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行走在崇文思想的泉穴 文庙

雅安日报 2017-06-11 12:02 大字

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到来啦!

在高考、中考、小升初等紧张复习和接踵而来的一场场考试之后,莘莘学子们有的欢呼雀跃,有的乘兴小聚,还有的则忙碌着感恩老师,或与同学话别。一等到放假通知,亦有不少同学便收拾起行囊外出游玩。

“走!我们去文庙玩玩!”记者在汉源县清溪镇见到,一些刚刚参加完考试的学生们相约去大相岭上的茶马古道驴行,顺道游览清溪古镇的文庙古迹。而在古代,则岁有众多考生家长前往文庙进香祈福,以求试子高中,主政的地方大员们,亦或率文武官员择日上香祭拜孔庙,延续社会尊崇文化的思想。

6月9日,记者走进雅安市雨城区兴贤小学校、市中医院、名山文庙,探访原清代文庙建筑遗存与历史遗迹,并从古代典籍中发掘出过去尊崇儒圣孔子礼仪、舞乐、祀典等故事,以飨读者。

清溪文庙棂星门

棂星门上的人物石雕

清溪文庙内的泮池

探访:

文庙遗迹今何在

汉源。清溪。

夏日阳光普照,一片绿茵的田野里,樱桃树上挂满果实,红红的大樱桃正在乡间热卖。

在清溪文庙的门口,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几个大字。按照旧制规定,过去无论再大的官员到了文庙,都要遵守制度,对孔子保持敬仰之心。进出孔庙,必须从宫墙两侧的贤关圣域礼门义路才能出入。

记者从万仞宫墙边上的一道小门进去,进入文庙内,只见古杉参天,斗拱重檐、琉璃碧瓦的大成殿,精心镌刻的棂星门,还有滴水桥、泮池、礼乐亭等设施,庙内还有千年紫荆、石头香炉……

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戟门、钟楼、大成殿等,迄今保存较为完好。庙内四周,古杉参天,苔痕青绿,庭院幽深,文庙为一个四合院结构,共占地5145平方米。

文庙又称孔庙,古称学宫,位于汉源县城东北隅。清溪文庙是清溪古镇内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嘉庆四年(1799年)迁建今址。

在文庙四合院内,有一株树身光洁的千年紫荆,据说每年秋天之时都会花繁叶茂,其树干粗大,号称“西南第一”!

记者注意到,在文庙建筑中,雕刻精美的棂星门让人叹为观止——

这座四柱三间三层的石牌坊,坊身布满浮雕,坊顶有4根龙缠冲天柱,龙身镂空雕刻,精妙无比,其状仿佛一支支巨笔,隐隐透出挥洒恣肆文章的意境。棂星门上石雕浮雕图案中,状元及第之后打马游街图特别传神,状元喜气洋洋,百官也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记者经过探访发现,在过去文庙的建制中,万仞宫墙是文庙建筑格局中作为标志性的独特元素,并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

据相关历史典籍记载,在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国国君哀公命令将孔子阙里的三间故宅改作庙堂,岁时奉祀。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各地。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故文庙又称文宣庙、文庙。元明之际,全国所有府、州、县均建文庙,无一例外,及到明以后,民间奉祀关羽的“关帝庙”(即“武庙”)后来居上,陆续在各府、州、县广泛骈立,明朝永乐年间,遂改文宣王庙为“文庙”,一直沿用至今。

“万仞宫墙”其名源于《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原来,孔子的弟子子贡,把孔子的学问之道比作有数仞之高(古代七尺为一仞),后世的人觉得数仞还是不够高,就用万仞作比喻,来说明孔子的道德学问之高,以此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在清溪文庙大成门两边,原来是两座规制较小的祠堂,被称为名宦祠和乡贤祠。名宦是指“仕于其地而惠泽于民者”,也就是合格的“父母官”;乡贤则是指“生于其地而德业学行著于世老景谓之乡贤”,即是指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古代乡贤和名宦原本都是在家族的祠堂里供奉,到了宋元以后才将乡贤名宦的祠祀移到了文庙之中,到了明代,乡贤名宦在文庙的祭祀已经成为了制度。

