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大熊猫 回家见恩人八年前曾受伤被救
5月11日,武警卧龙森林中队士官王刚和熊猫“苏琳”再度重逢。
八年前武警森林官兵抢救因地震走失的大熊猫。(资料图)
雾气朦胧的四川巴朗山脉深处,有一个叫卧龙的地方,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群山深处,也有被称为“中国最幸福的武警中队”的武警四川森林总队卧龙中队,他们是守护国宝的特殊队伍。
说是“最幸福的”,因为普通人羡熊猫而不可见,更别说野生大熊猫。而他们有太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熊猫,还亲切地管熊猫叫“猫猫儿”。然而他们也是辛苦的,还有很多时候的不舍:熊猫会被送走,远渡大洋。还有地动山摇的地灾,柔弱的熊猫受到惊吓不见了,森警遍寻深山,像寻找丢失的孩子一样,将它们找回。
今年5月11日,卧龙森林中队士官王刚和熊猫“苏琳”再度重逢,这个12年的老兵竟难以自抑,流下眼泪。这一天,新建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卧龙神树坪基地“中华大熊猫苑”正式开园,8年前转移出去的部分熊猫,重新回到卧龙故乡,开始新的生活。
苏琳受伤苦寻4天劳累的他“被牺牲”
转移出去的熊猫重回卧龙,王刚终于见到了久违的苏琳,当着很多新兵的面,已是12年老兵的他眼圈发红,自己上肩把装着苏琳的木箱从车上抬下来。
来到神树坪基地,饲养员张大磊告诉他,“苏琳”怀孕了。王刚像4年前妻子怀孕那样兴奋,他边给苏琳加餐边叮嘱:“多吃点,养好身体,生对双胞胎。”“苏琳回家了,猫猫儿感觉有点失落,当年和她一起的团团、圆圆去了台湾,不过看到我还有点激动,我可是她的救命恩人哦。”对着中队的新兵,王刚很骄傲地告诉大家,他和苏琳感情不一般,8年前是他亲手把苏琳从山里救出来的。
8年前地动山摇那一刻,王刚和两位战士正在熊猫研究中心执勤,担负拟赠送台湾地区的熊猫“团团”“圆圆”的安全警戒。一时间,地动山摇、滚石密布。“快跑”“快跑”……战友们疾呼声此起彼伏。
然而逃命中,王刚已经跑了出去,又冲了回来。
“你干嘛?不想活了?”“我看一下熊猫安不安全,你们先出去!”
“要去一起去!”战士们与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一同抢救出4只大熊猫和14只熊猫幼仔。但“苏琳”“圆圆”“栖栖”和“毛毛”不见了踪影。
王刚和战友,连同保护研究中心的人全部上山,到处找跑丢了的熊猫。
一直找了4天,“圆圆”先被找了回来。继续扩大搜寻范围,王刚和一名队员在塌方堵塞的正河沟中找到了“苏琳”,可怜的苏琳已经受伤,看到王刚到来,呜鸣不停。
天色已晚,道路被塌方所断,王刚和战友整夜守护着苏琳,一刻都不离开。
发现他俩的搜救直升机向指挥部报告,有两名战士“牺牲”。指挥部又派来搜寻队伍,找到王刚和苏琳的时候,才发现王刚是“被牺牲”,他和战友累倒了,多日的搜寻,两人满身泥浆,体力严重透支。后赶到的搜寻队将苏琳抬下山,之后的几天里,余震、暴雨时有发生,走失的熊猫也陆续找回。震后9天王刚才给家人打通电话。
此时卧龙保护区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必须暂时跟中心的大熊猫们分别了。王刚和当时中队里其他武警战士协助研究中心,将60多只大熊猫分批转移,其中32只被转移到全国各地熊猫基地寄养,其余的被转移到雅安市碧峰峡熊猫基地紧急安置。
“苏琳”们走了我们帮她看护家园
当年,所有的熊猫都被接走了,王刚和战士们很难过。但暂时离开的只是保护中心的熊猫,卧龙保护区里还有很多的熊猫。而苏琳和其他熊猫,总还是会回家的。
8年来,王刚一直都在卧龙中队。他说,我的战友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我一直在这里,要帮苏琳看护好家园。
最近几年,熊猫“盛林一号”、“祥祥”、“卧龙二号”,在中队官兵们的协助下被放归野外。每次放归,他们会提前对放归的森林进行严格清查巡护,排除猎套、铁夹、消除陷阱,放归后定期巡护,直至熊猫完全适应野外生活。
但有人在笋子还没生长前,就把附近一些空地都翻了一遍,造成了很大损失,尤其是职业盗笋人,他们往往会把所有的竹林都刨一遍,破坏性非常大。王刚说:“竹子是熊猫的主食,生长竹笋的地方,我们都会去巡逻,所以现在挖笋的人少了。”
对保护区威胁更大的是盗猎。一次潜伏行动中,两名探路的盗猎人员发现官兵拔腿就跑,王刚当即追去,然而他身着厚重的皮大衣和防寒靴,难以加快速度,于是他一把拽掉大衣、防寒靴,穿着袜子在山坡路上追,成功将两名盗猎人员抓获。而依据此线索,5天后他们查获19只藏酋猴。
“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消好毒、要温柔、要体贴……”每年老兵退伍,中队会组织官兵向大熊猫告别。今年是王刚当兵的第12年,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战友,一只又一只熊猫。再过几个月,他也要退伍了,离开这个坚守12年的第二故乡。雷跃军华西都市报记者李逢春
图由武警森林支队提供
新闻推荐
徒步第一天父女俩成都街头休息。图由受访者提供经雅安天全时,民警为父女俩提供帮助。华西都市报记者吴冰清周家夷《4岁小女孩成“中国最小背包客”》后续没上幼儿园、一年中有六七个月和...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