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 情暖李坡村 记安塞区镰刀湾镇李坡村第一书记郭燚

延安日报 2018-11-20 16:04 大字

?●郭燚正在研究村上产业方向(中)

通讯员 康靖华 高冬妮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郭燚是安塞区会计结算中心的一名干部,2015年6月他被选派为第一书记开始了在镰刀湾镇李坡村的驻村工作。

李坡村山大沟深,交通基础设施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无集体经济收入,是全镇最贫困的村子。要让这里的人脱贫致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困难面前郭燚并没有退缩,他乐呵地说道:“我家是镰刀湾罗居村的,和李坡村是前后沟村的人。既然来了就要干点实事,不能愧对家乡的父老乡亲。”

说干就干,上任后,他迅速转变角色,积极融入李坡村大家庭,与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找准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规划。四年时间,李坡村焕然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基础设施为抓手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李坡村人原来都是饮用井水,遇到天旱,便只能使用河水,这样既不卫生也不方便。2015年,郭燚通过协调“一事一议”政策,给每个自然村组都装了水塔,接了自来水管线,让李坡村人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

村里通往罗居村的道路排水渠损毁严重,村民出行很不方便。郭燚积极与包扶单位安塞区地方道路管理站协商投资了30多万元维修了损毁路段、排水渠等,解决了李坡村人的出行和运输难的问题。

李坡村后山是德援项目造林区,经多年管护,植被良好,特别是山上的仁用杏树、酸桃树、杏树等,这些经济林每年的产量都很大。可就是因为道路不通,上山采摘和运输都很困难。面对这一问题,郭燚与单位领导协商后得到了支持,修通了这条8.6公里的生产运输道路,村里的路通了,村民致富的路也通了。

以实际问题为突破 落实脱贫攻坚政策

“小郭就是我们的亲人,不管哪里需要,不管谁家的问题,他都放在心上,尽力解决。”谈起郭燚,李坡村人对他真是说不完、念不尽的好。

李广钱患有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压,妻子张晓梅2014年又患上了子宫癌,手术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其儿女也均患有精神分裂症,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日子过得清苦的很。郭燚得知情况后,多次到其家里走访,了解到李广钱有脱贫志向、家庭发展思路和规划,但就是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于是,郭燚一边为他加油打气,一边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他制定完善脱贫规划。郭燚多次到扶贫局、会计局和农业局等部门协调,为其新建苹果园11.18亩,每亩补助100元,作为长效产业进行扶持,先后帮助其协调解决了树苗、化肥和灌溉等问题,定期邀请技术员为养殖和果园做技术指导。

特困户李世娥,由于丈夫在事故中不幸去世,家中所有的重担都落在她身上,为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李世娥常年一人打多份工,一年来家人团聚的日子是少之又少。郭燚经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帮助李世娥建起了小型家庭养殖场,养驴4头,养鸡50多只,还帮助其建起了18亩果园。听闻有易地搬迁政策,郭燚还多次奔走,为其在安塞白坪落实了安置房,并帮忙联系装修,不久即可入住。“眼看着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好好生活,我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李世娥开心地说道。

经过四年来多方努力,郭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新建果园1774亩,新修生产道路17.8公里,解决了全村群众出行难、住房难、农资运输难等问题。同时,通过低保兜底、大病救助、劳务输出、技术培训、种养结合等途径,对45户贫困户实施“一户一策”,暖了村民的心,宽了致富的路。

以产业增收为目标 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作为第一书记,郭燚清楚地认识到,扶贫第一要务是帮助贫困户圆“小康梦”。

2016年,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实际条件,郭燚和驻村干部、村干部、村民反复研究讨论成立了李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50亩闲置土地发展核桃种植,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产业,通过创新“合作社+支部+贫困户”的模式,投资20万元,由村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保证其见利分红。

对于李坡村人来说,在苹果产业没有见到利益时,很难接受栽植苹果树。为此,郭燚多次请相关的受益者、技术员给村民讲解、做工作,并带领他们出去参观、学习,终于果园建成了。郭燚始终关注着村民的果树产业发展,先后帮助村民协调解决了树苗、化肥和灌溉等问题,并定期邀请技术员为养殖户和果农做技术指导。现在李坡村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果园,全村共有果园1774亩,其中有474亩开始挂果。

2017年郭燚外出培训后,了解到家庭养殖的增收效益良好、周期短、成本小,通过多方协商、争取资金,郭燚又号召和帮助村里的每家每户都发展起了短期养殖产业。

李延帅是李坡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想回乡创业,他敢想敢做,在村上建起了万只养鸡场。看到李延帅积极回家乡创业的勇气,郭燚通过多方努力给予最大的帮助,不仅请相关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还通过与单位领导协商,每年购买养鸡场的鸡粪,再赠送给全村的苹果栽植户。这样一来,活了李延帅的养鸡场,也红了李坡村的果园。

“捧一颗赤诚之心来,不带走半根草,用反哺之情铸就脱贫攻坚的坚实堡垒。”翻开郭燚四年多来记下的9本厚厚的民情日记,他这么写道。

新闻推荐

廿国华侨齐聚鼓乡 传承弘扬腰鼓艺术

●曹玉杰(右)与学员对打本报讯(通讯员刘娜记者朱佳雨)为支持引导海外侨社大力开展群众文体性活动,近日,20国华侨齐聚鼓乡,安...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