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塑传奇“新宝兴”
宝兴县司法局开展宣传教育
汪丽容 王栋 文/图
雅安市宝兴县在“4·20”地震中受灾严重,受地理位置险要、气候条件复杂等条件的影响,宝兴灾后重建困难重重。重建两年多时间来,宝兴人民发扬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的宝兴精神,敢打硬仗、善补欠账,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宝兴县司法局紧紧围绕“4·20”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提前介入,研讨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雅安市委和宝兴县委对“法律进重建,调解进项目”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参与政府依法重建、科学重建、民主重建,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律进重建
面对面服务显成效
灾后恢复重建启动后,宝兴县司法局全局干警通过“一对一”联系灾后重建项目,沉到一线摸实情、办实事、解难事、办好事,为项目和重点工程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送信息、送建议,采取“送法进项目、进工地”等举措,推进重建项目依法有序实施。
推行法律顾问机制,全程参与灾后重建。重建涉及法律条款多、法律关系复杂,宝兴县司法局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专业人员为重建决策、重建项目提供法律顾问服务,全过程服务灾后重建。法律顾问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重建项目合同起草、决策、实施等各个重要环节纳入合法性审查中,提出法律建议,着力避免重建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群众矛盾在哪里,法律顾问的身影就到哪里。受灾村民遇到震后涉法问题和矛盾纠纷时,只需一个电话,便可享受专业人员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
自“4·20”重建以来,法律顾问共计参与各类决策266件,提供法律建议184条,确保重建决策符合法律规定。
法律援助触角延伸到重建各个角落。面临宝兴法律服务资源缺乏的现状,宝兴县司法局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引进“四川同心·律师服务团宝兴分团”来宝兴免费开展灾后重建法律服务。同时,争取“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项目在宝兴落地实施,引进律师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法律援助办案、“传帮带”法律人才、法制宣传及化解矛盾等工作,满足困难群众法律需求。
畅通12348法律援助热线、制发法律援助连心卡、完善“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引进律师志愿者……宝兴县司法局绞尽脑汁想方法,竭尽全力抓实施,只为群众更方便。在灾后重建的两年时间里,共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近40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法律援助中心注重服务民生,降低援助标准,将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纳入到受援范围中,对于农民工讨薪、工伤案件设立绿色通道,主动上门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截至目前,宝兴县司法局在灾后重建的两年时间内,总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600人次,其中受理并办结涉灾法律援助案件80件;累计为民工讨薪300余万元,争取工伤赔偿260多万元。
调解进项目
小化解铸就大平安
为更好地化解重建过程中各类矛盾纠纷,宝兴县司法局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服务重建项目新方式,通过健全服务机制、充实调解队伍、设立调解室、落实便民举措四项举措推进人民调解服务灾后重建。
在该局的全面调动下,全县参与灾后重建的人民调解组织有81个、人民调解员达430名,形成了人民调解全员参与预防、化解各类灾后重建矛盾纠纷的综合服务机制。
2013年5月3日,全市首个“帐篷调解室”在宝兴县最大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宝兴中学诞生了。调解室外,“帐篷调解室”五个大字悬挂中央,室内设有调解座椅、当事人和调解员座牌、案件受理登记簿和“随手调”手册。笔者了解到,仅一天时间,前来“帐篷调解室”咨询的受灾群众就达500余人次。
重建开始后,矛盾纠纷呈井喷式增长,宝兴县司法局在条件成熟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部落实规范化项目调解室20个,指导调解组织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员进重建项目定点服务机制,对发现的矛盾纠纷主动介入,采取“一案一调处方案”的形式随手调解,确保了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处、第一时间化解”。
