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三农:抢抓新常态下五大机遇走观念与瓶颈的突围之路
名山区茶十桂立体茶园。
龙门乡白伙灾后新村聚居点。
□廖晶莹
“4·20”芦山强烈地震,给雅安“三农”工作带来重创的同时,也带来了灾后重建的发展机遇。
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雅安将在下一步的三农工作中,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为目标,围绕让农民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新风尚”的总体要求,坚持“农业强底座”的总体定位,树立“农村新型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等三合一发展理念,强力突破三农投入、效益、结构的瓶颈制约,力争实现201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的目标。
紧抓灾后重建发展机遇
实现三个“超历史”
“4·20”震后两年来,雅安全市上下围绕抓住灾后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总体要求,打硬仗、补欠账,同舟共济、转危为机,实现凤凰涅槃,推动了农业农村工作后发追赶。
从2014年农村工作情况来看,有三个超过历史:
农村建设超历史。根据“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业农村规划,纳入总专规划实施的农业农村项目218个,总投资54.72亿元。如此大的投入、如此多的项目在短时间内集中投向雅安,这在雅安发展历史上是空前的,必将使全市农业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截至2015年3月15日,农业农村累计完工项目101个,占46.3%,累计完成投资34.4亿元,占62.9%,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和发展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农民增收超历史。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56元,同比增加963元,增长11.9%,增幅居全省第7位,比2013年上升了13位,如此高速增长,这是在雅安十年来没有的。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民转移性收入、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民劳务收入都呈现出较大增长趋势,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持续增收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超历史。雅安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重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优化“5+3”特色优势产业结构,以雅茶、雅林、雅果、雅药、雅畜(禽)为主的重点生态农业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持续壮大,“三百一千”生态农林文化旅游经济走廊亮点凸显、效果显著,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芦山(思延)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汉源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天全南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雅攀共建茶产业园区等农业园区加快建设、提升发展,特色产业基地面积已达425万亩,同比增加33.4万亩,这在雅安发展历史上是唯有的。雅安走稳走好了特色发展之路,全市点、线、片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正视挑战
抢抓新常态下五大机遇
2015年,雅安市灾后恢复重建进入攻坚阶段,新常态下的雅安农村工作,既面临着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雅安将认清形势、正视挑战,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奋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灾后重建以来,雅安农业农村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由于历史发展欠账较多,在全省来看仍然走在了后面,特别是面对经济新常态,农业农村工作发展面临传统农业需要加速转型,品牌农业竞争激烈,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很大,农村改革发展挑战很大等更大挑战。
尽管挑战和压力都较大,但雅安农村工作面临的机遇却前所未有,只要抓住机遇、清醒作为,就能够转危为机、后发追赶。
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前所未有。雅安两次受灾,两次重建,投入大、政策好、关注多,必将再一次助推雅安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和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重建效应还将进一步凸显与放大,必将加速雅安农业农村跨越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机遇前所未有。新一轮农村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土地确权颁证、土地经营权放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等方面力度空前,雅安作为地震灾区,雅安结合灾后重建的特殊政策,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提升农村发展活力的空间仍然很大。
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前所未有。雅安是全国首批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生态主体功能保护区,这些国家级示范、试验区建设,为雅安实现农业农村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来巨大的政策机遇。
消费转型升级机遇前所未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原生态,吃要吃 “农家饭”,耍要耍“农家乐”,农业农村大有可为。
经济转型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新常态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成长,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农业已由自然经济再生产扩展到文化精神产品再生产,已由单纯食物生产发展到全产业链价值开发,农业的第四产业、第六产业发展将会大大加快。
展望
走观念与瓶颈的突围之路
今年雅安市“三农”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市委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总体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抓手,以农村法治建设为保障,促进农旅结合、一三互动、接二连三,全面推进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加快建设灾后幸福美丽新家园。201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
具体要推动六个转变,引导六个起来。
全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让农业快速强起来。引导和鼓励农民将土地以租赁、入股等方式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流转。按照三大功能分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做精名山、雨城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做长芦山、天全、宝兴以猕猴桃产业为主导的果花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做强石棉、汉源、荥经以金果花果为主导的果蔬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全力打造雅安千里特色产业走廊,助推雅安经济灾后跨越发展和后发追赶。
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推动农民收入增速由低中速徘徊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让农民更快富起来。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培育蒙顶山茶、汉源甜樱桃等十大农业品牌,着力打造一县一特、一乡一品。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对用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支持有技术专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村居民发展加工、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居家灵活就业创业。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房屋等进行确权颁证的基础上,通过流转、托管、股份合作等市场化、资本化途径,激活农村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的内在价值,使其产生租金、红利等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四到县”政策,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全面改造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推动传统落后村庄向幸福美丽新村转变,让老村庄和新村聚居点共同美起来。要准确把握新村建设、改造、保护的要求,大力实施“五大行动”,统筹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情趣,加快幸福美丽新村 “1+35”标准配置,健全新村产业、交通等各方面的内容,满足新村居民生产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求,提升新村建设水平,建设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今年,全市要建成100个幸福美丽新村,2016年要建成200个幸福美丽新村。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努力推动农村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科技和创新驱动转变,让农村更加活起来。以县(区)为单位,统筹农村各类产权“多权同确”,重点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按照省上确定的时间节点要求,全面完成确权颁证目标任务。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家庭牧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手抓政府公益性服务,一手抓经营性服务主体培育,支持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为农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稳步规范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工作。
全面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努力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让农村更加稳起来。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强化农村依法治理,形成遵纪守法、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全面加快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推动农旅由单向低效向复合高效转变,让农村更加好起来。按照“农旅结合、一三互动”的发展思路,结合“3+1”农业农村与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以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为脉络、以乡村旅游商业为配套,突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特色,打造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基座,中高山观光休闲度假为支撑的农村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体验型、观光休闲型、运动康体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等农村复合型旅游产品,积极培育农村现代生产新业态,为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今年,雅安市各级各部门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农民增收记在心上,把农村工作扛在肩上,把农业追赶抓在手上,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夯实农业底座支撑,为全面建设灾后幸福美丽新家园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茶园。郝立艺摄□代先隆本报记者刘佳“前年在成都打工时,我和工友经常去农家乐喝茶,当时就羡慕农家乐老板的生活,没想到自己也会有当老板的一天。”随着家乡茶旅融合开发成效逐步...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