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挪跳跃 震撼千年
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石棉县蟹螺藏族乡猛种村猛种堡子木雅藏族迎来一年一度的晒佛节,藏族同胞们载歌载舞,欢度这一特别的节日。此时古老神秘的“什结拉布”表演也会隆重登场。
“什结”木雅藏语意为“面具”,“拉布”意为“跳舞”,“什结拉布”意为“跳面具舞”。“什结拉布”以舞蹈为主演绎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有打荞麦、手推磨、放牛羊、剪牛毛、纺线、织布等反映木雅人辛勤劳作的动作。
“什结拉布”可以说是石棉木雅藏族的一种戏剧也可以说是一个戏剧,因为它的表演方式只有一个剧本一台戏,这是一种很独特的表演方式,也是石棉木雅藏族才会有的另类表演。
今年年初,木雅藏族“什结拉布”入选四川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抢救:
从“一度失传”到“文化遗产”
12月4日,周四,天气晴好。伴着清晨山谷间的风,迎着山巅渐起的光,猛种村静谧而优雅。
这是一处传统的木雅藏族聚集地,这里的木雅藏族作为现今为数不多的一支古老民族,由于独特的高山地形原因,依然很好地将文化传承保留了下来。
此时,王召全也起了床。吃过早餐,他来到自家核桃地里转了转。看到核桃树悄然落叶,王召全笑着说:“落叶象征着死亡,但也代表着新生。”
正如他传承的“什结拉布”。海拔1800米的猛种村,不仅是石棉县海拔最高的村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村庄。这个山清水秀、青砖黑瓦的村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什结拉布”。往年到了这个季节,如果没有演出任务,王召全通常一早就出门,忙于农活,直到天黑。可今天,他要去村委会参加排练,准备县里的演出。
此时,排练已经开始。咚咚咚的鼓声响起,黑白色的面具,原始粗犷的动作,在牛皮鼓点的伴奏下,舞者们腾挪跳跃,舞姿粗犷,给人一种古朴、神秘的感受……
“演出需要11名成年男子完成,2人敲鼓和打钹,2人扮演一对年迈的夫妇,7名年轻的男子则扮演年轻的姐妹。”王召全介绍,此表演一般在夜幕降临时举行,演绎者需精心装扮,并用白色头帕布蒙住脸部,主要演绎从神山上来的两个神仙夫妇,带着七个蒙面的仙女来堡子给村民赐福,带走堡子里所有的疾苦、病痛和灾难,将儿孙满堂、五谷丰登、牛羊成群的幸福生活留给人间,并将表示吉祥的“朵玛”(用糌粑面捏的人像)赐给想要生育子女的人家,以示求子顺利。
“什结拉布”表演中,有夫妇之间发生的家庭矛盾和夫妻间生育子嗣的场景,以及木雅藏族传统生活劳作方式。
在王召全的描述中,记者了解到,“什结拉布”是木雅藏人先民遗留给后人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先民们在长期的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中产生的戏剧,它包含了这支藏人原始的信仰、风俗、历史等诸多信息,是目前整个藏区独有的原始白布蒙面戏。
国内外学者都十分重视对“什结拉布”的研究。日本著名学者西田龙雄,澳大利亚著名学者布尼德莱,以及我国著名学者李绍明、孙宏开、刘尧汉、宋兆麟、赵丽明、李星星等都曾亲自赴该区域进行调研并有相关著作出版或论文发表。
不过,“什结拉布”一度面临失传。转机出现在石棉县开展的一次民俗文化调研。谈起当年重振“什结拉布”,王召全仍记忆犹新,“那是上世纪90年代,县里决定抢救这项民俗奇葩,我和几个村民成立了‘什结拉布’理事会,发起倡议,组织村里的年轻人报名加入‘什结拉布’队伍,当时有近十人报名。”
由于这项技艺停滞时间过久,乐谱基本遗失,人有了却跳不起来。王召全跑图书馆、档案馆,花了一年的时间去收集资料,从老一辈艺人那里学会了“什结拉布”的各种舞蹈套路动作。因为怕耽误农时,村民学习“什结拉布”的积极性并不高。
“民俗是个宝,再不搞起来就真的断层了。”王召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说服村里年轻人一起修补这个传统的碎片,并把一招一式传授给大家,用热情和真诚感动村民,“什结拉布”终于又“复活”了。
“‘什结拉布’看起来简单,但练起来却没那么容易。”王召全介绍,因为有黑白布包裹脸部,容易遮挡视线;同时,表演讲究整体队伍的协调配合,动作还需要根据表演场地环境进行灵活变换。经过长期的锻炼摸索,他对“什结拉布”进行了创新改进,使得表演更加活灵活现,增加了趣味性,也烘托了氛围。
三十多年来,王召全一心扑在“什结拉布”表演上,在他的发掘和保护下,“什结拉布”重放光彩,他带领“什结拉布”参加了县、市、省组织的文化活动,载誉而归,广受好评。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会“什结拉布”的村民离开村子,到外地打工。
好在,2014年“什结拉布”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激励了王召全继续坚定不移传承发扬“什结拉布”的决心。
发展:
传承创新民俗文化
而今,在整个木雅藏族聚居地,只有石棉县境内的蟹螺藏族乡猛种村遗存有“什结拉布”,在其他木雅藏族地区已找不到“什结拉布”的任何踪影。
传播范围的局限让传承有了难度。不过,如今“什结拉布”有了非遗的名片,王召全正思考如何将名片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农旅融合。
古色古香的猛种村,文化底蕴厚重,“什结拉布”、晒佛节、鼓起木节等都是当地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借助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猛种村立足自身生态、人文优势,发展旅游休闲体验业态,给村子发展注入了生机。现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是猛种村最为热闹的节日。络绎不绝的都市人来到深山,感受闻名遐迩的晒佛节。
逢至此时,“什结拉布”从田野间跳进家家户户,尤为壮观。伴着牛皮鼓声,村民们头戴黑布或白布,用粗犷的节奏前后穿梭、跳跃腾挪,伴随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营造出热烈狂欢而又祥和的景象。
尽管猛种村走出了深山,但旅游产业季节性明显,农村致富门路少,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是选择外出务工。如何留住人,特别是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这也是摆在王召全面前的一道难题。
谈到未来,王召全表示,他肩负着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将继续尽自己的力量将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不过猛种村要真正发展起来,大的方向需要政策的帮扶支持,主要还是靠村民自己,希望能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以乡村旅游带动猛种村的发展,留住更多人才,让“什结拉布”更好地传承发展。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雅安讯(罗小东陈见曦记者庄祥贵)今年以来,石棉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动真碰硬,以从严的...
石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