今年7月21日上午,10多名农民工急匆匆来到灵关镇政府,反映四川某公司安置点项目部拖欠33名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了解情况后,灵关镇调委会联合该村自建委组织公司与农民工进行协商。协商过程中,调解员指出:农民工在该公司做工事实可以认定,按照相关规定该公司应支付农民工工资。按照调解员的意见,公司负责人于7月22日现场支付了农民工工资共计98100元。
两年多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涉及灾后重建矛盾纠纷900余件。
创新普法方式
法治文化遍地开花
今年以来,宝兴县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打造与宝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治文化阵地7个,将法律法规、经典案例、温馨提示等精美展现出来,深得群众喜爱。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宝兴立足本土文化,结合灾后重建实际,将法治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在县城街道、广场等人群流动密集点打造具备熊猫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步行街”、“法治广场”等,索然无味的宣传标语、法律条文等瞬间摇身一变,成为生动形象的人文壁画图、幽默漫画图等。
笔者了解到,宝兴县采取分批次方式推进了“法治文化进新村聚居点”。第一批次重点打造的大溪乡烟溪口新村和曹家新村、穆坪镇顺江新村、硗碛藏族乡仁朵新村坚持“一村一风貌、一村一文化”的思路,逐渐形成村民依法办事、产业有序发展、生活和谐的新村模式。
宝兴司法局在促进依法重建、和谐重建的过程中,创新普法方式,将法治文化和调解文化阵地相互融合,提高了群众法治观念及友好协商解决矛盾的意识和能力,传播“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理念。“灵关镇钟灵村赵家坝阵地、大溪乡罗家村罗家坝阵地、穆坪镇熊猫古城阵地是我们着力打造的三个法治文化、调解文化阵地。”宝兴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何选择这三个点?是因为这三地灾后重建任务重、人口集中,且地区辐射面广,影响力显著,能起到打造一个点、惠及一大片的效果,而事实也正如我们预想的一样!”《宝兴法制手机报》开通,《与法同行》栏目播出……“电视有图像、报刊有专栏、网络有信息”的法治文化多元化宣传网络已经形成!
宝兴法治文化载体的打造,不仅开启了重建新村的生活新篇章,更是点亮了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这盏灯塔,感受法的魅力,体味法的文化,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一点一点在村民心中蔓延,同时也为建设法治宝兴描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发挥“证”能量
给力灾后经济发展
一次强震给雅安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仅仅是损毁的道路和残破的房屋,还有被地震打乱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更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重新调整、恢复和明确。
两年多以来,宝兴县公证处争当灾后重建中的“护航人”和“调解员”,积极介入灾后重建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重大资产评估拍卖、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的职能作用,引导当事人借助公证手段调节经济关系和民事关系,为灾后重建把好关键环节,为维护社会和谐注入稳定剂。
宝兴县公证处位于宝兴县天合锦城二楼,恢复重建两年多来,公证处的办公场所每天都被群众挤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仅2015年上半年,就办理各类公证 224件,是往年业务量的3倍。
笔者走进公证处办公室,就看见从事公证35年的老主任——“陈年老醋”,这是群众送给陈主任的雅号。“越是难啃的骨头公证案子,越需要这坛老醋出马。‘陈年老醋\’也总是以案子圆满办结回应群众的期待。”
灾后,宝兴通往外界的道路损毁严重,道路两旁的山体经常垮塌,极不安全。国道351线灵关段重建工程如同宝兴通往外界的生命线,一直备受中央、省、市的高度关注。然而,就在工程进入攻坚阶段时,一农户罗某不愿拆迁,严重影响工程进展。就在协调组准备放弃时,陈主任闻讯赶来,在全面分析了罗某的拆迁补偿诉求后,与罗某拉起了家常。在经过与罗某长达6小时的攀谈后,陈主任终于找到了罗某的心结。原来,罗某对拆迁补偿要求高,因为他并不清楚自己的房产及拆迁涉及的财产到底能值多少钱。
陈主任顺藤摸瓜,清点了罗某房产所涉及财产的一砖一瓦,连一碗一盆都计算到位。罗某终于被感动,决定配合拆迁,国道351线灵关段重建工程得以再次开工。
新闻推荐
7月30日,宝兴县夹金山林业局护林员在351国道旁偶遇两只野生大熊猫。图为一只大熊猫横穿公路(手机拍摄)。夹金山林业局供图本报讯“最近的时候,它离我只有两米,一直贴到路边走。”7月3...
宝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宝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