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难!想回家遭遇重重困难 暖!两地联手圆老人心愿

雅安日报 2018-01-19 13:05 大字

回家的路有多长?55岁的资阳人唐宗友,年轻时在芦山县大川镇打工,一住就是30多年。期间,他没回过一次家,如今年纪大了又身患疾病,居无定所的他,身上既无钱又无二代有效身份证。他只有一个心愿:回家。

芦山警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联合民政部门一同送他回家。

1月11日下午,在芦山县公安局大川派出所所长寇明炯、大川镇党委委员徐忠洪的护送下,唐宗友终于踏上了回家之路。

进山务工遭遇困境

村民民警伸出援手

唐宗友,资阳市雁江区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唐宗友同老乡一起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先在邛崃、大邑一带打工,后辗转来到芦山县大川镇。自此,他就没出过山,以工地为家,一个工程做完,他又到另一个工地接着干。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大川镇境内的电站工程陆续完工,煤矿陆续关停,唐宗友打工的渠道越来越狭窄,2015年后,唐宗友没有工棚可住了。

随后,唐宗友又到大川场镇以打短工为生,却经常入不敷出。

2016年后,唐宗友患病,积蓄用完后,他面临居住、吃饭双重困难。

就在此时,大川镇三江村锁江殿组的一位村民伸出援手,为唐宗友提供吃住。

今年1月初,唐宗友找到村民小组长卫正西,称他想回家,希望能够帮帮他。

卫正西说,他了解到唐宗友的情况后,及时告知芦山县公安局大川派出所。所长寇明炯立即前往唐宗友住处进行核实、调查。

找到唐宗友时,他正在床上睡觉,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民警及时将他带到餐馆,为其购买了可口的饭菜。

饭后,他向民警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在唐宗友年少时,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同2个哥哥相依为命。长大后,哥哥成家,因性格等方面原因,他与兄嫂之间不和,没满20岁的他便出门打工,这一走就是30多年。

生病后,唐宗友特别想回家,但没有身份证,也没有路费,举步维艰。

两地联手

一帮到底

芦山县公安局大川派出所根据其提供的线索展开查询。

民警一方面通过人口信息系统、综合查询系统、人像比对系统等公安资源对唐宗友身份信息进行核查;另一方面联系资阳市雁江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部门,协助对唐宗友提供的居住地及其相关信息开展核查,得到当地治安大队的大力帮助。

通过两地警方共同努力,最终从人口信息库中查到了唐宗友户口已被列为失踪人口的户籍信息。

随后,资阳警方向大川派出所反馈信息:通过一标三实系统查询到他的近亲属的相关信息。

大川派出所通过户籍信息,尝试与他的2个哥哥联系,但均未联系上,几经周折,最终与他的一名侄子联系上。侄子在电话中得知30多年没音讯的幺爸要回家,表示愿意接收。

随后,大川派出所及时协调大川镇政府民政部门派员派车,将唐宗友送回老家。

可快要到达资阳时,唐宗友的侄子态度变了,不同意接收唐宗友。

“我们没有一交了之,而是想从根本上帮助其解决日后的生活问题。”寇明炯说,面对唐宗友的实际情况,他们决定一帮到底。

到达资阳市雁江区后,寇明炯及时与当地治安大队卓大队长联系,卓大队长又与资阳市雁江区民政局协调,先将唐宗友送到资阳市救助站,接下来的后续事宜由警方协调办理。如恢复户籍、落实五保政策等,让唐宗友叶落归根,晚年生活无忧。

“没有你们的帮助,或许我这辈子也回不了家。”唐宗友拉着寇明炯的手鞠躬致谢。

17日,记者了解到,目前,资阳民政部门已经介入,相关帮扶政策正在依法依规有序落实中。

魏楠

雅安日报记者 彭加权

新闻推荐

山水之间说龙湖 □本报特约撰稿 刘俊卿/文 本报记者 时昭旭/图

蚌埠的龙湖也叫作龙子河,顾名思义,这龙湖应是“龙”幼时的生长地。当然,也有九山九水、九龙之水汇集而成龙湖之说,此说较为可靠;不过,民间也曾有过明太祖朱元璋争战过此,划船时一根船篙掉入水中随即化身...

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