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满怀信心 年底整村“摘帽”

雅安日报 2017-07-02 10:17 大字

7月,荥经县新添乡太阳村的红色瓦房,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跟上世纪90年代末相比,如今的太阳村可谓是焕然一新。

近年来,太阳村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以增强太阳村的“造血”功能。

blob.png

脱贫户曹开元在自家豆角地里一脸喜色。

帮扶政策注真情

“真是想不到!戴了好几年的贫困户‘帽\’摘掉了,眼看着就能奔小康!”太阳村村民石章贵说。石章贵自身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再加上孩子上学需要费用,家庭生活贫困。从去年开始,石章贵家的生活出现了拐点,他以3000元的扶贫资金入股当地母猪繁育基地,参与分红,年平均增收1500多元。

考虑到他不能干重体力活的情况,村上将他纳入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一年下来可以领到3600元的工资。

“看到政策这么好,家里收入有了保障,我们一家人很高兴,但是我也有自己的顾虑,万一我们家脱贫了,以后的扶贫政策还会落到我们的头上吗?如果不会,到时候我们一家人又该咋办?”带着这些顾虑,石章贵找上了扶贫工作组的干部。

“即使你脱贫了,你享受的各项政策是不变的。”有了扶贫工作组的这句话,石章贵没了后顾之忧。

“主动退出”成了石章贵现在的代名词。石章贵说,他的孩子学习很刻苦,成绩也非常棒,以后他也可以享享福了。

“入股分红”破解增收瓶颈

扶贫金变股金,农民既分红又打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太阳村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依托现有村庄产业发展基础,遵循“公开、自愿、平等”的原则,引导和鼓励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母猪养殖大户,贫困户以分红和工资收入实现脱贫。

“资金下来了,如何用好却成了大家的一个‘心病\’。”太阳村村党支部书记姚云健说,如果把产业扶贫资金一次性发给村民,村民要是不懂经营,没有想法,发下去的钱用完之后,村民又会返贫。

几经商议,经多次走访,村“两委”了解到村里多数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土地,也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现实情况。

于是,走“入股分红型”道路的模式被确定下来。该模式采取“集体扶持、个人领办、按比分红”原则,将财政资金、社会公益资金、村集体资产、贫困户投劳折资等以股权量化模式投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享受入股分红,以资金换股金,破解集体增收瓶颈。

以扶贫资金为入股金额加入养殖基地的扶贫模式,对于太阳村来说是个新的尝试。刚开始有不少贫困户不能理解,村民觉得“有钱不进自己口袋反倒放入他人手中”的做法缺乏安全感。为此,村“两委”从贫困户中的党员农户作为突破口,多次到农户家中沟通,耐心解答疑问。姚云健说:“把脱贫攻坚‘要做的\’与群众实际‘想要的\’实现统一,是一件需要用心用情的技术活。”

村民变股民“摘帽”信心足

“分红了!分红了!”今年农历五月初一大早,太阳村贫困户,纷纷赶往村委会,笑逐颜开地去参加村养殖基地第一期分红活动。

石章贵说:“钱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给了我们所有‘股东们\’一个鼓励。这是党和政府给我们农民又一次重大的惠民政策,这个好政策,把我们从村民变成了股民,用以前集体经济的集体资产,‘死钱\’变‘活钱\’,这样我们跟集体更融洽,更近一些了。”

从2016年底开始,太阳村在母猪繁育基地启动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6户贫困农民以扶贫资金入股,来年就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把扶贫资金变股份,避免了扶贫资金很快被“吃光用光”的现象,入股的贫困户每年都有分红,保证了贫困户持续稳定从中受益,实现了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

从农民到股民,对太阳村的村民们而言,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只是身份上的改变,更多的是乡亲们对村集体经济的认同,也进一步增强了村集体的向心力和创造力。

“全村16户贫困户中有的家庭每年分红就能达到1500元,少的也能达到1000元,加上务工和种地收入,太阳村贫困户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村里通过发展产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我们村有能力、有信心在2017年年底完成整村‘摘帽\’。”说起太阳村扶贫工作今后打算,姚云健信心十足。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改善基础设施,做大做强脱贫奔康产业,康源水务扎实推进***帮扶工作打造产业基地建起产业大道 实现年内整村出列

“老人家,你的血压正常,心肺也没有什么问题。”6月8日,在测完血压、听完心肺后,一位年轻的内科主治医师对杜会蓉说。当天,南充康源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邀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到帮扶的贫困村...

荥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荥经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