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羌国 安阳王居安一方的乐土

华西都市报 2019-01-10 03:09 大字

青衣羌人居住之河流故得名“青衣江”。

石狮林立,述说着沧桑往事。

更多蜀地史迹,扫码上封面新闻。

现代复原而建的青衣羌古街。

□李崇刚

“青衣羌国”建于公元前816年。据《水经·青衣水注》载:“县故青衣羌国也”,国都在今宝兴县灵关镇。国王安阳,又称蜀王子,生年无考。领地由四川雅安至乐山青衣江流域地带。“古代蜀人以穿青衣著名,因此有青羌之称”(徐中舒《“交州外域记”蜀子安阳王史迹笺征》)。青衣羌国四邻均是羌邦族民:西邻大渡河流域之青羌部族,南毗越西牦牛羌部,东、北靠冉駹羌部。互不侵扰,相互友好共处。

安阳王统领的青衣羌民沿青衣江向东南方不断拓展,建立了青衣江流域富庶的农业区。中高山区仍以畜牧为业,同时从事狩猎活动。青衣江盛产著名的细甲鱼(雅鱼),亦有族民以渔业为生计。这一时期,旷日无战事,仁慈的安阳王,轻军事重农耕,只求居安一方。可见,安阳王的治国理念确有炎帝安邦之道。壹 秦灭巴蜀青衣羌国纳入秦国版图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青衣羌国被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182年,设置青衣县,属蜀郡,青衣始有行政建制。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设蜀郡西南都尉,驻青衣。东汉安帝永初二年,蜀郡青衣道羌人奉献内属。东汉廷光元年,蜀郡西部都尉改为蜀郡属国,管青衣(今宝兴一带)、严道(今荥经一带)、旄牛(今汉源一带)和徙县(今天全一带)。东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发生了著名的“青衣内附”,即“青衣王子心慕汉至上求内附”,从此,青衣改为汉嘉县。

随着青衣建县,“青衣羌国”的社会组织和民族势力发生了变化,行政建制逐渐代替了以部落集团为结构的氏族族长制度,汉王朝的统治势力不断代替青衣民族的政治地位,而成为青衣王国的实际统治者。汉人移入羌地的人数日渐增多,青衣羌地的民族在其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方面受到强烈的影响,许多羌人逐渐被同化为汉民族的成员。固守传统文化的羌人,则纷纷向着边远山区迁徙,原居住雅安、芦山和灵关一带的青衣羌人,在汉民族势力不断扩展下大量迁徙。地处青衣江上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具有人类生存良好条件的穆坪就成了青衣羌人最好的去处和最后的归宿地。

东汉中后期,农业生产在青衣羌国开始萌芽,铁器普遍使用,制陶工艺、砖瓦烧制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青衣羌人的传统文化在汉文化的强烈影响和冲击下,已明显削弱,汉文化在青衣文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唐宋时期,穆坪是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青衣道,在与外地的经济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穆坪的各类土特产和牲畜马匹,由这条古道向外输送,外地的珠宝海贝也由此传入这里。这个时期,喇嘛教为穆坪羌人所接受,进而发展成颇有地位的一种统治文化。元末明初,喇嘛教已取代青衣羌人的传统文化,穆坪羌人氏族蕃化,转化为蕃民。其社会形态为土酋统治,归附朝廷,向金川纳贡。于是,长达550余年的穆坪土司产生了。贰 男耕女织 社会分工逐渐形成

居住河谷,身材不算高大,身穿青布长衫、头缠青帕、颈戴玛瑙、海贝、料珠等串制的项链,手指戴铜质或铁质的戒指,腰系铜扣束带、脚套麻窝草鞋、肩负农耕锄耙的男人们,从一个个以血缘维系族群的寨子走向田野,开始一天的农活,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年妇女身材约矮于男人,身高1米5左右,在装束上,与男人不同的是头上挽发髻,插戴着用铜片或铁丝扭制的大发夹。她们收拾好家务后,也没闲着,从屋檐下抱来麻秆,用木棒砸破剥下麻皮,搓绒撕成细丝,用竹制纺轮绞成麻线存好,以备织布。

“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在岁月流逝中逐渐形成;小孩在院坝玩着大人们从河边捡来的花色石蛋,从这边滚向那边,再从那边滚到这边,进行着原始的体育活动;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有节奏的呐喊声,原来是人们在建新房。不大的屋基上有规律地栽着有叉的木柱,呐喊声是在顶梁放到柱叉时发出的。屋基周围整齐地堆放着树条、竹片、树皮、茅草、葛藤、粘土和草筋等建筑材料。从他们断续的对话和手势中,明白了建房的过程:待所有梁木放好后,在“人”字形的房顶等距的捆扎好树条,再铺上树皮,最后从屋檐由下而上一层复一层地盖上梳理好的茅草,屋脊用木壳压实。用竹片编成墙体,留下门和通风口,抹上调和好的草筋粘土,屋内隔成小间,一座简朴的茅屋就算大功告成。叁 石柱“羊桩”青衣羌人祭祀的残存

分散居住在山腰一带的青衣羌民,主要从事畜牧和狩猎。

男人们随身佩戴物比山下男人多了一把小刀,腰间系有兽皮肚兜和火镰,肩挂弓箭、手持长矛。牧民的生产生活相对单调些,除了下山用畜产品和猎物兑换生活必需品、本民族祭天或国王大臣召见外,他们少有下山活动。然而,随着农业用地的扩大,畜群数量的增加,农牧矛盾出现了。为解决这一关系民生的大事,安阳王作出了农业沿青衣江向东南发展、牧业溯青衣江而上向西北延伸的明智决策。

牧民们遵照国王的旨意,由牧场主组织了一批身强力壮的牧民,担当起寻找牧业出路的重任。阳春三月某日,这支队伍的首领占卜问神后,率领队伍按卦象指示,向西北方溯流而上。他们跋山渉水,几多艰辛抵达两河口,穿越十里云峡后,眼前豁然开朗:山脉从五方缓慢伸向栲栳状的盆地,四条山溪汇河流,草木茂盛,禽兽出没,气候宜人,好个理想归宿地。这样,牧民们扶老携幼,牵上黄牛,赶着羊群定居于此地,且定名“羊村”。而“羊村”更名为“五龙”,已是千年后的事了。至今,五龙乡东风村羊村岗山腰,有一大片名叫“羊桩”的耕地,那里还有青衣羌人祭祀族人的残存青石柱(为死者送葬时,把山羊拴在石柱上祭天后殉葬),后人把这些石柱叫“羊桩”。但愿五龙乡能保护好这些遗存千年的古迹。

岁月荏苒,沧海桑田。青衣羌国虽然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淹没,然而,安阳王和他的臣民们却开了青衣江上游社会文明的先河。

文图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话说老烟台餐饮业

欣宇撰文/供图烟台1861年开埠后,“舟车辐辏,商贾云集”,成为繁华的北方重镇。旺盛的市场需求,也让老烟台的餐饮业空前...

宝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