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龙沟村包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梁建军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开展“三问三解助农增收”活动安排,我包扶富县茶坊镇白龙沟行政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带领包扶工作团队进村入户实地调研,通过制定规划、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发展产业、强化培训、组织整建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包扶工作深入开展。2012年,全村新栽苹果树150亩,新栽核桃树100亩,发展养猪大户5户,养猪2000头,发展养鱼户3户,新修鱼塘20亩;引进一家苗木公司,种植苗木花卉60亩。修复了两个村民小组42户人饮设施,解决了150多人的吃水困难;安装了一台大功率水泵,修建了水塔,解决了50亩大棚蔬菜灌溉用水难的问题。实施河道清淤5000米,恢复耕地100多亩。整治公共环境卫生,修建垃圾台5个,新修水泥路1条,新修砂石路3条,完成绿化美化工程,安装路灯13盏;新建村民文化广场3600平米、村三委会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6间,新修公厕两座,实施了25户村民围墙和大门改造,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居住、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通过一年的包扶,自己对包扶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做好包扶工作必须深入调研吃透村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包扶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包扶茶坊镇白龙沟村后,我带领包扶工作团队,先后三十多次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该村基本情况。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杨家湾、白龙沟、董家沟、秋林子),共118户505口人,耕地面积1430亩,种植玉米460亩,烤烟400亩,豆类40亩,苹果480亩,大棚5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外出务工,近三年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22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定扶贫线2500元的有60户219人,占总人口的43.37%,是全县比较落后的低收入村。
通过调研发现,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小学和初中学历村民占79.6%,高中学历人数占5.1%,大专以上学历仅有11人;二是村级生产路坡陡、弯急、坑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三是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全村长年外出务工人员约66人,且以18岁至50岁居多,村中留守人员年龄偏大,缺乏劳力,并且缺乏系统的
科技培训,种植业效益不高,畜牧家禽养殖没有形成规模;四是多数水田渠系设施水毁严重,大部分土地种植玉米及秋杂粮,广种薄收;五是居住条件较差,村民有6户住土窑,40户住土木瓦房,其中20户村民住房已成危房;六是大部分村民安于现状,普遍缺乏经营意识;七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容村貌破旧不堪,没有党员活动室和村级办公场所。
二、做好包扶工作必须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抓好包扶工作,重点是根据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科学制定包扶规划、认真落实包扶措施。
制定包扶规划首先要做到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全市确定千名领导包千村,富县共有98个低收入村由市县乡三级领导包抓,在具体工作中,各个包抓领导都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项目支持,推动包扶工作全面开展。但是作为低收入村,大多处在洛河峡谷地带,交通偏僻、资源匮乏、文化落后、产业滞后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包扶工作中,必须克服各自为战,随意扩建,必须与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开发都必须同市县的总体规划布局相一致,杜绝重复建设,浪费资源。针对该村四个自然村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民居都是顺地势山势而建,根本谈不上整体规划,但是四个自然村都在国道沿线,交通便利,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了白龙沟村村庄布局建设以杨家湾村为主,把杨家湾村作为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和中心,硬化了道路,兴建了村民健身广场、党员活动室、村办公室,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引导周边小组零散居住、独户居住、危旧房居住的村民向杨家湾集中。在产业发展方面,依据全县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苹果、大棚蔬菜、畜牧养殖相结合,并依据该村地理位置发展特色农家餐饮,使白龙沟村整村建设规划同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吻合,同全县产业布局规划相一致,实现了不搞分散建设,杜绝了资源浪费。
