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防灾减灾知识惠及千家万户

德阳晚报 2013-05-17 23:20 大字

杨婕对芦山地震灾区儿童进行心理抚慰。  王婷婷  摄

开栏的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省委决定,从5月起,集中两个月左右时间,在全省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对于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四川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梦”是怎样的梦?如何实现?从今日起,本报开辟栏目《我的幸福梦想》,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德阳市各行各业代表人物、社会各界群众讲述他们的“中国梦”。

追梦人:杨婕

旌阳区旌阳街道防灾减灾助理员、德阳市泰田文化善行中心理事长

幸福梦想:

把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防灾减灾知识惠及千家万户,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面对灾难。

追梦故事:

5月14日上午9点,记者到访时,杨婕正在撰写一篇关于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文章。“刚从雅安芦山地震灾区回来,又恰逢汶川地震5周年,有很多防灾减灾工作要开展。”杨婕对记者说道。

杨婕在基层街道、社区从事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已有10年时间。10年来,她一直集中精力做着一件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杨婕坦言,“起初,工作开展得很艰难,因为大家都没有对这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出现了街道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宣传,但企事业单位、学校积极性不高的尴尬局面。”尽管如此,杨婕并没有放弃这项工作,一次特别的活动让她深有感触。那次她到辖区一所幼儿园开展宣讲活动,没想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活动效果出人意料的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让我更加明白了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004年9月,当时杨婕所工作的旌阳区城南街道组建了社区防震减灾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次年5月,该救援队被中国地震局命名为全国社区防震减灾示范试点队。令杨婕没有想到的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救灾机制快速响应,这支队伍便派上了用场,在绵竹灾区救出9名被困人员。“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更坚定了我干好这项工作的信念。”杨婕说。在她的多方奔走和努力下,2010年,城南街道花园巷社区创建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试点社区,其经验在全国叫响。

今年4月15日,由德阳本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发起,经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民间公益性组织——德阳市泰田文化善行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杨婕任理事长。“这是德阳市政府主导的公益组织社会化的一次有益尝试。”杨婕告诉记者,泰田文化善行中心是在原“德阳灾后社区心理服务中心”和“社区防灾减灾科普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全新的公益服务机构,主要致力于提升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同时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公益慈善服务。杨婕朝着自己的梦想又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就在泰田文化善行中心成立后几天,“4·20”芦山地震发生了。杨婕和中心的志愿者一道,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心理救援工作,抚慰当地群众特别是孩子们受伤的心灵。同时,成立了芦山工作站,成为芦山地震灾区建立的第一个心理服务工作站。“工作站主要致力于震后群众心理安抚和康复、防灾减灾普及和能力提升,为灾后精神重建提供科学有效的专业支撑。”杨婕表示,下一步将在县城的中心学校建立一个防灾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指导和培训学生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杨婕告诉记者,她亲身经历了三次大地震,分别是2008年的汶川8级地震、2011年的日本9级地震和缅甸7.2级地震,这三次经历带给她最大的感触就是民众在面对大地震时的不同反应,“日本民众面对灾难的冷静、沉着、有序令人惊叹,而我们的群众则表现出慌乱、无序,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杨婕说,日本政府十分重视防灾减灾教育,当地的学龄前儿童必须进行3个小时的防灾减灾培训才能入学,每个学生的座位上都配备了防灾帽,可见,防灾减灾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希望我们的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形成长效机制,真正推动防灾减灾科普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让科学防灾减灾理念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刘勋

新闻推荐

让村民看上更好的“坝坝电影”

(上接第一版)为了保证放映质量和场次,德阳市执行公示制度,将放映时间、地点、片名、工作人员姓名、联络电话、举报电话等内容在放映点的村委公示栏每月公示一次。此外,每年定期邀请市财政、监察等部门...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