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出致富路 帮出好日子 安塞区总工会帮扶白台村纪实
本报记者 王爱荣
“安塞区总工会的同志们来我们村上快四年了,乡亲们的生活变好了,村子变美了,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同志们的热心帮扶!”……初冬的太阳暖烘烘地照在新修建的广场上,也照在村民们洋溢的笑脸上。自2015年起,安塞区总工会派单位业务骨干驻村帮扶招安镇白台村,现在已近四个年头,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经“脱胎换骨”,在2017年摘掉贫困帽子后,正大步奔走在小康之路上,书写着新的篇章。
扑下身子取信于民
招安镇白台村原是省“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位于安塞区西北部50公里处,距离招安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辖10个自然村,288户93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39人,其中在册贫困户2户8人。
白台村村民小组较多,各村组地理位置较远,村民之间联系甚少,人心涣散。工作队初驻白台村时,不少村民发出质疑:肯定是搞形式、做样子,光景自己能过成啥算啥,还能沾上他们的光?面对质疑,安塞区总工会主席吴塞平鼓励包扶的同志们要坚定驻村信念,干出实事来取信于民。
“在生产力当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驻村帮扶首先要扑下身子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生活改善的盼头,这样干起工作来才能事半功倍,发挥消除贫困最深厚的力量。”吴塞平说道。
于是,安塞区总工会的同志们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人口情况、收入情况,掌握村民需求,并且深入浅出地把国家扶贫政策向他们讲懂、讲透。在走村串户查实情、田间地头聊民情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召集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总结出村里的致贫原因: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文化程度低且缺乏技能、青壮年劳力外出比例高、个别留守人员无创业意识。
面对这样的情况,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研制出“扶志富脑激发内生动力、厚植产业开拓致富路子”的帮扶方向。
为了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安塞区总工会先从完善农耕器具开始,2015年补助旋耕机26台、喷雾器30台、果库修建补助28个(每个补助1000元)、化肥9.5吨等,在农耕器具方面总计投入90240元。
“有了旋耕机可省了大力气了,以前十天半月旋的地,现在一两天就好了,工会的同志帮我们干了好事情。”村民郭世会笑呵呵地说道。
如果说第一批的农资补助让村民转变了看法,那么接下来这几年,为村民协调区水务局打机井3口,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与市物价局一起协调王家湾村电网改造,解决生产用电问题;协调村支部建立顺德农民种养殖合作社、养鱼坝,解决没有村集体经济的问题;协调资金,新建白台村牛圪崂组小型休闲娱乐广场,解决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问题;还组织贫困户到市人民医院体检,为全村贫困高中生每人资助2000元……这一项项包扶措施的落实,都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厚植产业致富于民
脱贫致富,关键还得靠产业这个“牛鼻子”。制订合理的产业帮扶计划是安塞区总工会帮扶的重中之重。
白台村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以玉米、小杂粮种植为主。山地苹果产业虽有一定基础但是管理粗放、品质不高,尤其白台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比例很高,苹果地撂荒不管理的比比皆是,有的果树树龄已经10年了,按理应该进入盛产期,但是却比不过树龄5年被精心管理的果树产量。
近几年,安塞区山地苹果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苹果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白台村有一定的基础,若是荒废实在可惜。面对这样的情况,包扶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对于部分出门务工的,找到他们干活的工地耐心劝解。
