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恢复重建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

四川日报 2013-05-12 16:05 大字

——专访国家减灾委员会芦山地震灾害综合评估专家组组长史培军

◎应该把恢复重建与区域经济转型结合起来,把安全设防与区域经济重新布局结合起来

◎灾区面临防范次生灾害的最大挑战,应高度关注强降雨与灾后脆弱的、易灾的地质环境的叠加效应

◎建议国家在宝兴县建立“国家大熊猫生态系统保护特区”或“国家大熊猫生态文明建设特区”,给予特殊的生态补偿政策,让这个地区的生态资源与自然资本发挥更大价值

◎要特别关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两次灾害重叠区域的生态建设和区域发展,建议国家出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意见来规范和支持灾区的恢复重建

◎经历两次大地震的四川,会更加懂得如何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一次又一次考验使我们逐渐具备了应对重大灾难、掌控局面的能力,所以四川会更安全,川西这片土地将更美丽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组成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被任命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组长。此次担任国家减灾委员会芦山地震灾害综合评估专家组组长。

史培军教授长期从事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资源开发与灾害风险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学术贡献包括初步构建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理论体系,与团队共同编制《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和《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完成了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建立了区域重大自然灾害快速评估与综合灾害风险分析信息系统。

□本报记者 陈宇 文/图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4月25日至29日,以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减灾委员会芦山地震灾害综合评估专家组史培军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行16人,深入雅安芦山、宝兴、天全、荥经、雨城等4县1区、20多个乡镇受灾现场,对灾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恢复重建提出决策参考。“这次专家组的核心工作,就是看灾情,看应对,听诉求。”史培军教授说,专家组对灾区的综合损失评估报告将于5月25日前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史培军教授也曾多次入川,见证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程,并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11年3月,即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转入重建阶段和三周年之际,两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此次再赴抗震救灾一线,他对芦山地震灾情有何分析,对灾后重建有何建言?史培军教授在雅安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科学判断芦山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此次地震及地震灾害有6大特点

记者:根据专家组在受灾现场调查的情况,您认为此次地震及地震灾害有什么特点?震中的情况如何?

史培军:此次地震最大烈度为9度,面积208平方公里,等震线长轴呈北东-西南走向分布,芦山县有5个乡镇都在这个区域内。芦山县、宝兴县、雨城区、天全县、荥经县等21个县(市、区)受灾,都位于6度烈度区内。

关于震中的情况,目前从各种测量数据确定的震中是芦山县龙门乡,但这与实际受到损害的、映射到地表的震中,是有一定差距的。根据现场考察,我们认为,此次的震损中心,更接近于芦山县最北端的太平镇,这是我们此次调查中所看到的,表现在地表房屋受损最重的地方。

我们分别对地震烈度9度区、8度区和7度区的房屋受损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芦山县老城区北街和根雕一条街是其中两个抽样点。我们发现,大量房屋从街面这个角度观察,外观基本没有受损。但走进屋内一看,情况却大不相同,很多房屋的填充墙出现了多处“X”形的剪切断裂,有的承重梁断裂、承重柱发生了位移。走到房屋背后,可以明显看到地基下沉,整座房屋相对位移十分明显。在地震烈度9度区,房屋结构普遍严重受损。其中,太平镇破坏得最严重,一些房屋被震倒。

此次地震造成的影响,具有沿着地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的地震-地质灾害特点。在这个带状区域,无论是在显形地震带还是隐形地震带附近,房屋的破坏都很严重。

根据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情况,此次地震及地震灾害的特点主要有6条,即:地震波及范围呈带状分布,致灾强度大;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少,房屋破坏大;山大沟深,群山起伏,救灾难度大;灾区地质条件复杂,潜在危险大;灾区经济社会欠发达,恢复重建投入大;生态系统价值显著,生态重建意义重大。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少,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工程有关

