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碑刻》为汉源历史记忆补缺
汉源历史悠久。早在两万年前,已有先民在汉(流沙河)沫(大渡河)之滨繁衍生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西南夷后,以笮都为旄牛县置沈黎郡,为汉源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100多年。汉源文化灿烂。麦坪遗址、桃坪遗址相继成为近年考古重大发现。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成为古代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从唐代陆象先建清溪城开始,宋代薛绂建玉渊书院,清代迁修清溪文庙、建崃山书院,刘传经编撰《清溪县志》、到民国李正清执掌崃山书院并主修《汉源县志》,汉源文化一脉相承,传承不息。汉源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建设美好家园。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和神奇美丽的文化艺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碑刻就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
刻石以述德、铭功、纪事为主要功能,碑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碑刻自产生起,在中华文化的演进过程中,经历了从庙堂到民间的发展,衍生了碑碣、石阙、摩崖、墓志、造像题记等多种类别,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和符号。也因其记载的内容富有文献价值,而被誉为“书刻在石头上的历史”。
古往今来,记载人、事之大和要者,或是名人题撰、名家所书的碑刻广受世人关注,也多为史籍和文集采录。而大量记载人、事之小和微者,或书法价值不高的民间碑刻则往往被忽略,不见诸纸叶。后者恰恰更多地反映了当地社会和民间生活,更多地展现了历史的细节。相较于其他地区,汉源县的碑刻在数量和种类上或许有所不及,但这些碑刻涉及汉源一地的政治经济、风土民情、文化教育、宗教信仰、人物世系等诸多方面,是汉源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经历了千百年的人世沧桑和无数次的天灾人祸,这些碑刻有的被弃于荒郊野外,有的埋藏于断壁残垣之中,有的残破坏损、断裂不全,有的失去了踪迹。若不及时进行抢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将永远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汉源县文物管理所的张永承,长期致力于汉源历史文化研究,怀着对汉源历史文化的崇敬,他走访汉源县名山胜迹、村野僻地、寺庙祠宇、古墓陵园,开展古碑刻收集和整理工作。识读、抄录、解读碑文,将100多块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书法价值的碑刻,编辑整理成《汉源碑刻》一书,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彰显汉源碑刻文化的底蕴,宣传碑刻的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观览碑刻拓片时,如见原碑,它形象而直观地把那些尘封许久的一段段历史、一个个人物、一件件掌故呈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汉源历史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这些碑刻中绝大部分是汉源历代地方史志没有记载的,起到了补史之缺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借鉴的现实作用。
碑刻,是文化的沉淀,历史的记忆,现实的镜子。历代碑刻就是一部浩瀚而珍贵的百科全书。碑石之立,在于公之于众,传之后世。《汉源碑刻》展现了汉源碑刻的整体风貌和魅力,打开了汉源历史文化研究的新入口,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汉源历史记忆的空缺。
李锡荣/文
新闻推荐
昨(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22日凌晨,受冷空气影响,雅安市多地迎来了入...
汉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