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一个收获年 ——安塞县多渠道包扶贫困村侧记
▲那是我家的果园
记者李星棋通讯员马玉娥
8月15日,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我们最后又来到高家峁村村委会。一座两层红瓦白墙的村委会小楼,门口是村民活动中心,广场里有健身器材和一座色彩鲜艳的凉亭。广场高台下面是一条平整的乡村道路,道路沿线已全部绿化。沿路旁,村民的小院都修建了白色的院墙,乡村环境很优美。
村主任陈仲华告诉记者,高家峁村有127户557人,目前常住人口只有300人左右。现在乡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的村委会就是7孔土窑洞,村民家门口全是土墙,生产道路难行,一下雨就无法出行。
2011年,自县财政局包扶该村以来,对该村的环境、道路进行了改造。在生产发展方面,为该村新修了5公里的生产道路;针对该地缺水的现实情况,在果园修建了多个集雨窖;每年为该村免费提供22吨化肥;最近还为该村新建了6座五型大棚以发展产业。在包扶单位的帮助下,高家峁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村民正一步一步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C
扶贫前沿
A
安塞县高家峁村村民曹生虎要住上安置房了!8月5日上午,得知沿河湾镇后街移民搬迁安置小区要分房了,曹生虎赶了17里路来到镇上,通过抓阄的方式,他分到了二号楼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从此告别老家贫穷的生活。
曹生虎现居住在高家峁行政村崖窑沟村组,全村人一直处于贫困之中。该村组距离沿河湾镇17里。多年来,该村组村民吃水要走20多分钟的路去挑。曹生虎说:“我家有7亩多地,过去我就种些玉米、豆子等杂粮,只够全家人的吃喝,想吃白面都要拿自己的玉米去换。”
2012年,该县启动沿河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对该县中部连同高家峁村在内,地处杏子川道的畔坡山村、方家河村等5个居住条件较落后、居住位置较偏远的低收入村组,实施整村搬迁。像曹生虎这样的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据了解,该安置房分为90平方米、110平方米两种户型,搬迁户分别支付4万元、7万元就可以入住。目前,安置小区建成的5栋6层共206套房已全部分房到位。
B
玉家河村与高家峁村是临村,地处县城南部,也是沿河湾镇北部的一个低收入村。该村有3条道路,全长10.5公里,除了已硬化的玉家河至高家峁5公里路外,其余两条均为通村土路,仅能供小型农用车辆通行。
村民刘汉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种苹果,由于交通、环境、信息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苹果产量低,质量差,销售难,10亩果园并没能够脱贫致富。“过去到果园都靠步行,去一趟至少得半个多小时。果园的管理也很简单粗放,除除草、翻翻地,没有现在那么多的管理措施,说白了,就是靠天吃饭。”
在玉家河村有一座去年新建的石桥,这是该村通往果园的必经之桥。2011年,县委办开始包扶该村,先后协调相关部门为该村产业提供了许多帮助,修建这座石桥便是其中之一。他们还协调县果业局免费为该村配置了79台农用机械、400卷农膜、1万张粘虫板以及450公斤油菜籽作为可供380亩果园施用的生物绿肥;协调水利部门在玉家河坝、康玉坝等4块坝地治沟造地150亩。
去年,该村建立了移动通讯基站,这也是县委办包扶该村为村民办的一件大好事。现在该村的果园生产道路由1.2米拓宽到了3.5米,砂砾路段有2.7公里。过去依靠步行、驴车上山务农的种植户,可以驾驶摩托车、三轮车上山到果园,生产生活越来越便利。该村驻村干部李生东介绍,目前全村的果园面积已达到2510亩,已挂果的有1300多亩。按照以往苹果每套一个袋能卖1元钱来计算,今年该村共套袋150万个,保守估计全村的苹果可收入150万元,村民收入将会有明显的提升。
新闻推荐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运用形式,是衡量英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是否能用准确的英语语言和所学知识清晰地表达思想、传达信息,写作最具有说服力。但因种种因素,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成了最薄弱...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