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连心桥”告别“烂泥村”——富县纪委“三问三解助农增收”活动包扶工作侧记
富县钳二社区闫村是一个典型的塬边峁梢村,三面环沟,一面以土桥同中指塬连接。
说起土桥,闫村人祖祖辈辈既爱又恨。爱是因为桥是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恨是因为桥窄而且破旧泥泞。65岁的村民任学有深有感慨。“六十年代的时候,这条路窄得只能容一个人行走,后来加宽了也只能走一辆架子车,八十年代全村老小齐上阵才通了车,但是路一直不好,逢雨雪天根本没法走,而且桥总是被冲坏,九十年代村里卖了近百亩地用于修桥,这些年也不知道修修补补多少次!”
也许是由于四面通风的地理缘故吧,闫村的苹果却出奇地好。坐果率高,果个端正、色泽鲜艳,年年都比邻村的苹果卖得快。“如果路再好些,苹果价格还能卖得更高些!”随着苹果产业的壮大,路越来越成为闫村人的一块心病。
2012年,富县纪委在“三问三解助农增收”活动中包扶闫村后,纪委主要领导深入农户中了解到群众的所想所愿,决定把改造土桥作为包扶工作的出发点,硬化了桥面,修筑了排洪石渠和防护栏。工程
量虽不算大,但随着桥面变成水泥路,村民们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小桥没有名字,也没有留下任何碑文,可闫村人有口皆碑:“现在拉苹果的车能直接开到苹果园里,果价每斤也涨了好几毛,这都是富县纪委给我们办的实事啊!”
2013年6月,笔者有幸来到了闫村,看到了这座被闫村人津津乐道的桥,并在桥上与村民合影留念。
过了桥,便走进了闫村。天特别的蓝,微风穿越一望无际的果林,掠过正在套袋的果农的笑脸,挤进正在轰轰烈烈硬化着的巷道,一直吹到新建的办公室上空,不时掀动鲜艳的红旗。
村口广场上,传出熙熙攘攘的嘈杂声。广场上挤满了人,村干部正在商量着村里巷道硬化的事,一边的村民们则围着出主意、谈看法。村里巷道上卡车来来往往,机器轰鸣,足有20厘米厚的水泥路面正在向前延伸,新筑的路面盖着草帘子、塑料布,一辆洒水车不停地来回洒水。村内五条主巷道已经硬化了三条,第四条正在紧张地施工之中。
陈振富本报记者樊宝峰
在与村支书陈崇发交谈中得知,今年富县纪委争取资金170万元,专门用于闫村办公场所、广场和村内巷道的修建,办公室和广场已经修好了。“你看,多气派,不比其他村的差,配套设施、绿化工作也马上开始!”
就在我们感叹闫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村主任迎面走了过来。他边走边打电话,“喂,小陈你好!村上人畜用水和果园灌溉用水很紧张,想再打一口机井,看能不能争取到资金?”接听电话的正是县纪委包扶该村的驻村干部陈杰。
村主任电话刚打完,就有人迎面走来找他,说想盖房,想把房盖到新修的活动广场旁。闫村地势北高南低,过去一下雨村子就内涝成灾,家家户户门前坑洼泥泞。如今,水泥路修起来了,排水渠修起来了,大家都想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建新房,修新院,改善自家的人居环境。
村主任指着通向村内的柏油路说:“这1.5公里的进村道路罩面也是县纪委去年实施的,还有两旁果园边上的铁丝网护栏。”又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峁说:“纪委还在那里推出来了几十块梯田,有200
亩呢!鼓励我们扩大苹果产业规模!”
正在果园套袋的村民马建宏说:“今年苹果花受冻的时候,果园来了十几个人,说是县纪委的,几乎把家家的园子都转遍了!”
曾当过村干部的李召有笑着说:“我当干部的时候,咋就遇不上这么好的事呢,那时村里想办事真难!”
“拓书记来我们村很多次了,是村子里几十年来过的最大的官,没想到还是个女书记!”一旁又有人插话。他说的拓书记就是富县纪委书记拓改琴。
“外头人都说你们村出了个大官,把村子修得这么好,是真的吗?”“没有,没有。”村主任任广生连声说,“这话我也听到过,都是周边村人羡慕的话。不过人家拓改琴书记还真把自己当成了我们村里的人!”
看着闫村实实在在的变化,听着村民们兴高采烈的谈话,我们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拿起了手中的相机,拍下了巷道施工的照片,拍下了广场上议事村民的合影。变了,在富县纪委的包扶下,闫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连村民们的话絮子也长了许多。 G⑧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兴福)今年以来,富县气象局与县教育局积极沟通,加强合作,全力做好校园防雷电安全工作,有效防御和减少雷电灾害。针对县教育局在建新建项目多的实际,该县气象局主动上门服务,严把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