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抗癌女法官舒芊的大爱和感恩

四川法制报 2016-08-09 23:37 大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舒芊的人生信条杨棕贤本报记者罗孝伟文/图

说她是英雄,她没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一名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法官。不同的是,对身边人,她怀有更多的感恩之情;对工作,她拥有更多的热爱和坚守。正是这份可贵的感恩与坚守,造就了这位病魔打不倒的人性法官。

今年33岁的舒芊,现任汉源县法院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监察室主任。身患癌症的她,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努力工作,让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共产党员的本色。

独立自强 实现理想

7月21日,汉源县法院的办公室内,舒芊正在认真翻看着一份份案件材料,进行案件质量评查。舒芊出生在德阳市旌阳区,从小就好学自强的她,2002年以优异成绩考上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大学毕业,她作为优秀大学生,被省委组织部选调到汉源县法院工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舒芊知道,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办案需要实践经验。为了让自己尽快融入法院工作,一到岗位,舒芊便一头扎进基层。她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了地域民风民俗,足迹遍布了汉源县大部分乡村。同时,舒芊还仔细查阅法院案宗,并请教老法官,汲取办案经验,不断“充电”,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

舒芊从内勤员、书记员做起,两年时间,她不断学习,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成为有独立审判资格的审判员。

汉源县法院纪检组组长郝燕跃和她同在一间办公室。郝燕跃说:“法院安排给舒芊的工作,她从不推脱,都认真完成。病魔对她仿佛毫无影响,该做的她都做,而且做得比别人还好。”

其他同事也喜欢和舒芊一起探讨案件,她的专业能力强,对案件常常有精准的分析判断,能够给予大家准确的意见建议。舒芊说,每办完一个案子,为群众解决了问题,她总有一种成就感,感觉生命很有价值。

抗争病魔边化疗边审案

“咳咳……”在和记者交谈过程中,舒芊会时不时的咳嗽。“下午要去医院打针,只有利用上午将手里的工作多做一点。”汉源法院每年有2000多起案件,而这些案件全部需要由舒芊和另外两个同事负责质量评查。中午时分,舒芊准备换上便服,当她打开储物柜,记者惊讶的发现,感冒药、消炎药、抗生素……大大小小的药瓶占满了她的储物柜。“因为肿瘤的原因,身体抵抗力不好,有很多并发症……”舒芊不以为然地说。

2010年4月,舒芊被诊断为恶性淋巴肿瘤,必须立即做化疗。刚满27岁的她面对这样的打击,虽然十分难过,但短暂的迷茫后,舒芊作出了决定:绝不向命运妥协,要勇敢地和病魔抗争!

回到法院,舒芊将自己的病情向领导汇报,随后就开展了积极的治疗。一方面,舒芊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化疗;另一方面,她依然坚持工作,坚持办案,戴上口罩坚持走村访户。

2013年下半年,舒芊因怀孕不得不停止药物治疗,2014年女儿出生,因为病情恶化,刚出月子的她,不得不立即前往华西医院进行化疗。今年,由于病情复发,医生给舒芊加大了药物剂量。打针后有强烈的副作用,为了不影响工作,她都利用休息时间去医院,或提前将手里的工作做完再去医院。

不忘感恩 用工作回馈社会

法院的工作是繁杂而艰苦的,舒芊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也有人劝她换个轻松点的工作。舒芊却说:“在我最绝望时,是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无私大爱不断激励我。我爱我的职业,也爱这个团队,他们对我的恩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因此,我要努力工作,发挥生命的价值,用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他们,回馈社会。”

曾经有人问过舒芊:“你的病这么重,怎么还如此拼命的工作?”舒芊笑了笑,说道:“我的病情不知能稳控多久,但我把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努力工作,让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她认为,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报答所有关心过她的人。

2012年2月、12月,舒芊两次被表彰为“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12月,被最高法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称号,先后9次被县级以上部门表彰为“先进个人”。经过刻苦学习和不断努力,2015年,她还成为省委党校的一名研究生。面对荣誉,舒芊这样表示:“现实无法改变,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过好每一天,更加努力地工作,把每一个案件办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不忘初心,心怀感恩,坚守信仰,砥砺前行。认真做好每项工作,用行动兑现入党誓言,这就是抗癌法官舒芊!

新闻推荐

着力建设精神家园

在雅安地震灾区的产业重建中,汉源县的“百里花果长廊”算得上一抹亮色。这条“长廊”整合全县农业产业的优势资源,将7个特色农业乡镇的乡村道路串联成一个绵延约100公里的大环线,沿线各个点位的农业...

汉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