记者:与汶川地震比较,此次地震有什么不同?此次地震伤亡人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史培军:与汶川地震相比,这次地震因为震级比上次低了一个量级,7级和8级地震能量相差30多倍。芦山地震震中烈度大约为9度,而汶川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芦山地震的破坏程度没有汶川地震大,伤亡和经济损失也比汶川地震轻。

我们调查发现,总体来说,此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少,特别是死亡人数较少,这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有密切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地震的主震区,是上次地震的重灾区。我们在灾区现场发现,在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中修建的房屋,抗震设防标准明显提高,基本都从普通的5度提高到7度,起到了明显的抗震减灾作用,是这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芦山县和宝兴县,都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县。根据我们在野外调查中看到的情况,上述地区地震后恢复重建中修建的房屋基本达到7度抗震设防水平,老百姓的房屋结构都有圈梁、承重柱,有承重钢筋。我们在天全县大坪乡毛山村看到,大坪乡中心小学修建于汶川地震之后的2009年,由于位于断裂带上,学校的两栋教学楼都出现了承重梁钢筋弯曲、地基与整栋楼明显位移、楼体倾斜等现象,结构严重受损,但都没有倒塌,基本符合“大震不倒”的设防标准。

在芦山地震灾区,很多房屋成为类似这样“站立的废墟”。本次地震震中烈度最高达9度,外围区域是8度和7度。而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除了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达到了8度抗震设防标准外,大部分房屋等建筑都是按7度设防标准修建的,这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科学定位恢复重建战略

灾区产业结构要适应地质地理环境

记者:在经历汶川地震之后5年,再次遭遇芦山地震。这对四川意味着什么?

史培军: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让灾区群众和关心四川发展的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是四川省以及灾区各级政府面临的难题。我认为,应该把恢复重建与区域经济转型结合起来,把安全设防与区域经济重新布局结合起来。要调整灾区地震断裂带周围的产业结构,以抵御未来可能的灾害。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为建设一个新雅安,实现灾区的跨越发展梦创造了机遇。

5年前的汶川地震是一次危机。但四川在应对危机的同时,抓住了转机,灾区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调整,生产力空间布局更安全。

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在地震-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经济发展应该如何谋划,恢复重建战略如何定位?

我认为,首先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界交朋友,与风险共生存。川西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要适应当地的地质和地理环境,更加注重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确定灾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灾区发展更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更安全、更幸福、更富裕。更安全,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整体设防水平。更幸福,就是要改善灾区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更富裕,就是充分利用好灾区的生态资源,让生态资源与自然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总的来说,灾区要走出一条有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记者:这条路应该怎么走?

史培军:灾区应深入思考如何建设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我认为,在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上,要多点多极支撑,同时还要有多样化的产业结构模式。比如雅安,应充分发挥自然界的神功,要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好大熊猫文化,生态产业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灾区新的发展模式,核心就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除害与兴利并举,实现提高应对灾害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目标。

建立“国家大熊猫生态系统保护特区”,争取国家特殊的生态补偿政策

记者:从灾区自身的生态、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出发,您认为,灾区产业结构应作哪些调整?

史培军:对雅安而言,就是要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川西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景观,孕育了大熊猫生存的特殊环境。这种环境世所罕见。作为大熊猫的故乡,建议宝兴县在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建立“国家大熊猫生态系统保护特区”或者“国家大熊猫生态文明建设特区”。这里的主要产业就是生态产业。我认为,针对这种特殊的生态地区,国家应该给予特殊的生态补偿政策,来支持当地发展,发挥它更大的生态资源价值,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这点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要用生态补偿,购买当地老百姓对生态建设的服务。宝兴县只有6万多人,财政收入不到一个亿,很少。假如国家一年给宝兴补一个亿,让这6万多人专注于保护自然,让大熊猫生活得更好,是不是更好?生态建设的收益是国家的,是国际的。要少干预,多关心;少索取,多投入。

