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展茶叶能增收 茶旅融合可致富

雅安日报 2018-01-11 03:03 大字

茶叶基地内正在调整路基的基地产业路

远处山坡上正在开挖路基的茶叶基地

正在基地内整理地块以备种茶的村民

正在基地内种茶的中坝村村民

中坝村茶叶基地一隅

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是该县较为偏远的行政村之一,仅从县城乘坐乡村客运抵达宝盛乡场镇所在地,就需约40分钟车程。

新年伊始,再次来到这里,清晨刺骨的寒风顿时给刚下车的小编来了个下马威,即便穿着厚厚的冲锋衣,浑身也禁不住打了几个冷颤。

好了,下面开始进入正题。

与上次到来时不同,此次前往中坝村不再需借到玉溪河旁开挖的临时交通便道,不再为肠胃颠的难受而苦恼。

“宝盛乡到我们中坝村的公路,已在去年底完成提档升级,通车运行了!”说话的是中坝村第一书记郭宇,一提到这条名为宝公路(宝盛乡场镇至中坝村公议场组)的通村公路,他话中就透着一股子兴奋劲。

这种兴奋是有缘由的,中坝村目前共有8000余亩茶园,其中4000余亩为村民自种或村集体经济茶园,另外4000亩是2016年引进的一家外地企业所种。其中,一种名为黄金芽的茶叶,还是目前川内最大的同类茶叶种植基地。

由此,在宝盛乡总计已发展约20000亩茶叶的基础上,中坝村就成为了该乡3个行政村中,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村。

根据宝盛乡人大主席,联系中坝村的包村干部卫德康介绍,中坝村今年将初投产的茶叶将有1800余亩,加上2017年已成功初实现投产的470余亩,将有2000多亩逐步进入收获期。而在未来2年,中坝村和村民自身拥有的所有茶园,都将进入这一环节。

“从茶苗种下到进入盛产期,需要约5年。”卫德康说,届时每亩茶园可实现产值约5000元,且还会随着茶树树龄增加而增加,而中坝村村民的收入结构也将发生质的变化:从林木务工转化为茶叶种植为主导收入。

此次,小编主要说的,就是位于中坝村那4000亩由外地企业发展的茶叶基地,以及该基地在助力中坝村茶叶产业发展,以及茶旅融合发展中将起到的作用。

说到该基地,就必须说到芦山县人大代表、中坝村村民杨敏,他是这家外地企业在中坝村发展茶叶种植的代言人。

当日相见时,他正在茶叶基地内指挥工程机械开挖调整路基,为后续基地内产业道路的硬化,以及后期包括吃、住、休闲娱乐等在内的茶旅融合项目建设打好基础。截至目前,这条全长约5.8公里的首期基地产业路路基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待2018年开春后即可进入下一阶段建设。

与此同时,在已初步建成的基地内,不少由该企业雇佣的工人正按当日栽种计划和区域播种茶苗。

“工人全部来自中坝村,目前长期聘用的工人约有30人。”杨敏说,将基地设置在中坝村,除这里良好污染的生态环境外,还有当地农户大多具有一定茶叶种植经验,可有效降低和避免从外地聘用工人到此的高成本。

忙碌的身影中,就有家住中坝村沙坝子组的杨兴国。

每日清晨约6点30分,他都会邀约上同在基地务工的相邻村民一同出发,确保赶在早上7点30分前抵达。

与一到基地就干活不同,他们每日早上第一站,都会前往公司在其他农户家中设置的食堂。或就着馒头、咸菜,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稀饭;或端上一碗烫手的面条,都会驱散冬日高山逼人的寒意。

考虑到基地面积较大,村民前往务工都要赶早,并走上很长的山路,建设之初起,土生土长的杨敏就提出这项建议,并最终得以在基地内设置了4个食堂,免费为在基地内务工的村民提供早、中、晚三顿饭。

家住中坝村村子头组的李文军家,就是这些定点食堂的中的一户。考虑到每日吃饭的工人较多,为村民做饭的人是杨敏专门请来的,作为场地租赁,杨敏也需给予李文军每月1200元的租金。

而在饭后,前往各个点位食堂就餐的工人,只需约20分钟就能进入工作区域。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是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是租赁房屋设置食堂,杨敏所在公司都会优先考虑贫困群众和贫困家庭。前面提到的杨兴国、李文军,就都是中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对于这点,中坝村第一书记郭宇很是欣慰。在当日的采访行程中,他曾多次这样说到:中坝村的茶叶发展,以及中坝村贫困户通过就近务工就业实现增收,杨敏的功劳最大。

“就算是手脚残疾的村民,只要愿意干,在我们基地都能找到相应的岗位。”如杨敏所言,今年开春后,随着更多项目敲定,基地建设将进入第二高峰期,长期聘用的工人在今年开春后会增加到120至130人,且这个数字可能还会随基地发展有所增加。

那么工人们再次务工,每日酬劳几何呢?忙碌间隙,刚在斜坡上种完一捆茶苗的杨兴国说,不分男女老少,每天工资都是100元,但前提是能完成当日预定的工作量。

“一天管三顿饭,还有100元的工资,又是本地务工,这样的好事可不是那里都能找到的。”不少正在村子头组区域务工的村民,这样说到。

也如他们所言,就在去年10月,当公司下发至当年底需完成176万株茶苗补种任务时,村民们一个个干劲十足,硬是提前进10天就完成了所有补种任务,保证了茶园种植进度。

“提前这么多天,不久少拿了很多工钱吗?”面对疑问,同在基地务工的李文军表示,基地面积足够大,除了补种茶苗,也有很多活可以干,不愁没工钱拿。

稍后告别正在忙碌的村民,返回宝盛乡场镇途中,杨敏还透露了另一个“秘密”。

考虑到中坝村,乃至宝盛乡目前仅有的一个茶叶加工厂,不足以满足茶叶基地投产后需要的加工量,他所在公司已考虑在中坝村寻觅一处地块,建设更大规模、设备也足够先进的茶叶加工厂,初步设计加工量为明年50吨。

如其所言,这处茶叶加工厂建成投用后,共需约30名工人和管理人员。其中,10人为管理技术人员,需从外地聘请;20人为生产线操作工人,将全部从中坝村、乃至宝盛乡范围内考虑。原则之一:具有劳动力和务工意愿的贫困户优先考虑。

那么,除了就近务工,这座茶叶基地的建设,还将为中坝村带来哪些潜在好处呢?

对这个疑问,卫德康再次提到了已建成投用的宝公路。目前,宝公路的终点是中坝村公议场组,芦山县已初步确定以这里为出发点,修建一条直通芦山县大川镇的公路,从而真正形成茶旅融合产业环线。雅安日报记者孙振宇

新闻推荐

雅安市供销社开展“走基层 送温暖 惠民生”活动

近日,雅安市供销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鸿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在职支部党员5人赴联系贫困村芦山县清仁乡芦溪村进行了全覆盖走访。在联系户家中,参与走访的党员干部宣讲了党的十九大和四川省委十一...

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