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家塬村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就业带来的启示
陈平宇
近年来,印台区广阳镇郗家塬村苹果产业迅猛发展,农民依靠苹果实现了脱贫致富,纷纷盖起了漂亮的小楼,增添了崭新的家具,一些果农还购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2014年全村1000多亩苹果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2015年,虽然苹果市场跌宕起伏、苹果价格大幅回落,但郗家塬村的苹果销售收入依然在1000万元以上,并未出现“果贱伤农”的现象,连续两年,全村900多人仅靠苹果的收入平均在万元以上。每到苹果收获季节,慕名而来的客商络绎不绝,各种货车将村子挤得水泄不通。在郗家塬村,还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本村的村民,但一样在果园里忙碌着,娴熟地采摘苹果,麻利地分类装箱,完全看不出他们是附近的“城里人”。每一年,在苹果施肥、套袋、采摘的时节,附近东坡、鸭口、徐家沟矿的富余劳动力都会涌向郗家塬这样的苹果产业村,和主家商量好价钱后就立即奔赴果园,参与到三次施肥、科学套袋、苹果采摘、分类装箱等农活之中,成为来自城里的“果农”。每年到底有多少城里人来郗家塬打工,郗家塬的人并未统计。但他们知道,苹果生长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单凭一家一户的劳力难以支撑,每户果农都不同程度地雇佣人,韩丰安、祁五县、李爱琴等人已在郗家塬工作多年。据郗家塬村绿健苹果专业合作社统计,果园经营者自己的劳动投入忽略不计,每亩苹果支付给外来劳动力的投入在800元左右,每年村里给外来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在80万元以上。
郗家塬苹果大面积栽植起始于1990至1993年,虽然地处渭北苹果最佳栽植区,但也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早些年,群众虽然将苹果栽下了,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缺乏技术,没有管理果园的经验,对市场的认知度较差,重视产量忽视质量,锄草施肥时有时无,果树之间夹种见效快的农作物,造成果子参差不齐、商品率低、光泽度差、卖不上好价钱,一年辛苦下来没有多少收入。面对这种情况,郗家塬村的郗忠义、郗安民、郗志峰和印台果树站的王长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上洛川、下杨陵,奔赴在礼泉、白水等地,学习先进技术,领会务果经验,结合所学,在全区率先推广了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并成立了绿健苹果专业合作社,无偿为果农举办培训班,组织社员到杨陵、洛川、白水、富县、黄陵等地现场参观培训,免费向社员发放《现代农业科技报》、《合作社简报》,根据农时与气象定期公示最新的果园管理知识,每月开一次例会研究苹果生长与苹果产业,选定了多个示范园供果农现场交流体会。合作社举办培训不用多次动员,只要广播通知、邻里之间相互告知,群众均会放下手头的事情,搬着自家的小板凳纷至沓来,识字的认真记录,不识字的专心听讲,深怕错过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每一个关键的步骤。培训结束后,学员还自发三五一群聚在一起,与果园管护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你一言,他一语积极讨论,消化吸收老师讲解的知识。经过多年努力,一个又一个务果能手的勤恳接力,群众对新技术从以前的驻步观望,到现在如饥似渴领会接受,主动运用到自家的果园。郗家塬的苹果逐渐有了起色,尤其在2015年,面对苹果产业下行的压力和销路不畅的局面,郗家塬村的苹果因色泽鲜亮、口味香甜、果型圆润,产量增多,早早被慕名而来的客商订购一空,果农赚了个盆满钵满。
作为一名就业工作者,我欣喜地看到了郗家塬村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了果农生活富足后的满足。他们通过自己的坚持、辛劳和努力改善了生活,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的梦想。也感谢郗家塬人,他们经营的特色产业不仅使自己衣食无忧,还为周边的群众提供了工作岗位,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出了贡献。在郗家塬工作的一位大姐激动地说,在这里干活,工资有保障,主家招待周全,既赚到了钱,又锻炼了身体,其乐融融,一举两得。看着郗家塬今日的成就,突然有了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谈及就业,惯性思维就是在钢筋水泥的工厂、机器轰鸣的车间、装修豪华的商场、锅碗瓢盆的饭店、整齐排列的门店里挖掘资源,把目光瞄准东南沿海,将精力投入到厂矿企业,将群众与自身原来的生活、赖于生存的土地无情割裂。但郗家塬活生生的事迹摆在眼前,不用背井离乡,不做产业工人同样可以实现就业、吸纳就业。