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里的“帐篷长”
□本报记者 冉倩婷 薛剑
5月13日下午4点,雅安市天全县的森林蔬菜公司临时安置点内,城厢镇向阳社区主任李永芳忙着给前一天晚上彻夜起草的《居民公约》清理出一片张贴位置来。
森林蔬菜公司临时安置点是天全县安置点中规模最大的一个。4月23日,随着首批救灾帐篷的到达和搭建,居民的疑问也来了:“这里没得水电咋办嘛!”经协调,当晚帐篷内就通上了电。
参与协调的,是一群身份特殊的人——“帐篷长”。李永芳说,一个个帐篷搭建起来后,为了让老百姓在需要的时候有反映情况的地方,安置点里不仅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还为每个帐篷设置了帐篷长,以了解居住者情况,反映他们的需求。“联系人情况,姓名:陈秉忠,职责:天天走访,日日见面,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汇报并跟踪协调解决。”5月13日,记者在一个帐篷外面看到这样一张“联系卡”。李永芳介绍,起初,帐篷长是每个帐篷都有一个,帐篷越搭越多且管理规范之后,则由一位帐篷长对10-20个帐篷总体负责,每个帐篷外面都张贴一张联系卡,上面有帐篷长的联系方式和职责。“居民可以在寻求帮助的同时,也监督他们的工作有没有到位。”
据了解,这些帐篷长大多数都是志愿者,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大多是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由于这部分人的阅历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也成为解决安置点内一些矛盾纠纷的主要力量。“比如刚开始搭建帐篷时,居民会争一些地势好的位置,这就引起了争端。”帐篷长陈秉忠说,“我们劝说年轻人要尊老爱幼,要谦让老年人,最后问题得到了解决。”森林蔬菜公司临时安置点首批帐篷搭建完毕后,入住的全部是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群体。
为了让居住环境保持整洁、注意防火,这些帐篷长还吸纳群众智慧,编出了一个个顺口溜:“厕所卫生人人管,大人小孩互谦让,帐内不能用明火,邻里之间互帮忙。”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薛剑冉倩婷“屏风产房”诞生地震宝宝4月20日8点02分,许玉霞正在产房里为诞生新生命努力。“不要怕,我们一直陪到你哈!”当楼房剧烈摇晃、医疗器材噼噼啪啪往下掉的时候,产房里却很“镇静”...
天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天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