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持助发展 “飞地经济”促增收
高华冲喂养藏香猪
“坡地多、平地少,产业发展地难找。”这是宝兴县部分山村的真实写照,蜂桶寨乡民和村也是如此。
好在,依托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该村依靠大规模发展养殖业,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在2017年成功实现了“村脱贫、户摘帽”。
摆脱贫困,仅是迈出了一小步,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如何才能增收、奔康、致富?民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再次面临着与脱贫攻坚之初相似的难题。
“壮大集体经济,再以集体经济反哺村民”,成为民和村2018年奋斗的主要目标。为此,该村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一分为二,一部分借给村民助力户增收产业发展;一部分则用于和邻村合作,发展“飞地经济”。
出实招金融扶贫助力户增收
2018年12月27日,寒流袭来、气温陡降。但民和村村民高华冲心里,却洋溢着一股暖流。
就在半个月前,他喂养的藏香猪出栏了第一批,数量总计77头,按每头75公斤、每公斤24元计算,总计获得毛收入13.86万元。
与高华冲合作的,是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映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去年3月,他以付出12万元押金的方式,从该公司购回了200头藏香猪仔猪。民和村通过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借贷,为其发放了4000元无息贷款。
“别看资金不多,却让我重新鼓起了勇气。”高华冲所言,要从2016年发展肉牛养殖项目脱贫说起。那时,高华冲和侄儿高强靠着转让货车、从亲朋好友处借钱,筹集了30万元启动资金,但仍面临20万元的缺口。
正在叔侄两人愁眉不展时,民和村“两委”及时兑现了“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的承诺,在很短时间内促成他们顺利贷款20万元。依靠两笔资金,高华冲建起了400平方米的圈舍,并买回了肉牛。
肉牛养殖至少需一年半才能出栏,养殖周期虽长,利润却较为丰厚。但是,高华冲专心钻研技术,却忽略了市场波动。至2017年肉牛出栏时,他虽获利并顺利实现脱贫,但收获却远远低于预期。“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这是我为冲动付出的代价。”谈起当时,高华冲止不住摇头。
心灰意冷,一度主导了高华冲所思所想。与此同时,民和村不少刚刚摘掉“贫帽”的村民,也在为以后如何增收致富感到迷茫。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8年4月,经村民代表大会摸底,在蜂桶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民和村做出了从总计50万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中拿出20万元,面向有意向继续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村民,发放无息贷款的决定。
此后不到半个月,民和村再次召集有发展意向的22户村民,在村委会所在地集中签字、贷款,高华冲即为其中一户。“说到做到,和最初支持我养肉牛一样,效率高!”
在众人鼓励下加入贷款申请队伍的高华冲,再次走上了产业发展增收路,并获得了再次创业后的第一桶金。
“总计189头(养殖期间损失11头),全部由提供仔猪的公司回收,每头纯利润600元,在2019年1月全部售出后,可获益11.34万元。”算了算养殖账,高华冲露出了喜悦笑容。
出妙招借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有了前期助力户增收的实招,民和村总计50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还剩余30万元。
“钱必须用出去,也必须用到实处。”思考中,民和村驻村第一书记景兴智,从“飞地园区”四个字中找到灵感。
在他看来,民和村缺地的短板,同样是宝兴县面临的现实短板,宝兴县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前往名山区发展飞地经济,村与村之间又何尝不能借鉴?
新想法很快经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讨论后,上报至蜂桶寨乡党委政府,并获得大力支持。
资金不够怎么办?答案是,寻找可靠合作伙伴。民和村将目光投向相邻的光明村,作为曾在脱贫攻坚中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两个村很快达成合作,共同出资在邻村寻找可借用闲置土地,一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几乎同一时刻,与民和村、光明村相邻的新华村,也在2018年7月通过全体村民入股方式,成立了村集体经济企业——友仁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发展特色产业。但该村同样面临着一大难题,有土地、缺资金。
此后不久,“你有土地缺资金,我有资金缺土地”的三个村,终于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道路上,殊途同归。
这也是一次没有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探索实践。
为将共同所想尽快落到实处,志在拧成一股绳、共谋发展致富路的三个村,迅速行动起来。
分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村民建议;依托政府征用后闲置土地,确定标准化种植大棚用地;民和村出资30万元,光明村出资20万元,由两个村已有村集体经济主体负责修建。
至2018年11月,占地10亩,包含5个标准化单体钢制大棚、1个标准化连体钢制大棚的产业基地,在新华村建成。
如今,新华村集体经济企业已在其中2.5个大棚种下冬草莓,只待春节时就能初投产;同步培育的食用菌菌种,为该村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第一批菌种。
“合作方式很简单,按大棚建设总投资7%,新华村将以每年35000元价格租用全部大棚。”景兴智说,按投资比例分红后,民和村所得红利的80%,将作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基础设施维护资金;剩余20%,则用于村集体经济企业管理运行。
“受益的不仅是民和村、光明村。”新华村村委会主任汪广斌说,大棚农作物种下后,需要有人管理,这也为村里留守老人和妇女就近务工,提供了就业岗位,一举两得。
蜂桶寨乡党委书记田琅,则有更深的思考。“当前正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如火如荼之时,这样大胆的尝试,将打开思路,带来新机遇。”
雅安日报记者 孙振宇
新闻推荐
连日来,四川省各地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表扬优秀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先进单位,研究出台政策...
宝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宝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