村民孙成会今年57岁,因妻子(今年1月份去世)瘫痪于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儿子孙院常年在外打工不着家,家里就他一个劳力。他家最初也种20亩的苹果树,可照顾妻子、种植小杂粮已经让他分身乏术,再加上不懂技术、缺时间精细管理,他的果树收成并不理想。
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为孙成会请来区上果业局技术员,手把手教他技术,为他提供化肥、旋耕机。不仅如此,在工作队的多次动员下,他的儿子孙院也回家帮助父亲管理果树。
天道酬勤,父子俩的努力使果树长势越来越好。“现在我的技术不比我们区上请来的技术员差。”孙成会笑呵呵地说道。如今,他家果树已经发展至35亩,其中挂果20亩,去年10月份红富士收入18500元,今年夏天仅夏苹果嘎啦收入12000元,预计在明年至后年苹果树将迎来盛产期。
为了大力扶持白台村发展苹果产业,安塞区总工会自2015年包扶以来共投入化肥37吨、75490元,农资、农具补贴19000元,旋耕机、喷雾器、铡草机补贴40200元,果库修建补贴28户28000元。为了保证每个果农都能掌握苹果管理技术,安塞区总工会于2016年起,每年花6000元聘请区苹果技术专家为白台村果农跟踪指导技术。
安塞区总工会的大力帮扶,让村民信心满满,不止孙成会,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到苹果种植中来,撂荒的果园也都开始了精细管理。目前,白台村已经建成王家湾、勒家畔、白界、白咀等苹果基地4个,涉及种植户68户,其中贫困户7户。
苹果这个长期产业逐步进入正轨,中短期养殖产业也齐头并进。
自2015年以来,安塞区总工会为贫困养鸡户每只补助20元、猪500元(每头)、牛1000元(每头),其中猪、牛圈舍每户补助1000元,总计投入55000元。
目前,白台村12户贫困户已经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财源,人均收入提高到9000多元。
扶志“富脑”激励于民
“哎呀,老吕你咋今天又来了,快到家里坐。”
“我来监督你今天有没有喝酒。”
“没有,忙着收拾谷子,哪顾得上喝酒呢。”
跟随着工作人员,吕朝义走进白台村贫困户安福有家的院子,他正在忙着规整刚加工好的香谷米,脸上、身上沾了一层薄土,但依然掩不住脸上充实自信的笑容。
安福有曾是村子里有名的“醉汉”,每天无所事事,只知道喝酒,不知今夕是何年,已经51岁却尚未娶妻,家里就他和老母亲两人,大多时候还得老母亲照顾他。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面对工作队员的耐心开导,他起初并不理会,后来工作人员带他到镇上、县上的脱贫户家参观学习,让他看看比他情况还差的群众是如何做好产业,走上致富道路的。看着一个个曾经贫困的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安福有终于坐不住了。
他打起精神种植谷子、玉米,还会主动到附近的井场找活干,日子渐渐过得像个样子了。今年,区总工会还给他提供了1200株矮化核桃苗,协调扶贫无息贷款5万元,并给予旋耕机补助1000元,得益于精心管理,他的30亩核桃树长势喜人。同时,他还把几乎撂荒的10亩苹果园又重新重视起来,开始了精细管理。
“以前是我自己不争气,现在帮扶队给我这么大的帮助,我必须自己立起来才能走在人前。”对于接下来的生活,安福有信心满满。据他介绍,今年他只花了5000元在镇上分到了一套50平方米的易地搬迁房,年底就能入住,圆了母亲的楼房梦,他表示还会继续努力再娶个媳妇,日子就更加圆满了。
据了解,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唤醒他们的潜力,安塞区总工会自包扶以来,组织全村贫困户、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去杨凌农高会观摩现代先进的农业科技;走进延川梁家河,学习在艰苦环境里奋发向上的精神;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感受乡村振兴为村子、村民带来的变化;还带领大家参观安塞区煜盛养驴场等经营成功的合作社,通过这些活动拓展贫困群众发展眼界,激发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2017年,白台村包扶工作队又加入了市物价局、安塞区卫生局两支队伍,三个帮扶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多方筹资、协调项目,实现白台村水网、电网、路网、通信网全部畅通。这进一步推进了苹果长效产业发展,巩固了养殖产业,加强了农民技术培训,并积极与当地企业或周边县市企业联系,帮助贫困户输出劳动力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村民们都积极配合各项扶贫工作,大家众志成城,在脱贫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新闻推荐
●郭燚正在研究村上产业方向(中)通讯员康靖华高冬妮本报记者朱佳雨郭燚是安塞区会计结算中心的一名干部,2015年6月他被...
安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