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党性书写在农村大地上

雅安日报 2017-12-19 11:55 大字

突如其来的4.20”芦山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至今芦山县芦阳镇火炬村乡亲们念叨最多的还是当地的村党支部书记---赵正本。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赵正本认真当好“主心骨”“领路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怕艰辛、真情服务,竭力推进各项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火炬村一方面着力抓重建,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姜、猕猴桃、精品梨等产业,创新形成“党建+产业”模式,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灾区的“浴火重生”,2016年7月火炬村分别被中共中央、中共四川省委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舍生忘死,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在火炬村,不少村民用敬业、务实等词汇形容这位在基层任职18年的党支部书记,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赵阿爷”、“本爷”。对于老百姓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许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十几年来,赵正本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好事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火炬村的老百姓着实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吓坏了,大家都不知所措,惶恐不安:“赵阿爷,快看,那里有人受伤!”“赵阿爷,房子全垮了,我的家都没了!”“赵阿爷,地震了,我们吃什么住什么,日子可怎么过呀?”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慌乱无助的群众和紧急复杂的局面,赵正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支部第一时间靠前指挥,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奋力撑起抢险救人、抗震救灾的千钧重担,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真正成为了火炬村群众紧紧依靠的主心骨、顶梁柱。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党支部紧急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将党旗插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火速展开抢救群众生命、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生命大营救。

虽然上了年纪,但赵正本始终坚持奋战在抢险救援和过渡安置一线,抢救伤员、搬运物资、义务巡逻、秩序维护、排危除险、临时安置、心理疏导……哪里最苦、最难、最累、最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本爷帮大家解决了不少困难,村民都服他。”村民赵小林在自家重建工地上刨木材,说起赵正本,赵小林竖起大拇指“地震前,我家住在山沟里,震后能搬到路边建新房,多亏了本爷帮忙协调。”

“4?20”芦山强烈地震中,赵小林位于火炬村磨刀骆伙组的旧屋严重受损,且房屋又位于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需要搬迁重建,但赵小林名下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供重建。

“看着大家陆续动工重建,我心里也发慌。”赵小林说,正在他发愁焦急之际,赵正本主动上门来帮忙协调。

“我们可以用土地流转的形式帮你觅一块平地重建。”赵正本带着赵小林在村里找了不少群众,最终让一村民将自家的一块田地流转给了赵小林。

“有了土地,我的重建问题就解决了。”赵小林说,“和我有类似情况的,还有乐正华、田秀群、骆小康、骆昌金等人。如果不是赵支书,我们可能还睡在简易过渡房里哦。”

赵正本磨破嘴皮,竭尽全力进行协调,不仅帮群众解决了宅基地问题,还积极帮他们联系贷款,解决重建资金不足的问题,最后让8户群众的农房重建得以顺利开展。

为了群众早日建好新房,赵正本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哪家需要调整输电线路,他就联系供电所帮助更改,哪家缺劳动力,他就带头组织其他党员、村组干部,开展义务劳动,哪家缺砖、钢筋等建材,他就帮忙联系商家,保证村民建房有材料。有户受灾村民家里重建房屋资金有缺口,他想都没想,主动拿出自家的1万元积蓄帮助群众解了燃眉之急。因为忙于村上工作,他家受损的房屋直到2014年春节后,儿子打工回来才开始重建的。

想群众所想,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

2014年5月,天空飘着毛毛细雨,火炬村沿线的道路恢复加宽工程施工现场却是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我每天都来看一遍,想象着以后这条路的样子。”赵正本满告诉记者,2011年以前,这条路是没有硬化的道路,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的老百姓出行十分不便。2012年,道路经过改造后,虽然已经变为平坦的水泥路,但由于受地势等因素影响,道路仅保持在2到3米的宽度,来往车辆会车十分困难,常常堵车。

路况不好,影响着群众出行,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

“不少群众都来找我反映,希望能把路加宽一些。”赵正本说,“道路条件有限,村里很多群众出行只能依靠摩托车,还有我们村上种的猕猴桃,拉出去卖或者顾客上来采摘,路太窄了,开车那些都不方便。”

