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痴心收藏三十载瓷器古董相伴随——记安塞民间收藏家曹文武

延安日报 2014-04-20 10:36 大字

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遗留下来无数的奇珍异宝。国家虽有文物部门和历史博物馆专门收藏保护,但远远不能把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和艺术精品全部收藏起来。所幸的是,在延安民间有一支收藏大军,痴心收藏文物古迹,是国家文物收藏的重要补充。

曹文武就是这支民间收藏大军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曹文武是安塞县王窑人,现年68岁,搞收藏已有30多年,收藏、交流各种文物古董2000多件。曹文武从小喜欢历史,虽然只上过5年小学,却通过自学,能读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左传》等历史书籍,还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喜好收藏。开始收藏时,只要是文物古董什么都收藏,随着收藏阅历的积累,后来专攻古陶瓷器的收藏和研究,为了搞清耀州窑的历史,他曾几次到耀州窑遗址考察,弄清楚了耀州窑不是创烧于宋代,而是创烧于唐代,历经五代、宋、金、元,连续烧造陶瓷800余年,是中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他认为,宋代耀州窑以其胎质坚实,釉色以姜黄、豆青、豆绿三色为主,纹饰以捏塑、剔刻、模印集于一体,而闻名华夏。在北宋神宗至徽宗年间,耀州窑还为宫廷烧制贡品,因为窑址毗邻陕北黄土高原,陕北出土的古陶瓷器大都是耀州窑烧造的。为了收藏古陶瓷

器,他经常深入到陕北各县,走村串户,收藏到很多古陶瓷器的精品。曹文武除了收藏耀州窑陶瓷器外,还对宋代五大名窑—哥窑、汝窑、官窑、钧窑、定窑烧造的古陶瓷器,都有收藏和研究。

曹文武在几十年的收藏中,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他鉴别瓷器的方法是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借助高倍放大镜,采用排比内推、标形学、考证,找出被鉴定古陶瓷器的器形、釉色、纹饰、款式等方面,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推论出器物的真赝,从而判断出古陶瓷器生产时代,窑口及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曹文武说,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欢收藏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和鉴别的人却不多。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所谓的专家,高价收费,乱开鉴定证明,曹文武告诫收藏界的朋友,慎防这些所谓专家的欺骗。

曹文武说,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处在不停地运动之中,古陶瓷器不论在地下、水中、地上都在变化,由于受各种物质的侵害、腐蚀,留下了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印记。留在古陶瓷器这些痕迹,一般是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到古陶瓷器上的微痕,也称为古陶瓷器自然老化痕迹,这是任何人仿制做旧都无

法做到的。正确认识和熟练掌握古陶瓷器微观痕迹及特征,对于我们准确地鉴定古陶瓷器的真赝特别重要。曹文武把孔隙和气孔的扩张,称为开片,赝品很难做到这一点,也不可能把胎釉里的颗粒破坏,形成微小的黑点。

曹文武在几十年的收藏中,熟知每朝每代陶瓷器的形状、釉色、落款、纹饰等,尤其对古陶瓷器的鉴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所以,他收藏的古陶瓷器大都是真品,许多是精品。他说,要想成为一个民间收藏家,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藏品,而且,要有一定数量的精品,还要对藏品要有很深的研究,这才能称得上是民间收藏家。正如他所说一样,曹文武的藏品很多,精品不少,而且对藏品有很深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的民间收藏家。而今他虽然年近七旬,依然坚持到乡间走村串户,辛勤寻觅,孜孜以求,继续丰富藏品。曹文武除了收藏文物古董外,还潜心研究古董瓷器,一有时间就拿出藏品把玩欣赏,他认为每一件古董藏品都能带动后人对先人生存情态的想象与追念,古人的生存面貌由每一件文物彰显而荡漾在今人的心中。

文物古董永生不老,历史也就依旧鲜活着。曹文武触摸着收藏实体,谛听着历史的箴言。  (白黎)

新闻推荐

英语教学需从细节入手安塞县高级中学解广傲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所以作为英语教学者,要从培养学生的细节开始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书写训练,要求学生...

安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