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亩地的耗水量少了近一半

四川日报 2016-02-02 08:37 大字

雅安市名山区入选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创新

□本报记者 王成栋

1月26日,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外,望着一排排自动化节水喷灌设施,村民赵丽华乐开了花,“以后浇水不再靠感觉了!”

2015年,名山区进入该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位于中峰乡的碾平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位于海棠、甘溪两个自然村,两个村子共拥有茶园680.68亩。

如今,项目已经全部完工。村民们扔下了柴油机和抽水泵,坐在家里根据土壤墒情和近期天气状况,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让茶树苗圃喝饱。

尴尬:

浇水凭直觉每亩浪费89立方米

“以前浇水啊,完全凭感觉,浇多少没得指标。”种了半辈子茶树赵丽华说,茶树种苗培育过程中,对水分要求极高,“不能淹到,也不能干到,多了树长不快,少了也不得行,不然茶苗子卖不上价。”

赵丽华说,“凭感觉”浇水,问题可不少:尺度不好掌握,“每次不是浇多了,就是浇少了,大多数是浇多了”;水也严重浪费,中峰乡地形崎岖,农业用水全靠村里几口蓄水池和山平塘,“水很金贵,浇完了就没得了”;另外,还很浪费劳动力,用抽水泵浇水,起码需要两个壮劳力操控,“一个理顺水管,一个把控水龙头”,赵丽华家有6亩茶园,她和丈夫每浇一次水需要忙碌一整天。

名山区水务局算过一笔账,正常情况下,海棠、甘溪两个自然村的茶园,每亩耗水量137立方米左右,“用水量不亚于种植水稻。”然而,这里的水资源利用系数只有0.35。换言之,每亩浇水137立方米,浪费掉的就接近89立方米。

省农水局抗旱办主任杨海坦言,目前农业进入提质增效阶段,要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只能提升农业配套设施。对于海棠、甘溪两个村落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如今:

智能化浇水每年节水4.2万立方米

节水灌溉有何效果?

名山区水务局负责人提供了一组数据:2015年6月,当地喷灌设施全部组装完毕,当月就开始发挥功效。根据监测,使用喷灌设施后,每亩茶园耗水量由137立方米左右减少到75立方米,“一亩地的耗水量少了近一半”。两个自然村680多亩茶园,每年可节水4.2万立方米。

此外,由于实施智能化管理,两个村子每年可节省劳动2723个工日,仅这一项,就减少投入130万元。而所有的这些,总投资不过545.66万元。

那么,节水灌溉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在赵丽华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海棠村的智能化节水灌溉控制室。在这里,每亩茶园的土壤墒情尽收眼底,茶园各角落的气温也在时时变动着。根据这些数据,控制系统会给出每亩茶园的建议浇水量和浇水时间。在控制室的另一端,则连接着村里的各输水管网,“把浇水量、浇水时间输进去就可以了。”

而喷灌设施的安置也有讲究,名山区水务局技术人员介绍,当地按照地形、土壤酸碱度、茶树密度等8个不同指标,将喷灌设备均匀分布在茶园里,“平均4平方米就有一个喷头,消除了灌溉死角。”

新闻推荐

一件马会会服见证茶马互市盛况

5月底,由央视鉴宝专家组成的鉴宝团队在雅安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鉴宝,一些见证雅安历史文化的“宝贝”被收藏者们拿出来,引出雅安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芦山县有一藏宝者提供的“马会会服”,引起了鉴宝...

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名山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