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的青春曾来过这里 凉善公益促进会举行2016春季支教总结会

凉山城市快报 2016-07-13 18:16 大字

杜一鸣,是昭觉县凉善公益促进会会长。他说,“支教,是我这一生中,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从事公益,我会一直走下去。”他,是这群年轻支教老师的领头羊;他,也是凉山支教的一个缩影。

而他领导的协会从2012年3月成立以来,长期在大凉山山区走访,如今已发展到辐射昭觉、美姑等地的12个支教点,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了约4000名山区儿童上学。

文/本报记者 潘丞圣   

图片提供/凉善公益促进会

7月10日,47名支教老师在西昌参加了一年一度、属于他们的盛会——2016年春季支教总结会。他们有些是支教的老人了,而有些却只有半年的支教经历;他们有些即将离开大凉山,回到他们追梦的城市,有些还将继续扎根这里,用他们的青春陪伴着这里的孩子们。  

广州细仔刘建华

因为一滴泪,选择了留下

刘建华,不高不胖,大约1米7,白皙的脸上带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斯文。在美姑县尔其乡依惹村小学支教了2年半。

“来凉山支教,我从人间回到了天堂。”刘建华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是物质文明的天堂;但凉山,这里宁静、温馨、质朴,有着人间最原始的烟火味儿。来凉山支教,我不虚此行。”

刘建华也曾计划着像其他支教老师一样,半年后离开凉山,回到老家广州,继续从事自己的建筑师职业。但在依惹村走访时,墙脚边一个孩子眼角挂着的一滴泪,却挽留了他回家的脚步。

这个靠一滴眼泪就留住刘建华的孩子叫莫金诗,是依惹村小三年级学生。“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我当时觉得,这个孩子需要我,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就留下来当他们的老师了。”刘建华言道。

在刘建华眼里,支教最大的缺陷就是时间短、人员不稳定。但谈到教学时,刘建华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回忆课本上的知识,复述课文,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31岁的刘建华守着一个偏远村小,释放着自己的青春,和对山里孩子的爱。刘建华说,这里需要我,孩子们也需要我,我会尽可能多地在这里多陪陪他们。

江苏女孩郭培

支教视频让她千里来支教 

“我想让更多的人来关心这里的孩子。”来自江苏徐州的支教老师郭培说,“支教,不是简单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搭起学校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更多人关心这里的孩子,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支教的念头,缘于一段有关支教的视频,触动很深,就决定了‘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当一回支教老师\’的行动。”郭培说。她说,来凉山支教曾做了一次心理斗争,网上、报纸上常看到或听到有关凉山的负面报道,家人、朋友很担心我的安全,“最后我还是来到了凉山,才发现这里并不像传言所说,其实这里的人很善良很友好。”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生活,没有对错,只是一种选择。来凉山支教就是我的一种生活。”郭培说。

郭培刚到美姑县尔拖村小学支教时,交流有障碍,所有学生几乎听不懂普通话,“我们把洗头、刷牙、洗衣服等日常生活习惯做给他们看,让他们慢慢接受这种行为教育。虽然语言交流有障碍,但你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友好善意,慢慢地我们与他们的情感交流就多了。”

“最开始孩子们纪律性很差,但想象力很丰富,情商很高。”郭培说,她刚来时,很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学生想说话就说话,想站着就站着,针对这样的情形,她用自己的言行教育,规范着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郭培说,这里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风是黄色的,风是绿色的……这是我来凉山支教后才听说的。”

“有人说我们支教的热情是‘一夜情\’,甚至质疑短期支教的作用与价值。但在我看来,支教是一项可以改变学生命运的有益工程。我的信念是:以热情始,以责任终。”郭培说。

“支教生活,过得好快。除了饮食不太适应,其余都还好。村民们很朴实,每次和他们聊天都会有特别的收获,了解到彝族的婚丧嫁娶、毕摩等民族文化,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就觉得时间太短,还不能更多了解这里。”郭培说。

而在物质匮乏的大山里,单调的课余生活却能在支教老师的眼里和手里变得小资情怀起来。“周末时光,邀约上其他的老师,带上竹篮,到林间采集松果;近距离地瞻仰雪山;傍晚,听着音乐,观赏日落;早晨,站在操场,遥望东方,不仅有晨曦,更是希冀的方向。”郭培说,“苦中作乐、苦中寻乐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

在郭培看来,支教,只是用她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推动贫困地区教育的进步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支教并没有那么多的“光环”,当然没有那么多的“安全隐患”,更多、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孤独的战胜能力和对青春的别样表达。

村民:

支教老师唤醒了我们内心

让孩子多读书的欲望

“支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欲望,让孩子读书的欲望。”美姑县采红乡采红村村民沙玛尔曲说,“离家近了,孩子安全了,我们也很想让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对孩子是很有帮助的。”

沙玛尔曲说,2016年6月1日,在公益慈善人王艳的帮助下,村里建立了一所晓明小学,来自成都、巴中、温州的三个支教老师也来到了村里,招收了村里61个孩子。没有建立晓明小学前,他们那里的孩子每天要步行7公里,到中心校去读书,来回14公里。7、8岁的孩子,每天步行14公里,根本就没心思学习。加之,去中心校,要过一座铁索桥,摇摇晃晃的,很不安全,家长都很担心孩子的安全。

沙玛尔曲说,支教老师不仅带来了知识,更是带来了责任。“担心孩子喝冷水拉肚子,她们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给我们的孩子烧热水,这样的老师,很少见。”

用郭培的人生价值观来做结尾,人生目标不应该局限于“考多少分、找什么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而是作为支教老师的他们,到底能为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再做点什么?

新闻推荐

到世界茶源过茶香悠长的春节

雅安茶产业已从“4·20”地震中涅槃重生。李熙腾摄2月10日下午,“第十一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将在雅安市名山区举行新闻发布会。作为雅安市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今年的茶文化旅游...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