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雅安美丽幸福新家园的真情书写
□本报评论员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一周年之际,本报与雅安市文联、雅安市作家协会携手合作,在文艺副刊推出“感恩援建”专版。
这些出自雅安市作家、诗人、书法家、摄影家手里的小小说、散文、诗歌、摄影等文艺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芦山强烈地震后灾区人民从危难走向崛起的历程。捧读这些作品,我们仿佛行走在雅安的山乡村镇,不仅感受到了又一个不同凡响的春天的步履,还感受到了灾区人民与援建者们在灾后重建中用汗水和智慧谱写的新篇章。布谷鸟在歌唱,那是援建者们传递四川精神、四川力量的声音;大渡河在奔流,那是灾区人民拥抱新生活,实现梦想的呼唤。
《跩花灯》和《偷砖》是两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小说。前篇讲述的是德阳援建者张大哥与芦山女青年竹幺妹在援建中产生的真挚爱情故事。小说的立意旨在让德阳与芦山的友好关系通过援建这个伟大的主题恒久弥新;后篇叙述了兄弟俩修新房的砖被人偷了,后来发现是他们的母亲拿去帮人码了猪圈。“第二天早晨,方刚母亲刚要出门,就被兄弟俩拦住了,他俩向母亲宣布了一个决定:无偿支援老洪头一车砖,并负责帮老洪头砌好垮塌的后墙。”家长里短是农村生活的习性。然而灾后重建新家园,家园在变,人的面貌和心灵也在变,乡村民俗焕然一新,从这篇作品里春风般吹了出来。散文《坡下风景更美丽》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道出了德阳援建者对于建设山坡下地震新村的无疆大爱。“去年的春天,那些村民哭过?流泪过?可是,今天的春天,我依然听到了他们朴质爽朗的笑声,连油菜花都那么有精神头地站得一排一排,昂首挺胸。黑夜总归要过去,有了希望,过会儿太阳就出来了……”文章结尾彰显了灾区人民对于新生活的美好希望。
《有一种爱,只用汗水书写》、《一把砖刀》等都是书写援建者的诗歌,“夜深了,塔吊睡了/挖挖机睡了/水泥睡了,石沙睡了/钢钎睡了,斗斗车睡了/姑娘的心跳/睡进了小伙子的呼吸/梦里还在一遍一遍念叨”有很深的感受,有很好的触角,读来朗朗上口,令人激情满怀。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是写不出这样有意思的诗的。“你从德阳来,从绵阳来,从南充来/从攀枝花,自贡和泸州来/从四面八方将春天的温度/向一个羸弱的灵魂传递”。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进程的重要时刻,诗歌都起到了时代的号角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作家诗人们没有缺席,他们以自己的笔为武器,彰显大爱。本报为此还举办了“东湖杯”感恩全国人民小说、诗歌、散文有奖征文,受到好评!这次“感恩援建”专版折射出了雅安和德阳人民共建美好新家园的心声。衷心祝愿这个专版给雅安灾区人民带去吉祥和祝福,给那里的德阳及所有援建者带去问候与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日深夜,独自赴绵阳的雅安16岁少年刘某,为了给女友买部iphone4S作为生日礼物,砸锁偷车,刚一出手就被抓了现行。当晚11时许,市巡特警一大队接群众报警称:城南名著门口抓了个小偷。民警迅...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