发展富民产业重点要做到因地制宜切实可行。考虑到该村山地较多,村民主要种植玉米,效益远远不如苹果,且山地种植苹果有光照充分易着色、通风易授粉两大优势,发展苹果产业前景较好。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免费发放树苗,2012年新建果园150亩,并整理和流转土地200亩,确保2013年开春再上200亩苹果,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虽然短期收益较低,但是为农民长远发展奠定了坚
实基础。
董家沟小组有50亩台地,建有蔬菜大棚,每棚年收入8000余元,但是因供水设施损坏,水池渗漏等原因,致使大棚菜无法供水。通过实地勘查,协调资金新修了水塔,新换了一台大功率水泵,彻底解决了大棚菜供水问题,使得村民们能够更好的发展蔬菜产业,今年村民种菜用水无忧,菜农收入大幅提升。
白龙沟村交通便利,距县城不到20公里,景色秀丽,有山有水有鱼池,有花有草有野味,发展休闲垂钓、农家餐饮、特色饭店条件优越。该村原来就有一个特色农家乐饭店——东北人饭庄,生意还比较红火,如果能让更多的村民发展农家乐,真正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专业村,那一定能使村民的收入快速提升。所以我们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硬化村内道路,美化村内环境,新建休闲文化广场,家家新建绿色有机菜园,新修五彩花园,安装太阳能路灯,动员村民发展农家乐、散养鸡,实现畜禽养殖—绿色苹果—农家餐饮—旅游观光的立体循环经济模式,争取把白龙沟村建成一个集观光农业、休闲垂钓、农家餐饮、旅游度假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生态旅游示范村。
三、包扶贫困户工作必须坚持因人而异一户一策
白龙沟村虽然人口不多,但是贫困人口不少,包扶工作中我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产业开发、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输血”和“造血”并重,“末端扶贫”和“源头治贫”同步,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
根据个人意愿、文化水平、经济实力分别对适合养猪的蒋进见、丁宏祥帮助制定养殖规划、协调贷款、安排畜牧局技术支持、加强防疫、整修圈舍;对劳动能力较弱的六户,引进黄龙薄皮核桃树苗,栽种约100亩;对老弱病残,没有劳动技术能力的十户贫困户,从高陵买回1000只鸡仔,每户免费发放100只鸡仔帮助发展散养土鸡,并且培训了饲养技术,加强了防疫,今年每户收入六七千元;对于掌握一定技术专长的,以前从事过水产养殖的村民王宪昌帮助其兴建鱼池,发展水产养殖;对于擅长苗木花卉种植户帮助其发展苗木培育基地,种植苗木花卉。通过一户一策,使得白龙沟村涌现出了多种产业并存,每家每户各尽所能,一些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原本废弃的民房、干涸的鱼塘、荒废的土地都得到了重新利用,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使得每个有劳动能力的
家庭都有了脱贫致富的产业,没有劳动能力的,也都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真正实现了“两不愁、四保障”。
四、做好包扶工作必须带着感情真包实干
包扶工作就是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通过真包实干,真情包扶,使得包扶村组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开发、村容村貌、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等方面都取得显著变化,让群众能真正感受到包扶带来的实惠。
村民蒋进见,全家母子二人,母亲有病,常年需要照料,家里离不开人,引导其加入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业,蒋进见一边照顾病人,一边养猪养鸡,年养猪60头,养鸡150多只,今年收入三万多元,既照顾了病人,又实现了脱贫致富;因病因残致贫的残疾人郭德芳,腿部骨折,双目失明,看到他住在那样破旧的瓦房,生活那样的困难,行走都不能自理,妻子又体弱多病,自己实在于心不忍,为了让他能过上最起码的正常生活,经多方联系,先后两次为其实施双目白内障摘除手术,使他终于能重见光明,然后又联系慈善协会资助为其实施腿部手术,并安排其妻到环卫队做清洁工;对残疾人胡金光,帮其办理了残疾证,申领了残疾补助,送上了轮椅;对村里当年唯一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杜明阳,除自己资助外,协调慈善协会、爱心人士支助和助学贷款共计两万余元,确保其顺利读完大学。春节临近时,积极组织开展“送温暖、问民愿”活动,筹集发放慰问金5000余元,慰问品价值3000余元,慰问贫困户12户,确保他们能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通过一年来的包扶,使干部得到了锻炼,群众受到了教育,产业得到了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化解,基层组织的作用得到了发挥,群众的收入得到了增加。包扶干部“民情调查员、政策宣讲员、困难帮扶员、便民服务员、矛盾调解员”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全县上下显现出政通人和、人心思进、产业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所以我觉得,包扶低收入村工作,实际上是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具体实践;是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培养、锻炼、提高机关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主导产业,尽快增收致富的具体实践;是推动工作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实践。
(作者系中共富县县委副书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孙亮孙永锋)富县为扎实开展好第二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成立了宣传月活动组委会,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3月21日召开了宣传月活动动员会,进行了安排部署。本届宣传月活动从3月25日开始到...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