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无偿献血 让生命更有意义

雅安日报 2017-12-29 15:59 大字

蒋素华,芦山县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雅安市中心血站志愿者,今年58岁,满面红光,精神饱满,健康朴实。

17年来,蒋素华热心投入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一直坚持担当无偿献血志愿者,积极参与宣传无偿献血,从事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先后带动她的儿子、妹妹、同事、朋友、邻居等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被人尊称为“最美献血者”和“献血雷锋”。 她的血液不仅流淌出了自己的精彩生活,也装点出了别人的美好未来。今年,她荣幸入选第五届四川省“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助人悦己显风采谈起无偿献血,蒋素华说有一种浓浓的情结,让她从此乐此不疲,早在2001年,雅安市中心血站到芦山县各单位采血,作为公务员的她第一个报名,献血后,她觉得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和不良反应,所以每一年都会走向献血车献血,开始奉献爱心的历程……她由最初的每次献血300毫升到每年2次献血400毫升,就这样她一坚持就是17年。2013年,她到了国家的法定上限55周岁献血年龄."新国家标准献血年龄规定献血者在身体条件容许的状态下献血年龄有条件延长至60周岁,,于是我多次与血站联系,表示自己要坚持献血到60岁。"蒋素华说道.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想到此刻是家乡同胞最急需血液的时候,“救人要紧,赶紧走!”即便自家的房屋受损严重,她也顾不上家里的忙乱,毅然转身奔赴雅安血站,作为“超龄”献血者,她为奖项同胞再次挽袖献血。献血后,蒋素华又自发的组织10多名群众参与抗震救灾救援行动,哪里需要到哪里,搬运救灾物质、维护安置点秩序、安抚受灾群众。在抗震救灾期间,她还同几位朋友一起开办“爱心餐厅”,还将自家危房中的米、面、肉、油全部拿出来,为受灾群众、部队、新闻媒体以及各地的救灾志愿者做饭送饭。她在服务点上一干就是18天,直到服务点拆除。蒋素华常说一句话:“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我做的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将方便留给别人,忘我的、积极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幸福的用自己的无私善举点燃人们内心的希望,她让灾区群众充满阳光般的温暖,诠释了一个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平时,蒋素华的脸上总是挂着一种浅浅的微笑,和蔼可亲,而她的内心一直怀揣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爱心。每次献血,蒋素华都表情轻松,熟练地挽起袖子,让工作人员扎针。在她的左臂上,很多针疤还没消退。要问蒋素华献了多少次血,她自己也不清楚。在蒋素华的无偿献血证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献血记录:每年定期献血2次,17年来无偿献血21次,献血小板17次,仅献全血(即直接抽取400毫升血液)量就有近20000毫升。17年,20000毫升献血,什么概念?我们简单地做个计算,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全身血液总量为4000克,约4000毫升。献血20000毫升,相当于她把全身的血液5次捐献出来。若以挽救一位患者需400毫升血液计算,她所献出的血液已挽救了50位临床患者,让这些家庭免受失亲之痛!“献血救人不只给我带来了荣誉和骄傲,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党员帮助群众的责任和义务。”蒋素华笑笑。当上献血“志愿者”,她奔走呼喊从一名献血志愿者,到一名投身献血事业的志愿者,蒋素华的这个转变,自然而又坚定。献血多年的她,深知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体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的努力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她经常跟随市中心血站采血车到六县两区无偿为献血者服务。2014年,到雨城区与儿子、儿媳一起生活的蒋素华成为市中心血站志愿者,常年跟随献血车东奔西走。这些年来,在蒋素华的感召下,儿子、妹妹、同事、朋友等多人先后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2014年5月17日下午,蒋素华接到雅安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电话。“有个患者急需血小板,如果可以,请明天到血站献血小板。”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答应。18日早上,蒋素华吃过早饭,来到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过她已经习惯了。蒋素华上午9点正式献血小板,直到11点过,采集的血小板才够一个治疗量。而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相当于800毫升全血。献血小板时,她又得知,当天下午,市中心血站的一台采血车将开赴石棉县采血。作为志愿者,蒋素华决定同车前往,去做给献血者端水、发纪念品等接待、服务工作,并为初次献血者介绍相关知识。“第一次献血的人,心里多少有些顾虑,我就把自己的经历说给他们听。”蒋素华说。“血小板主要供危重病人和白血病人使用。采集血小板,要求捐献者身体素质好。”市中心血站血源采集制备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蒋素华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更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敬佩。17年里,蒋素华不仅自己参与献血,也担当无偿献血志愿者帮忙发放各类献血宣传资料,为前去献血的市民介绍献血注意事项。这些年,在她的带动下参与无偿献血的市民不计其数。蒋素华说:“我虽然已经退休,但总觉得自己一点也不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仅快乐高兴,还能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每次献血,看到自己鲜红的血液流出身体的时候,觉得那不仅是一袋血,而是承载着一份健康,承载着一份生的希望,有什么能比挽救他人的生命更快乐的事情呢?”问及心愿,蒋素华说:“按照国家规定,我可以献血至60岁;如果身体允许,60岁以后,我还将继续当志愿者,跟随雅安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外出,为广大无偿献血者做服务”。“讲奉献、讲爱心有许多形式,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把自己的血液献出来,挽救生命垂危病人的生命,这种奉献方式更加直接。只要能够给更多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和最大的幸福。”这话,已成为蒋素华一直坚持不断献血的座右铭。在家里,蒋素华是一个好母亲、好婆婆;在工作上,蒋素华认真踏实,与同事和睦相处,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大姐形象;在社会上,蒋素华是一个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热心人。17年来,蒋素华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大家对她的认可。2013年6月14日是世界无偿献血者日,她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最美献血者表彰大会,作为受表彰代表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并被授予“四川省最美献血者”荣誉称号。近年来,她还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银)奖、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四川好人;“感动雅安”助人为乐道德模范、“5·12”汶川地震雅安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雅安好人、雅安市最美献血者等荣誉称号。据了解,今年6月她还将荣获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献血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我用实际行动来阐述对生命的关爱和对社会回馈,用自己的健康血液,帮助病患者延续生命,点亮希望之灯,是一件快乐而又极其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去帮助需要血液救治的病人,让生命之花更加灿烂无比!”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记者感言:一个普通人,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可以个人微薄的力量,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从一桩桩微小的好事做起,从一项项平凡的的善事做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善行义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人民、回报社会。蒋素华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人。

新闻推荐

好友,我们在雅安的雪景中等你雅安盛情推荐“最佳赏雪地”,冬季旅游优惠多多

雅安盛情推荐“最佳赏雪地”,冬季旅游优惠多多二郎山喇叭河景区雪景。走进23座城市,看新变化,见老朋友。12月26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123好友节”之“新春封面23城记”盛大启动,并首站走进“熊...

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