在清溪文庙的大成殿后,原来则是供奉孔子祖先及其父母、先师的崇圣祠。

据清溪镇一位多年来致力于古镇文化研究的人士介绍,清溪文庙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800年),先后几经兴废,光绪九年(1884年)全部落成,共三进院落,总面积5145平方米,费银22300两。在建文庙前,这里是远近有名的玉渊书院。玉渊书院建于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收汉、番、彝子弟入学,为雅州境内最早学院,仅比朱熹建白鹿洞书院晚26年。新中国成立后,文庙成为汉源县清溪区办事处驻地,由此得以保存,成为目前川西唯一保存完好的文庙。

除汉源清溪文庙之外,记者发现,在雅安市市区兴贤小学和名山中学校内,目前仍保留有文庙的相关建筑或历史文化遗迹。在市中医院坝子里,一座清代文庙的红砂石牌坊静静矗立,陪伴着旁边的粗大桢楠古树。

在名山区蒙顶山麓,有一座苍翠柔美的山峦俯视着名山城区——这就是名山当地人口中常说的“文庙山”——它还有一个优雅而又柔美的名字叫“月华山”。

记者一行沿着100多级的一段水泥阶梯拾级而上,登上月华山顶,名山文庙便奔来眼底。

在名山中学校区,名山文庙就坐落在校园里。进了校门,在绿树和灌木掩映中,一块清代石牌坊兀然耸立,十分醒目。

据《名山县志》记载,名山文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立之初,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庑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不过,万仞宫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如今我们还能看到其他的古建筑群。

名山文庙占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棂星门和崇圣祠之间为建筑中轴线,整个古建筑群就分布在这条中轴线上,呈东高西低,层层递进之势,沿袭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对称传统,于紧凑结构中尽显大气磅礴。

名山文庙棂星门,建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四月二十七日。棂星门立于泮池正前方,斫石四柱冲天式,石柱前后用石抱鼓夹抱,额前方为“灵星门”三字,额上层刻月兔金马图,背面为“日”、“月”图,意寓孔子的德行与日月同辉,彪炳千古。

在名山文庙,穿越棂星门后,可见四座雕龙石拱桥并列于泮池之上,这便是颇负盛名的“状元桥”。穿门过桥,两排雕花厢房如巨臂般环绕成一个院落,厢房庑廊之间的通道唤作大成门。和此门相对的便是文庙建筑群的主建筑大成殿,再后同样是祭祀孔圣人之所崇圣祠。

大成殿原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宋崇宁三年,徽宗赵佶取孔子集古圣贤之大成之意,下诏改为大成殿。名山文庙大成殿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四月十九日。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建筑为歇山顶,重檐,抬梁式屋架,飞檐翘角,器宇轩昂,宏敞肃穆,是祭祀孔子的场所,殿内过去主要是供奉孔子塑像和七十二弟子及乡贤名宦等牌位。

行走在名山文庙,记者发现文庙建筑群不仅规模大,同时也极具艺术研究价值。这个由石牌坊、石桥和三座大型木制建筑构成的建筑群,拥有众多精美的建筑构件。大成殿上斜出的飞檐下,有龙头斗拱昂首四向。厢房内交错的梁柱旁,可见刀工精湛的雕花板,历经风霜却依旧栩栩如生。


清溪文庙精美石雕

探秘:

文庙原来大有讲究



在名山文庙庄严静穆的大成殿前,一块硕大方正的浮雕石板镶嵌在阶梯上。石板四边都刻有图案,似牡丹盛放也如巨龙摆尾。石板中心原亦有浮雕,现在已难以辨认。

“这块石板可不能小看。”有人提醒记者注意,石板中心以前刻有一条蟠龙,它的专业名称叫坍陛,过去是至尊权威的最高象征。

据了解,棂星门,棂通“灵”,灵星又称作龙星,其左为天田,故又称作天田星。《通典·礼四》中记载:“周制,仲秋之月,祭灵星于国之东南。”古人认为灵星是主宰谷物的。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推崇天人感应,认为自然界与人息息相关,日月星辰也与人间事物一一对应,灵星便成为古代祭天祈年的对象。