特色农业发展好了,品牌效应被外界熟知了,可以使农民安心在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上耕耘,享受到辛苦劳作收获的累累硕果,还一花引来百花香,使得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农业要呈现出特色,不是立竿见影、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经年累月的艰辛探索,强大有力的技术支撑,面向市场的经营思维,口碑相传的优良产品,独树一帜的品牌模式。郗家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依靠的是对苹果产业的孜孜追求,运用日新月异的栽植技术,形成了规模,树立了品牌,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色。作为就业部门,要坚持城市与农村、工业经济与特色农业并重的原则,在农村挖掘就业资源。首先,就业工作应积极参与到一村一品、美丽乡村等项目之中。一村一品、美丽乡村等项目是改善农村基层环境、打造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有力举措。因此,就业政策、就业帮扶、就业资金应主动融入到此类项目之中,将基础条件好、群众愿望强烈、能以点带面的农村作为帮扶的重点,根据村里的土壤特质、自然条件、种植基础、技能水平,鼓励此类农村发展能彰显本地特色、市场竞争力强、产品口碑好、规模化效应突出的种植养殖业,打造百花齐放的农村产业新格局。其次,就业工作应培训一批农村产业工人。在外行看来,经营果园无非是剪枝、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打药、采摘等农活,技术含量低,不需要多少知识储备。但在郗家塬,涉及套袋、疏花疏果等农活,果园经营者是不放心交给外人的,必须自己亲力亲为。为此,就业培训应立足于村级特色产业实际,广泛动员村里从事特色产业的村民、意愿在村里从事农活的周边群众,邀请行业内专业人士、村子里有多年种植养殖经验的行家里手授课,按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周期内不同农活的操作规范,进行针对性培训,像郗家塬绿健合作社的培训模式那样,多举办时间短、内容精、针对性强、群众参与程度高的培训班,使培训与农村产业紧密结合,为特色产业村培训一批安心于农业生产、掌握种养殖关键技术、能游刃有余地经营自家产业的农村产业工人,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推波助澜。再次,逐步在农村发展村级劳务中介。虽然涌向郗家塬的劳务越来越多,但其主要是靠熟人相约、毛遂自荐等方式实现务工,缺乏统一的组织,未实现信息共享,呈现出松散无序的状态。为满足特色产业大量的用工需求,应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特岗员的作用,把特岗员各种联系方式公之于众,农户在用工时节,将自家需要雇佣的人数、要求、薪资等信息第一时间告诉特岗员。特岗员应及时搜集在本村务工的外来群众联系方式,通过微信、QQ、短信等形式发布用工信息,提高群众对用工信息的知晓率。应在村里选择德高望重、熟稔农业生产、知晓劳动强度、明晰工资额度的人作为劳务经纪人,由此人根据不同果农的需求、工作量按日或按工作量确定工资报酬,逐渐形成不同工作内容的工资指导线,严防发生劳动纠纷。应在外来务工人员之中选定多个劳务带头人,通过他们的宣传吸引更多有务工意愿的外来群众,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形成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本村劳动力为主、外来劳动力为辅的多元化用工格局。最后,应改变传统的就业思维。城里人进农村务工是农村产业发展后出现的就业新渠道,必须将其呵护好、维持好、发展好。工作岗位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致富无尚光荣。城里人在工作生活之余奔赴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凭着自己的辛勤劳作赚取工资,既为自己增加了额外收入,还呼吸着农村的新鲜空气,欣赏到硕果累累的丰收场景,享受了绿色田园的美好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雇用外来务工的也应该树立市场经济思维和法律意识,确定合理的工资报酬和劳动时间,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为外来务工的人员解决餐饮住宿交通等现实问题,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劳动,足额及时地领到劳动报酬,身心愉悦地参与农业生产,使就业再就业工作走出一条新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贺韬2014年上半年,全国能源省份大都陷入了增长困境,只有陕西一枝独秀。究其原因,除了陕西省提早布局,非能源产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能源产业内部的转型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