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光绪八年,四川怎么禁革官场节、寿规礼

成都商报 2014-03-01 08:16 大字

成都商报

四川省档案馆

联合出品

本期选题:刘严付

本期撰文:

成都商报记者 蒋庆

丁宝桢是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他因为在山东诛杀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安德海而闻名朝野。大家都以为丁宝桢得罪慈禧仕途就此终结,没想到啥事儿没有,过了几年还从山东巡抚升到了四川总督。

今天四川人谈到丁宝桢,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一道“宫保鸡丁”,给人感觉是这位四川总督肯定喜欢美食,估计在吃喝玩乐上也“颇有建树”。其实在历史上,丁宝桢恰恰对官场上的吃喝玩乐、迎来送往非常反感,四川省档案馆还保存着一件光绪八年丁宝桢关于禁革官场节、寿规礼的札文,这份档案清晰地记载了丁宝桢整顿四川吏治的一项重要举措。

太子少保头品顶戴四川总督部堂丁 为再行通饬遵照事,照得四川通省:道府向皆取给于各厅州县节寿规礼以资津贴,而各厅州县送之于道府者,无非取之民间,从未有肯将己赀贴垫,势不得不向地方粮民贪索取盈,甚或挪移公项垫送,以至亏空累累,百弊丛生,上下交征,不成事体。

本督部堂目击情形,思有以祛其弊,必先有以清其源,亟拟为各道府添设公费,革去陋规各项,正筹划经费。时值黔边官运办有成效,各案局锱铢撙节,积有平余,一款足敷支发当。经询之各道府,收受各厅州县节寿陋规各数目,据实开单呈阅,以便酌定办理,嗣本督部堂复查各厅州县缺分繁简不同,每年致送陋规数目多寡亦异,当经酌量增减。

奏明即以盐局平余分给各道府津贴办公,遂将各厅州县年中致送节寿陋规一律裁革以饬廉隅而肃吏治。

奉旨允准在案,此项公费本拟札发该厅州县承领自行申解,因恐辗转解发易启弊端,且由各厅州县自行致送,又不无别有需索,是以通饬,由各道府就近备文,于泸州盐务总局请领,分别移发,以归简易,不必由该厅州县致送,永昭清晰,是此项筹给道府公费裁革陋规名虽分给道府,实则为津贴该厅州县起见,且有此一举即无异于本督部堂之代该厅州县致送,从此一切规礼永远禁革,不致再有滋蔓。

此本督部堂之为该厅州县筹划久远者,实已无微不至,除奏咨立案外,合再通饬为此札,仰该县遵照所有道府节寿陋规已一律永远裁革,经此次札饬之后,倘各该管上司仍向该县需索陋规或该县不知自爱,希图钻营私自馈送,一经查出,即照予受同科例,从严参办决不稍涉宽贷,懔之慎之毋违特札。

□革除陋规,

过节费、祝寿礼,通通取消

四川省档案馆所存的这份档案是当时总督府发给巴县(今重庆巴南区)衙门的,不过从档案的内容可以推测,这样的一份札文丁宝桢当时选择的是“群发”,就是四川各州、县都发了一份,因为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札文所述,当时四川的厅州县一级部门官员,逢年过节都要向上级贡献过节费,领导做寿也要封红包,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官场上的送礼规定。这在当时的官场,几乎可以说是公开的“潜规则”,这些来自地方厅州县的各种“礼金”已经成为了道府的重要津贴。据说,当时四川总督明面上可以收到的各种礼金一年就可以达10万两,而道府官员,可以收到的钱也从几千两到四五万两不等。

厅州县要往上送钱,可是厅州县自己的财政也不宽裕,而这些钱,也不可能是厅州县的官员自己出,于是就向老百姓索取,或者是挪用公款垫送。上面公开吃拿卡要,下面则搜刮民脂民膏。各部门之间账面混乱,“以至亏空累累,百弊丛生,上下交征,不成事体”。这种事情如何解决呢?丁宝桢决定将这些送礼陋规一律裁革,道府不准再向州县要过节费,州县也不准向道府送礼。

当然,道府这一级平时没啥油水,办公经费也不充足,突然少了这么一项大家肯定意见大,于是就增加道府公费(当然远远比不上以前私下收的钱了),“询之各道府,收受各厅州县节寿陋规各数目,据实开单呈阅”,再由“本督部堂复查各厅州县缺分繁简不同,每年致送陋规数目多寡”,最后确定补贴数额。

这就相当于说,送礼收礼容易滋生腐败,而且扰乱官场风气,最后倒霉的是老百姓。为解决这个问题,省上会拨一笔钱补贴道府,道府就不能再往下面伸手要钱了,灰色收入变成阳光工资,而下面的州、县,也不能找借口搜刮民间或者挪用公款了。

□盐业改革,

打击官商勾结

把厅州县贡献的节礼陋规改成由省上根据情况统一下拨公费,这当然是好事。但这项支出也不是个小数目,钱又从哪里来呢?札文中也有交代,“时值黔边官运办有成效,各案局锱铢撙节,积有平余,一款足敷支发当”,于是“奏明即以盐局平余分给各道府津贴办公”。

这里就又涉及了丁宝桢任四川总督后的另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盐业改革。盐业是清代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而四川一直都是产盐地,出产的食盐不仅供应本省,还要销往云南、贵州、湖北等地,但丁宝桢入川之前,由于云贵川三省长期遭受战乱,盐场遭受严重破坏,盐商死的死,跑的跑,整个盐业销售非常混乱,官吏和奸商勾结,投机取巧,造成盐价高涨,私盐泛滥。肥了奸商和官吏,苦了老百姓,而政府更是少了一大截收入。

