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造成延安文物景点受灾严重 榆林市文物系统积极抢险救灾
本报讯(徐林记者宋伟)7月3日以来,延安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引发洪涝、滑塌、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强降雨对全市文物点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损坏,全市有110个文物点受灾,其中有国保14处(27个点)、省保17处、县保57处,9座博物馆出现渗水;垮塌(滑塌)窑洞132孔、砖木瓦房37间、围墙2530米、护坡1417米;93孔窑洞、59间砖木瓦房出现不同程度裂缝;窑洞渗漏577孔、砖木瓦房301间、礼堂5座;文物点内山体滑坡163处、5.44万立方米;冲毁参观道路16.4公里;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在1.5亿元以上。
备受关注的延安宝塔山发生山体滑坡28处,护坡坍塌13处,宝塔山地质灾害隐患加剧。宝塔区、安塞、富县等县区的文物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钟山石窟、大佛寺石窟、清凉山石窟、延安新闻纪念馆内石窟渗水严重;西北局、清凉山、王家坪等革命旧址护坡发生滑坡、塌方;凤凰山、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等革命旧址的窑洞、
砖木瓦房等建筑坍塌,不能正常接待游客,采取了部分关闭措施。
据悉,这次灾情是延安历年来文物点遭受自然损坏最为严重的一次,表现出受灾范围大、受灾程度严重的特点。由于延安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依山而建的土窑洞、砖木瓦房因山体滑塌等地质灾害导致损坏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受遗址周边排水设施标准不够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文物点的道路、排水、墙体、护坡等基础设施均受损坏。由于设防标准不够,90%以上的窑洞、礼堂、石窟、古塔等文物建筑本体均发生渗水和漏水。
延安文物点遭受强降雨灾情引起了中、省、市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派工作组来延安,实地查看指导革命旧址群灾后恢复保护工作;省委书记赵正永,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副局长刘云辉分别深入宝塔山、杨家岭、凤凰山、西北局、清凉山等革命旧址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和文物保护工作;省文物局委派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黄光琦带领
专家组深入实地踏勘受灾情况,指导抢险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宏贤,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占海,副市长郝宝仓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革命旧址防汛救灾,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市政府先期拨付100万元抢险资金,支持文物系统抢险救灾和恢复保护。
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灾情,延安市文物局和系统各单位迅速行动,全体总动员,实行局领导包抓,科室协调联系,进一步夯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每个单位成立了一支防汛抢险队,各单位及时储备防汛物资,及时上传下达雨情、汛情和灾情。全系统400多名干部职工全力投入到防汛救灾抢险工作中,对渗水严重的窑洞、砖木瓦房、礼堂等建筑采取疏通水路、覆盖雨布等临时措施,以防止后续降雨引发漏水造成更大损坏。对有滑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旧址、旧居采取了临时性关闭措施,引导游客在安全地方参观游览,确保游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预防灾害和次生灾害带来危害,保证人员和
文物的安全,对居住在危险地段的工作人员和群众进行了撤离,目前共撤离人员62户237人;对涉及文物安全的旧居、展室及文物库房,也进行了及时的文物撤离,目前累计撤离文物466件(组)。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文物系统党组织发挥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作用,党员干部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坚守受灾现场,不顾疲劳,不怕危险,全力保护文物,积极进行灾后自救。及时清理开放文物点内的砖石、淤泥等杂物;及时排除滑塌地段险情,防止再次滑塌带来灾害;全力抢修较易修复的窑洞、房屋以及围墙、护坡、道路、排水等设施,最大程度满足来延安游客的参观游览。延安市文物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做好自身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同时,积极奉献爱心,为重灾区捐款2万多元,为包扶低收入村送去棉被、塑料布、架子床等救灾物资,支持包扶村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洪邢辉叶亮)从8月6日起,作为金融机构管理者的人行延安中支,由行级领导带队深入延安辖内各家金融机构,就辖内金融机构遭灾情况及灾后重建的具体措施、做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走访。七...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