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建设“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进发

雅安日报 2022-01-17 08:40 大字

市第五次党代会召开后,汉源县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热潮。汉源县深刻领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和创新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依山傍水的汉源县城 汉宣供图

如何让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引领汉源发展的行动指南?近日,记者专访了汉源县委书记郑朝彬。

问:近年来,汉源县经济发展捷报频传,综合排名连续两年全市第一,甚至有望实现“三连冠”。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三城三示范”目标,未来五年,汉源县如何进一步提升经济质效,繁荣县域经济?

郑朝彬:未来五年,汉源将抢抓战略机遇,突出比较优势,紧扣市委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总体发展定位,按照“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总体定位、“1575”发展思路、“三区两地”路径支撑、“四大行动”具体抓手、“三县两城”主要任务、“三个典范”目标等既定部署,建设更具实力的工业强县、更有特色的农业富县、更富活力的文旅名县、更显魅力的康养新城、更有温度的幸福优城,推动汉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汉源建设成为全市均衡发展的典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力争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到2026年达到18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000元和26000元。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建设200亿产值园区。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亿元。

问:在绿色产业发展上争当示范,是“三示范”之一,推动汉源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文章可做?

郑朝彬:汉源将围绕市委“强产业”的布局,通过扎实做好“三篇文章”,推动汉源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水电”文章,实施园区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淘汰落后和高耗能产业,高质量完成含锌冶炼工艺改造、磷钾矿磷钾分离等重点课题攻关,推进玄武岩、矿渣、砂石、石膏等资源循环利用,持续巩固水电产业,推进“水风光互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招商和落地建设,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做好“花果”文章,发挥79.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在绿色低碳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分级分类推进“7+4”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特色产业更新换代,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质效,建设成渝地区绿美生态经济先行区;做好“阳光”文章,大力发展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大力发展采摘园、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加快环汉源湖和九襄花海果乡两个“3231”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两个百亿康养产业带,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旅游的样板、特色民宿产业的样板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样板。

问:过去几年,汉源县城乡面貌变化有目共睹——高峡出平湖、碧水映黎州,花果香四季、处处忆乡愁。针对城市扩容提质与乡村振兴双向发力,汉源县将如何着力?

郑朝彬:汉源县将锚定美丽宜居目标,着力提升城乡品质,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的步伐。为此,汉源县将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匠心规划城乡建设。推进城镇建设行动,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梯次推进县域“五大片区”和村片区规划编制,拓展“5+6+3+36”城乡均衡发展空间。推进古路村等传统村落和古村落开发保护,争取纳入省级“小县优城”创建试点。提质城乡发展路网,实现峨汉高速汉源段建成通车等,争创“四好农村公路”省级示范县。

另一方面,用心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工程,推进县城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城区既有小区增设电梯、县城主次干道黑化等工程,大力实施环湖景观大道、滨湖绿道、流沙河生态修复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打造水上运动观光休闲体验区,形成环状城市发展格局。九襄镇以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为重点,高品质建设九襄城市综合体、滨湖夜间经济带、南山府黄牛肉餐饮区、花海果乡农旅休闲区等城市商圈,建成县域副中心和现代化小城市。

此外,精心扮靓城乡形象。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及智慧城市管理平台联网运用,加快“智慧小区”建设。因地制宜设计乡村风貌,全域实施城乡综合治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提升”攻坚行动,让“扫干净、摆整齐、有归栏、成习惯”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美丽汉源·宜居乡村”的鲜明特质。

问: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雅安碳达峰碳中和示范要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汉源县如何在“双碳”目标上作出更大贡献?

郑朝彬:汉源县将聚焦绿色低碳,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围绕“双碳”“双控”做文章,大力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培育和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清洁能源产业,推进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发展;实施园区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做大铅锌冶炼及合金加工绿色载能产业;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措施,充分激发企业、科研单位、经营主体等动力活力,持续强化创新科技实践,加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推广和研发力度;推动绿色建材发展,推动三次产业提档升级;及时组织开展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摸底工作,深入谋划挖掘林业碳汇项目,最大限度将碳汇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汉源贡献,筑牢我县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

问:在全市继续提升“成渝后花园、五宜幸福地”知名度美誉度的进程中,汉源县有着天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未来,如何把握战略机遇,利用好自身优势,打造更加幸福和谐的“五宜”之地?

郑朝彬:未来,汉源县将围绕市委“发展共享经济”,打造名副其实的“成渝后花园、五宜幸福地”部署要求,立足“一片花、一湖水、一缕阳光”优势,打好阳光康养、生态宜居组合拳,聚焦县城和九襄“双核”引领,带动全域融入成渝、联动周边,着力打造两大百亿康养产业带。具体围绕两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打造环汉源湖百亿康养产业带。围绕84平方公里的汉源湖,打造提升城在绿中、绿在城中,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等独特景观系统,科学推进汉源湖综合开发,规划投资160亿元,打造3个阳光康养度假区、2个渔文化休闲区、3个运动板块和1个康养医养中心,建设“3231”产业集群,打响“阳光水韵、康养新城”名片,把汉源湖打造成川西阳光康养旅游的首选地。二是打造九襄花海果乡百亿康养产业带。加快九襄镇田园景观系统升级,规划投资130亿元,打造3个省级强镇、2个医养中心、3个康养功能区、1个“3+N”精品民宿联盟的“3231”产业集群,推动三强民宿文化村、帐篷酒店、梨乡山居等特色民宿酒店连片、联盟发展,打响“阳光花海、康养圣地”名片,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旅游的样板、特色民宿产业的样板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样板,在推进雅安挺进全省全域旅游发展第一方阵中作出积极贡献。

问:如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决确保党代会精神在汉源县不折不扣落实?

郑朝彬:我们将切实把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把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的新征程上,团结一心、砥砺前行、顽强奋斗,以敢于改革创新的理念、真抓实干的行动把市委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实践。

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县级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月调度、季分析、定期会商,“责任制+清单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宣传宣讲,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解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党代会精神入脑入心。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沟通衔接和协调联动机制,健全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分解落实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问题反馈处置、动态联动调整机制,健全项目投资考核激励办法,以制度机制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安排落地落实。

问:未来五年,汉源县最值得期待的变化是什么?

郑朝彬:未来五年,是汉源县加快发展的关键五年,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五年。相信在全县人民担当实干、奋勇争先、接续努力的推动下,将谱写出一幅幅经济发展、产业增效、城乡新颜等美好画卷。未来五年,我县在以下六个方面最值得期待。

区域经济版图不断壮大,实现重点产业与特色产业同步提升,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发展,优势产业与潜力产业同步壮大;城镇建设欣欣向荣,成为川西小城中最光鲜亮丽的城市;乡村振兴硕果累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发展成果更有厚度,惠民实事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指数更有高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改革开放更具有活力,汉源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更加和谐,青山和金山实现“双赢”,建成一个更绿更美、生机盎然的汉源。

本报记者吴丹

新闻推荐

让法治之花开遍黎州大地

本报全媒体记者杨棕贤汉源县历史文化悠久,至今有2000多年的建制历史,古称“黎州”。为了传承古黎州历史文化,塑造新汉源...

汉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汉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