“没想到灾后重建为村里带来机遇,把这条道路纳入规划,小路就要变大路了。”当赵正本得知县上修路的决定后,心里十分高兴。

为了修好村里的这条“致富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便群众出行和发展,赵正本早早地就开始向做群众动员工作,短时间内,征地、青苗补助等问题就得到了圆满解决。

“重建道路,推动发展,都是为了让我们村里的群众能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今后村里的生姜、红心猕猴桃等宝贝就能卖得更好了。村里美丽的景色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赵正本说,发展和重建,始终要围绕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行。

助群众致富,引导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绿色火炬、产业兴村”的发展定位,火炬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着力打造“县城后花园、幸福火炬传”。在产业重建上,大力发展生姜、猕猴桃、精品梨等特色种植业和农家休闲旅游,如今,火炬村已发展生姜700余亩、红心猕猴桃1350亩、珍稀树种350亩和精品梨200亩,建成3星级以上农家乐3家,自主经营的民俗户18家,年总收入达1400余万元。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就是要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赵正本得知火炬村适合种植猕猴桃,“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可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呀!”赵正本兴奋极了。后来,他联系到了在外地创业的陈贵良,动员其回乡种植了100亩红心猕猴桃,经试种效果明显。2012年,赵正本牵头组织村民成立旭阳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53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推行“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启动党建示范建设工程,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田”等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护操作流程,并实行订单生产销售、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利益链接方式,保障了产业化扶贫项目的有效实施、顺利推进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活到老,学到老”是赵正本一直坚持的理念。现如今的他虽然是花甲之年,但通过学习他清楚地知道,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除了靠产品本身,还得产生品牌效应。为此,他积极做好品牌创建、商标注册、无公害和绿色标志认证,目前,“寺外桃缘”牌红心猕猴桃,于2013年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于2015年7月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火炬村的猕猴桃园被确定为国家“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现在,红心猕猴桃已成为火炬村村民致富增收的首选和主导产业,年总产量达700吨,创年人均纯收入的80%,达7800元。201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授予火炬村先进基层党组织。

心系群众,带病工作践行誓言

“我今年已经67岁了,当了18年的村支书,我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做实事,让村民都得到实惠。”赵正本如是说。

他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只能走几步歇几步,由于行动不便,有一次在为群众办事的路上,他不慎跌倒了,将腿骨撞伤,腿肿得像馒头,青得像茄子,怕妻子责怪,他对谁也没说,妻子以为是他的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脚瘸,也没过多追问,一周后,受伤部位基本消肿了,才被妻子发现,此时的腿已黑得像木炭了。在大家的催促下,他才请假到都江堰一家专科医院做了两次骨穿刺手术。

“赵阿爷,巴适!”“没有赵支书我修得起啥子房子哟!”“他就是这样的,一把年纪,身体又不好,都还是一直坚持忙村上的大事小事……”火炬村的老百姓提起赵支书,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我都这把年纪了,这儿病那儿痛的,太正常了……我不怕痛,不怕哪儿不舒服,我最担心的就是为火炬村的百姓做得太少……”走访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火炬村产业发展,赵正本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说起自己2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赵正本认为,他的工作全靠群众的信任和理解,他只有不停地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才对得起群众多年的支持和信任。他用自己十足的干劲,无声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在鲜红党旗下那铿锵的誓言。

2014年被省委评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16年,其所在党支部分别被中共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又入选道德模范候选人,虽然只是候选人,但赵正本十分看中这份崇高的荣誉。

“既是激励更是鞭策。我一定会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这份荣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芦山贡献更多力量。”赵正本的事迹看起来是那么平凡而普通,但他的精神却一次次打动人心,成为雅安市民的精神楷模。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平凡的生命同样可以绽放出绚丽光芒。

雅安日报/北纬记者石雨川

雅安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赵正本,到猕猴桃生产基地查看猕猴桃生长状况

新闻推荐

本报携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举办的2017“最美家乡人”活动收官,但温暖与感动仍在传递 那些感动我们的“最美”温暖一座城

感动在传递,正能量在传播。本报携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举办的2017“最美家乡人”公益评选活动日前举行颁奖典礼,经过评选产生的“全国最美家乡人”十佳周辉、“全国最美家乡人”郭文培等受到表彰。...

芦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芦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