技术、资金、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请不起专业技术人员,他就四处拜师学艺。为了更好地掌握生产技术,他用了榆林天鹏公司的饲料,公司的技术员冯谭锋为其身残志坚、执着诚信的精神所感动,无偿到樊轶强养鸡的地方为他传授养鸡技术。那时候的他,整天待在鸡棚里,仔细观察鸡的生活习性,琢磨饲养技巧,遇到难题就反复电话请教,饿了就随意吃点东西。孵鸡苗时,整夜守在育雏室,困了就拖条板凳将就着睡,不知从凳子上滚下来多少次。白天养鸡、晚上学习,樊轶强事事亲历亲为,除了外出理发,基本上一年都在鸡棚里,就这样,整整两年的刻苦钻研,樊轶强终于掌握了从育雏、饲养到防疫的整套技术。

由于流动资金缺乏,在创业最初那一年,樊轶强全家整整一年没有买过一斤鲜肉吃。为了节省工钱,樊轶强亲自设计、亲自施工,一砖一瓦亲手

修建起了占地1.5亩的标准化鸡舍。他十分注重鸡舍的卫生防疫工作,整天不是打扫卫生就是在鸡舍里面喷上防疫剂。如今,走进鸡舍,即便在夏天也很难嗅到刺鼻的禽粪臭味,并全部采取碰触式饮水,把每个鸡舍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他十分注重生产绿色环保食品,在鸡饲料里不加任何添加剂,母鸡产蛋率在95%以上。因为腿脚不便,拎着蛋桶的他一次次绊倒在地。看着打碎一地的鸡蛋,他暗自悲戚。

为了打开销路,樊轶强推着自行车,驮着鸡蛋到各个农贸市场挨家挨户地找摊贩推销。

经过一年时间的打拼,养鸡场终于走上了正轨,当年就赚了十万多元,并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成功的大门缓缓地向他开启。

把感恩撒向社会

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使他信心倍增。他决心把养鸡场越办越大、越办越好,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成功来之不易,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得益于亲朋好友的帮助。

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就该倾力帮助别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他很清楚。

自已虽然富裕了,可身边还有很多人面临着他创业时同样的遭遇。从困境中走过来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便想着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邻村村民杨玲也是肢体残疾,其老公没有文化、手艺,在外打临工也挣不了几个钱,生活过得异常艰辛。樊轶强了解到情况后,为他们赊了100只小鸡,并为他们上门提供养殖技术,一年后,杨玲家便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见到笔者,杨玲激动地说:“因为残疾,没有几个人肯帮我,但樊轶强没有管那么多,还肯给我们赊那么多小鸡,并提供养殖技术,是他的创业经历激励了我——我们残疾人也同样可以靠自己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已有30余户村民发展了养鸡产业。闲暇时间,他们经常坐在一起探讨技术、管理、防疫等知识。他们要将这一产业进一步推广,让更多的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走上致富之路。

扶贫济困赢得了村民的信任。2012年,樊轶强被村民大会选举为西沟村村委会主任。上任后,他始终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为己任,在大力发展养鸡产业的同时,还带领大家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使该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当笔者问:“你本来要养鸡,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帮助别人呀。”没想到樊轶强说:“我是一名残疾人,我非常清楚一个残疾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乐于助人,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2009年,樊轶强被选聘为城关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在这一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四年。四年里,他走遍了城关镇辖区的每一户残疾人家庭,对他们的家庭状况了如指掌。他坚持帮助残疾人,并把他们的合理诉求反映到残联组织,使他成了广大残疾人的朋友,也成了残联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2013年,他顺利当选县肢残协会副主席。

创业取得了成功,助残也取得了成功。2010年以来,他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奖励,并获得“全县自强模范”、“创业先锋”、“基层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延安市自强模范”等荣誉,从不同侧面印证着樊轶强用拐棍谱写的漂亮人生。

范筱霞

樊轶强在喂鸡

新闻推荐

真帮实扶托起“幸福”

(上接第一版)较难问题由包村单位牵头承诺,联合乡镇上共同解决;困难问题结合市“包扶低收入村”活动,由乡镇和包村部门协调县级以上包扶领导共同承诺解决。采取建立台账、督查督办、办结销号的办法,层...

甘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