清代余兆曾《圣庙通记》中认为,“凡有坛而无宫室者,则设棂星门,以为宏义取乎疏通也。圣庙亦设是者,所以尊夫子同天地也”,即是为了表示对儒家学说的无限尊崇的褒扬,将孔子神化,以尊天尊神的形式来尊重孔子,开始在孔庙内修建棂星门。

而孔庙内的泮池,则是同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化相关的。《礼记·学礼》中说,“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周朝之时,将国家最高学府称作辟雍,在《礼记·王制》中记载“天之曰辟雍,在诸侯曰泮宫”,也就是国家讲学的场所叫做辟雍,诸侯国的学府称为泮宫,这也就是后来天下郡县文庙学宫的前身。

《三才图会·宫室》中图示,诸侯泮宫形如半璧,取玉璧之半的意思成为泮池。自此,许多地方文庙原有的方形泮池改作了半圆形泮池。“泮池不盈不亏,符合儒学的中庸之道,同时也象征着无尽的孔学之道,如同半壁池水,永远也没有圆满的时候。”

在古代,泮桥又叫“状元桥”。即是过去的科举考试后中了秀才,新入学时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登泮池、跨泮桥,穿过大成门进入大成殿拜祭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被称作“入泮”或者“游泮”,从而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开始人生的新起点。此外,科举考试中的生员,每遇逢六十年一个周期的入学之岁,要隆重举行“重游泮水”的庆典活动,届时地方官员亦要到场祝贺。

据清代《雅州府志》记载,在雅州境内文庙,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朔望行香”,雅州知府正堂要率下属造诣文庙、武庙、武侯祠、城隍庙、文昌阁行香,并行九叩大礼。而每当科举之年七月,诸生将欲赴试,届期诸生齐集仪门外,肆筵设席,优人陈戏。在文庙祭祀典礼上,则要陈设各种祭品,还要安排舞佾(舞蹈)。

“祭拜前二日,各衙门设斋戒牌,承祭、分献、官各在家致斋二日,不饮酒、不食葱、韭、蒜、薤,不吊丧问疾,不听乐,不理刑,不判署刑杀,文字不预积恶事。”

到了祭拜孔子当天,负责主持祭祀孔子的正祭曰主祭、分献、陪祀各官,入两旁门序立。

“更衣升堂!”

“启户”!(各门大开)

“乐舞生就位!执事者各司其事。主祭官就位!分献官就位!陪祭官就位!”

“奠帛行初献礼,举初献乐,奏宁平之章。”

“诣盥洗所”(浴手、净巾)

“献爵!”

“读祝文!”

“惟师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兹届仲(春秋)谨以牲帛醴斋,粢盛庶品,式陈清荐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食尚飨!”

在祭拜的同时,乐舞交作,互相照应如读祝唱礼之时,乐舞暂止,读唱过,则复作,以终前曲。

在大成殿的后殿崇圣祠,上香、殿帛、献爵……照次序行,仪注终献毕,皆有饮福受胙(献酒献肉)。

据《雅州府志》记载,过去传统文化中历代都崇儒重道,从汉武帝命天下郡县皆立学,到唐高祖诏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太宗贞观初又令天下郡县皆立专庙塑像,再到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颁“万世师表”扁额悬挂文庙学宫……历朝历代,文庙里面都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民国年间,汉源文庙部分建筑及祭器、仪杖,或毁或盗,或改作他用,诸多破坏损失。崇圣祠夷为平地,鼓楼坍塌,祭仪无存。”在《汉源县志》中,一段文字详细地记录下了文庙走向衰落式微的情况。

而如今,雅安市有幸保留下来的文庙建筑已经作为文物进行保护,并成为许多寻古爱好者造访和触摸传统文化中“崇文思想”的汇集之地……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罗光德

新闻推荐

“门徒会”要了女儿的命

每当我看到别人家儿女双全,就想起死去的女儿。十四年前,因我误信“门徒会”能治病的谎言,害死了年仅10岁的女儿。我家住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1989年我与丈夫杨炳康结婚,1990年生下儿子杨...

汉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汉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