丁宝桢全面改革了四川盐政,推行官运商销制度,由政府直接组织食盐的运送、批发,商人只负责销售。丁宝桢盐业改革的效果明显,官运开办第一年,盐的销量多了三倍,政府在盐业方面获得的财政收入达100多万两,而且,盐价还比以往降低了,只有以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由于这是个利益高度集中的行业,丁宝桢的改革引起了盐枭的反弹,为此他抽调了五个保安营负责稽查私盐,严惩不法商人。正因为通过盐业改革后,政府收入增加,才有财力补贴道府,禁止道府向州县要钱。

□取消夫马局,

刹住公款旅游、吃喝

话说回来,丁宝桢为什么要发这道札文,向节礼陋规下手呢?这里面实际体现了丁宝桢对当时四川情况的认识。

丁宝桢是1876年被任命为四川总督的。作为一个务实的官员,丁宝桢有个好习惯,每到一个地方上任,一般都要先实地考察一番,弄清楚情况,然后再制订方案。因为这样针对性强,可以减少失误。他到四川赴任之前,就先期对四川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那么当时四川有哪些问题呢?丁宝桢罗列了几条———吏治腐败,财政空虚,水系失修,民生凋敝。千头万绪,从何做起?想来想去,还是从吏治开始,渐次进行,清除积弊。

于是,丁宝桢上任四川总督后立即提出了一条颇有力度的整顿方案,其中就有裁撤老百姓最反感的夫马局。这个夫马局相当于驿站,最开始设立的时候出于军事目的,是为了给镇压农民起义的军队提供军需供应而设立的,后来仗打完了,军队也回到驻地,但各厅州县的夫马局仍然存在,变成了专供因公往来过境人员的地方。后来一些省级办事人员总是借着各种出差机会,到各地厅州县走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所到之处,夫马局不仅供给夫马费,还需送上几十上百两馈赠,甚至仆从也有犒赏。

夫马局的钱,国家是不出的,都是来自当地的按粮摊派,下面的官员也乐意以此向上司献媚,四川全省每年的此项开销,据说高达100多万两。丁宝桢一到四川就不断收到民间对夫马局的举报信,他调查之后也认为它存在弊病。第二年6月,丁宝桢宣布四川撤销夫马局,仅保留通往藏区的雅安和通往陕西的广元两地的夫马局。此后,如果有官员因公出差,改由四川藩司另筹专款,按照出差里程定额补贴。

□清理积案,

公开“刑狱三费”

整顿吏治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清理积案。丁宝桢以光绪三年四月为界,将历年积案分为新案和旧案,然后就定下规则,比如每个月新的案子要结案多少个,旧的案子要结案多少个。如果你这个州县到期审理情况没有达到要求,那么就要根据情况给你最高到撤职查办的处分。不要以为胡乱结案就可以蒙混过关,州县审理案子的状子呈词及审理的判词都要按期送到省上审查,如果是命案等重大案件,还要求将审理情况三日一报。

前面已经说到,不准官员请客送礼断了官吏的一个财路,而裁撤夫马局又断了官吏的一个财路。其实,清理积案也断了官吏的一个财路。康熙宣布政府永不加赋,但各种捐啊,摊派啊可是越来越多,在办案方面就有“刑狱三费”。以前地方上要是发生杀人、盗抢这样的恶性案件,捕快等在勘验、追捕和押解三个环节的费用,政府是不管的,要民间来承担,而且还不是案件发生在张家就是张家出钱,而是张家的邻居也要给钱,邻居出的钱都还不够,周围数里的居民可能都难逃索取命运。

久而久之,“三费”也成了地方官吏敛财的一个重要财源,收得高的可能比百姓正常的赋税还高几倍,这个钱,官吏说多少就是多少,常常是隔壁家有个案件,搞得邻居倾家荡产,所以有时听说隔壁有案件,周围的邻居还没等官吏赶到,就举家逃跑了。

丁宝桢专设三费局,由地方官委任乡绅管理,三费局的钱还是来自民间,但为了避免摊派勒索,改由抽收肉厘以应开支,规定每猪一只抽钱数百文,按发案地方远近,案件大小定额,而且收支情况还要公开,刻立碑石,让大家监督遵守。一般来说,在当时养得起猪的,家里多少经济条件不会太差,能给得起这个钱,真的贫穷百姓,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此外,因为收支公开,官吏敛财的行为也得到遏制。

在官场上,丁宝桢对庸官和贪官毫不留情。在那封发到巴县的札文中他表示,现在这些陋规都一律永远裁革,今后如果你们上司还要向你们要,或者你们不自觉,为了钻营主动送,只要被查到,就要严惩不贷!经过一番整顿,四川官场气象一新。

1886年,丁宝桢在成都病逝,他死后家人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后来一查,当时因革除衙门陋规而补贴的公费他从来没领过,代理总督于是把这笔钱拿出来给丁家人把丁宝桢的后事办了。

本期档案资料收集:王江蓉、任梓熙

新闻推荐

“无人看管”的诚信驿站资助3位女孩读大学

尹茜宽窄巷子特色街区党支部宣传委员一位残疾老人拿来很多熊猫玩偶,还有手编布鞋,但尹茜至今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现在,受资助在成都上大学的两个女生也会去诚信驿站,有次每人还买了...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