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山坡坡变成果农的“金窝窝”

雅安日报 2017-06-12 10:03 大字

5月31日,市人大代表、汉源县安乐乡红岩村支部书记华锦正在 地里指导种植大户们给黄果柑树“抹芽子”.jpg

华锦查看黄果柑树长势。

【开篇语】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也是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骨干力量。当选人大代表,既是一种政治信任,更是一种社会担当。

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反映民意、参与决策、模范带动的作用,严格依法执行职务,切实履行代表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和誓言,交出了一份为民代言、为民行权、为人民服务的满意答卷。

《雅安日报》从今日起特开辟“代表风采”专栏,每半月推出一期,广泛宣传各级人大代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民为本、为民行权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和激励广大代表更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发挥主人翁精神,争做干事创业的领头雁,当好党和群众的联系人,成为人民利益的守护者,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中建功立业。

5月31日,端午小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市人大代表、汉源县安乐乡红岩村党支部书记华锦,没有走进办公室,而是来到红岩村1组村民羊标家的地里,指导他如何给黄果柑树“抹芽子”,把多余的新枝去掉,确保新果生长所需的养分充足。

“正是因为他的带动,曾经的山坡坡现在成了我们的金窝窝。”指着眼前成片的黄果柑林,羊标说。

“吃螃蟹”

玉米地里种下脱贫致富希望树

说起黄果柑,华锦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1985年:“安乐乡的第一颗黄果柑就产在我家的地里。”

安乐乡地处中高山区,土地多为坡耕地,农业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1985年秋天,汉源县农业部门到安乐乡推广黄果柑。尽管农技人员详细地向村民分析了发展黄果柑的效益,并承诺全程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但村民依然有着诸多顾虑,没人愿意种植。

那时的华锦大胆地做了一回“吃螃蟹”的人,在自家的地里引种了50棵黄果柑。第二年,果树上结出了一颗黄果柑。这就是安乐乡的第一颗黄果柑。“虽然没舍得吃,但我知道它是甜的。”华锦决定,再种1000株黄果柑。

从此,华锦投入大量精力管护黄果柑。在他的精心管护下,果树长势良好,到1995年,他种植的黄果柑因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开始凸显。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的群众也开始陆续种植黄果柑。

黄果柑种植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后,为解决栽植技术、肥水管理和产销矛盾等,树立安乐乡黄果柑品牌形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华锦的带动下,安乐乡部分群众联合注册成立了汉源县第一家晚熟黄果柑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安乐乡的黄果柑产业初步探索出一条标准化发展之路,群众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如今,汉源县的黄果柑种植面积达3.25万亩,仅安乐乡就有7000余亩。

作示范

履职路上诠释为民服务

2012年,华锦当选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为了带领群众奔康致富,他会同县农业部门和乡党委政府,引导果农进一步加强果树管理,提高黄果柑质量,并引进浙江客商打开黄果柑的外销市场。同时,他还积极探索黄果柑产地加工,办起选果厂,让黄果柑在主产地分级包装后直接进入大型超市。

“标准化输出不仅提升了安乐黄果柑的品牌形象,也实现了品牌溢价,助果农增加收入。”安乐乡党委副书记李学友说,目前,安乐乡的黄果柑年产量超750万公斤,仅此一项就能为全乡带来经济收入3000多万元。

从自产自销到规模化外销,安乐黄果柑完成了一次美丽的蜕变。但在华锦的规划中,还勾画着另一幅美景——我们不但要让黄果柑成为群众的致富果,更要让其成为全县一三产业结合的新亮点。

打定主意后,华锦以代表的身份向乡政府提出一份建议:在果园里修建旅游环线、观光亭等,开展休闲娱乐式体验采摘活动,将产业园变成观光园。

该思路得到肯定,随后,该乡通过争取项目并整合实施,在安乐乡部分果园修建了压模游道、休息观光亭,美化了灌溉水池水渠等,具备了接待游客的能力。

近两年的采摘季,安乐乡的黄果柑园里多了许多“临时果农”,在品尝新鲜果子的同时,他们拍摄的一张张美如画的照片,也在朋友圈里成为热点和亮点。

看着结队而来的游客,华锦又谋划起今后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黄果柑产业,依托黄果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业。

姜锦张谊伢

雅安日报记者康君

新闻推荐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发展基石

在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的第一屏障——二郎山深处,每天都会有几次爆破施工。当炮声回荡山间,都意味着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又向着贯通的目标前进了一步。目前,双洞全长近27公里的雅康高速公...

汉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汉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