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同等重要,防灾减灾水平要超前

记者:在防灾减灾方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史培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专项规划中,特别规划了防灾减灾的内容,特别重视灾区自身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成都修建了国家级的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这次抢险救援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此次进川的救灾物资,主要都在这里储备和周转。这次抗震救灾,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明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组织能力、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经过芦山地震,我们更要考虑,当多种灾害同时发生,或者,当重大灾害发生后短时期内又发生一次大灾,这样的地区,更应该重视提高自身防灾减灾的能力,超前部署提高设防水平和防灾减灾水平。也就是说,科技进步既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要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少损失一点,意味着多增加一点。

应高度关注两次地震灾害重叠区域

记者:由于震中区域的几个县和各主要乡镇都处于山区,生态十分脆弱,山大沟深,地质灾害隐患大。此外,据中国气象局预测,进入5月后,雅安将成为全国的暴雨中心。灾区应该如何避免次生灾害?

史培军:灾区现在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次生灾害无疑是最大的挑战。灾区即将进入雨季,应该高度关注强降雨与灾区脆弱的、易灾的地质环境的叠加与灾害链效应,将很可能引发大型山体崩塌或滑坡、泥石流。

短短5年,在同一地区发生两次大地震、特大地震的叠加,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次地震划入烈度6度区的县有21个,其中一些地方是与汶川地震重叠的区域。要特别关注这些区域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恢复重建规划时,建议加大对这些区域的支持力度。同时,建议国家出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意见制定特殊的发展政策,从更高层次上来规范和支持灾区的恢复重建。

记者:汶川地震发生后,您说川西依然美丽。这次来,您有何感想?

史培军:要正确看待这一区域处于地震高发区的客观实际。就拿美国旧金山来说,那里是美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地震带,但它也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那里还有两所世界著名的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

越是地震灾害多发地区,越加关注安全问题,抗震设防会做得更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会更加懂得如何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所以说,不怕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就怕我们没有对付这些灾害的金刚钻。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使我们逐渐具备了应对重大灾难、掌控局面的能力,所以四川会更加安全,川西这片土地将会更加美丽。

记者手记

经历风雨见彩虹

如果没有现场见证专家组的考察,也许我无法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尊重科学、非常专业的灾情评估。4月27日下午,在芦山县老城区北街的危楼旁,我如约见到了史培军教授。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跟随专家组全程见证了他们对芦山县、天全县等部分受灾乡镇的野外实地考察。专家组由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等部门和机构的顶级专家组成。

在考察中,专家们对调查样本的每一栋房屋损毁情况,包括房屋结构、面积、层数、造价等都进行了登记。并且为每一栋房屋用GPS定位,拍照记录房屋全景和内部破坏情况,当天将数据上传到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两天同行,与专家们一起奔走在灾区一线。看着史培军教授迈着大步,总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身影;看着专家组不惧危险,深入每一栋危楼仔细查看的身影;看着灾区干部和百姓目送专家组离去的目光——每一刻,心中都充满了感动。

27日晚10点半,芦山县一位乡长听说国家专家组来灾区调查灾情了,连忙赶到专家组驻地,强烈要求专家去他们那里了解受灾情况。虽然已经奔波了一整天,但史培军教授和专家们本着对灾区人民负责的态度,连夜跟随这位乡长前去实地察看。

4月29日,史培军教授在一天忙碌之后,接受完记者专访时,已是晚上11点。细致专业的回答,带给记者一种拨云见日的通透感觉:穿越灾难的人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更加妥善地处理当前与长远、恢复与提升、重建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设防水平与规划层次,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推动灾区走科学重建、跨越发展之路。

经历风雨见彩虹。从汶川到芦山,科学救灾、科学重建,我们满怀信心!

新闻推荐

6名领导干部因违规修建楼堂馆所被问责

治理“庸懒散拖”,四川省问责201个单位407人3个多月以来立案查办涉及“四风”问题案件456件,仅在治理“庸、懒、散、拖”专项效能监察中就纠正问题1009个截至目前,包括省委中心学习组在内的230多个...

荥经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荥经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