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灾区生姜今日摆进成都超市

四川日报 2013-05-03 16:45 大字

由本报牵线、省商务厅组织众多采购企业与灾区农民面对面,1小时达成购姜意向合同——

□李龙俊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段玉清5月2日22时发自天全

“企业马上要5吨货,哪些农户可以提供?”“哪些村生姜存货量多,赶紧来和企业对接……”

5月2日下午,雅安天全县新华乡政府会议室里人声鼎沸,由本报牵线搭桥、省商务厅组织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在这里举行。天全、芦山等灾区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农户,首次和省内诸多大型零售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负责人面对面。短短1小时,农超对接会便签下了262.5吨生姜的意向合同。

对接会场:变成了“菜市场”

新华乡政府4楼会议室,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濛阳农产品批发市场、绵阳高水家乐福、中基公司等企业的采购负责人,挤满了大半个房间。与他们坐在一起的,是来自芦山、天全等灾区的生姜、樱桃种植户,他们用塑料袋装来了带着泥巴的生姜样品,渴望通过对接会,把积压多月的产品卖出去。

地震对灾区生姜的销售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报记者在灾区采访时发现这一问题后,进行了重点报道。报道引起省商务厅的高度关注。5月1日,该厅紧急约请在川企业,一天之后就促成了农超对接会。

15时20分,会议开始。沃尔玛采购经理张虹代表企业发言:“你们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我们!”碧峰峡镇白树村农户高永平抱着一袋生姜半信半疑:“开个会就能把东西卖脱啊?”

当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维民宣布企业和农户直接洽谈时,高永平还没想好怎样和这些“老板”搭讪,就有人主动上前看他的货:“姜的质量还可以,没有长芽!”“我窖里的姜和这个也差不多!”他赶忙补充。

会议室开始变成“菜市场”,采购经理们四处走动,翻看村民带来的生姜样品,并在本子上记录窖藏数量。几圈下来,芦山县火炬村村民乐正全,已从刚开始的问一答一变为主动兜售。

签第一单:生姜5万斤

今年生姜量大烂市,但看着村民们一脸的渴望,雅安中基公司副总经理石章蓉大笔一挥,豪爽地和高永平签下了现场第一笔单子:生姜5万斤。一圈下来,她和4位农户共签下15万斤意向合约。“我们到这里就是来帮忙的,废话不多说!”石章蓉说。成都红旗连锁总监阳作彬也很快与农户杨旗兵签了两万多斤的协议,怕对方认为不保险,他表示:“只要你保证今天把货从窖里搬出来,我们立马就可以拉走。”他还记下杨旗兵电话,“以后你们村有货,我们直接过来拉就是了。”

尽管生姜行情不好,批发市场上低到每斤四五毛钱,记者在现场看到,爱心企业与农户们签的价格都高于批发价。大多数以每斤1元的价格成交,有的还出到了1.2元的高价。“既然来了,价格就不会计较。”几位采购经理坦诚地说。

眼看下单企业越来越多,成都伊藤洋华堂采购经理王丽着急了,她直接找到李维民:“我们今天就可以拉5吨货走!”李维民拿过话筒当起“导购”:“现在有企业要5吨货,有哪些可以提供?”几位村民齐刷刷跑到厅长面前排成一排。王丽说,看到生姜大多裹着泥巴,一直犹豫怎么清洗后上架。但向公司汇报之后很快得到授权——先拉5吨回成都再说。“3日早上,成都市民就能在我们超市买到灾区的生姜了!”

产销对接:助农增产增收

1小时的会议转瞬结束。262.5吨!天全县经商局副局长李永红惊呼:“没想到一下就卖掉了天全存货的三分之一!”现场签约的农户显然也没料到销售如此迅速,而且价格还“将就”。天全县新华村的夏启强原本指望卖到每斤1.5元,但考虑到今年行情不好,他估摸着能卖到每斤1元就很不错了。结果“出得起1元钱一斤不?”的话一出,企业立马成交。“这下终于松了一口气。”夏启强说,虽没啥赚头,至少比烂在窖里好!天全县落改村的高春林也和企业签了约:“今年我已经种了四五亩姜,虽说现在价格不好,但市场不可能一直这样低下去,我们还是要有信心。”

记者现场看到,这些采购经理不仅采买了生姜,雅安雅惠农业还与天全一家生态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签了一年5万只鸡的购买合同,总价近400万元。四川德惠除了当天拉走5吨生姜外,还表示“樱桃成熟后也可以购买”。更让农户们惊喜的是,四川莱茵特网络公司表示将为他们制作二维码,“商家可以直接通过二维码扫描找到我们,直接联系做生意。”

李维民表示,这次对接会让商家和农户建立了联系,以后这些农副土特产品可以直接面向全川,及时销售。李维民透露,商务系统还将继续举行类似的产销对接,帮助群众增产又增收。

新闻推荐

板房里 教室饭厅宿舍齐备

天全县始阳中心小学:□本报记者刘春华5月6日,因地震停课的天全县始阳镇始阳中心小学全面复课,1000多名师生搬进板房教室,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上午10点,始阳小学复课暨芒果V基金雅安援建项目签约仪式在...

天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