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冕 三受廷杖的铁面御史
资中东皋山,“清虚一览”石牌坊风化严重,濒临倒塌。(资料图片)
资中宁国寺简介中,有周冕墓的相关记载。 黄勇摄
石牌坊上精美的雕刻。(资料图片)
石牌坊上的“静觉禅林”字迹保存得很好。 (资料图片)
□黄勇
明朝的言官是一个特殊的文人集团,虽然今人对其争议颇多,但不容置疑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前赴后继地与皇权、权奸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不少人名留青史,其中包括名气不显的资中人周冕。
周冕,字敬权,号松崖,资州龙山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作为言官,周冕清正廉洁,刚毅不屈,直言敢谏,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曾三次遭受廷杖酷刑,仍不改初心,被誉为“铁面御史”,《明史》有传。
壹
两次进谏嘉靖
据《明史》记载,周冕曾任太常博士、贵州道监察试御史。曾奉命前往山西的晋王府公干,时任晋王朱新很赏识他,向他赠送重金,想把他留在晋王府为自己效力。但周冕拒绝了重金和晋王的赏识,回朝复命。
在明朝历史上,嘉靖帝朱厚熜是个另类皇帝,他长期迷恋炼丹修道,经常不上朝。祭祀列祖列宗的太庙重建后,依照礼制,皇帝要亲自去为祖宗奉安神位。嘉靖懒得出宫,准备派人代他去做此事。
在把礼制看得比天还重的时代,嘉靖的做法在言官们眼里就是“荒唐无比”。御史鄢懋卿首先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嘉靖震怒,亲自写了一道数百字的诏令,痛斥鄢懋卿是在沽名钓誉,借这个机会为自己博取名声、胁迫君主。同时,又警告朝臣们,不要多嘴,谁再“胁君取誉”,定要严惩。
皇帝发怒,后果严重。朝臣们都被吓坏了,“举朝悚息”,谁也不敢再提此事,唯独周冕顶风写了一份奏疏,言辞激烈,据理力争。嘉靖大怒,将周冕处以廷杖,打入锦衣卫的诏狱,严刑拷打。
过了一段时间,嘉靖的怒气消了,冷静下来后,认为周冕身为御史,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是个好官,遂把他放出来,官复原职。
出狱复职后不久,周冕“好了伤疤忘了痛”,又挨了第二次廷杖。
当时太子朱载坖已经11岁了,还没有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周冕认为,太子岁数这么大了,不该还像个乡村野孩子一般荒废学业,应该马上选择品学皆优的老师为太子讲课。
周冕这番话,本来是出于一片赤诚,为老朱家的江山社稷着想。但嘉靖却不这么想,认为周冕是别有用心,皇家的事情需要你一个言官操心吗?太子读不读书,皇帝都不着急你着急干嘛?自古以来,皇家的事情都是非常敏感的,外臣过问当然要引发皇帝的猜疑。
嘉靖为此龙颜大怒,周冕又挨了廷杖,并被贬谪到云南通海县做典史。典史是知县的佐杂官,属于“未入流”,即无品阶,连九品官都算不算。这次,周冕算是栽了一个大跟头,可谓一撸到底。
贰
揭发严嵩枉法
后来,也许嘉靖“良心发现”,把周冕召回京城任职。经过多次升迁后,周冕出任兵部武选司郎中。
嘉靖三十二年(1553),著名谏臣杨继盛上疏弹劾权臣严嵩,揭发严效忠冒功事件。此事牵扯到欧阳必进等大臣,他们纷纷上疏为自己辩护。嘉靖被弄糊涂了,命令兵部调查严效忠冒功事件真相。这个烫手山芋,落在了周冕手里。
严效忠冒功事件,是严嵩和儿子严世蕃一手策划的。严世蕃为给儿子严鹄升官,伪造了一个叫严效忠的儿子,说严效忠16岁时考中了武举人,但在会试时没考上,就到严嵩的表侄、时任两广总督欧阳必进的麾下从军。在黎州平叛中,严效忠斩首七级,升任锦衣卫镇抚。不到一个月,严效忠病危,把锦衣卫镇抚的职位让给弟弟严鹄,使得严鹄如愿以偿地以这种方式获得了官职。
严嵩、严世蕃本以为这事做得天衣无缝,经手的都是信得过的人,没想到还是被杨继盛给揭发了。为此,严世蕃写了一篇稿子,交给周冕,意思是让周冕按他的说法向嘉靖复命,但严世蕃没想到的是,周冕不买他的账。
周冕进行一番公正的调查后,将事情原原本本地上奏了嘉靖。这份奏疏收录在《明史·周冕传》中,周冕的传记一共877字,这份奏疏就占了569字,可见其重要性。
周冕在奏疏中明确指出,“严效忠”是个伪造的姓名,军功也是谎报的。他更是慷慨激昂地说:“臣如不言,陛下何从知其奸?”“臣职守攸关,义不敢陷,乞特赐究正,使天下晓然知朝廷有不可幸之功、不可犯之法。臣虽得罪,死无所恨!”
周冕的这封奏疏震惊朝野内外,严嵩父子为周冕列出的严效忠事件中的种种破绽惊恐不已,吓得连忙找人弥补漏洞。
尽管如此,嘉靖不但没有追究严嵩父子的责任,反而认为周冕是在蓄意报复、诬陷严嵩,下诏将他处以廷杖之刑,并逮捕下狱,严刑拷打,贬为平民。
隆庆元年(1567),嘉靖驾崩,太子朱载坖即位,是为隆庆帝。隆庆帝为周冕平反昭雪,起用他为太仆少卿。但当时周冕母亲刚去世,周冕要为母亲居丧,又疾病缠身,没有赴任。不久,周冕去世。
叁
纪念周冕的牌坊
周冕死后,葬在资中城北的宁国寺附近,与西汉著名辞赋家、谏议大夫王褒墓相邻。
清末,蜀中名儒、名山人吴之英在看了周冕墓后,曾经撰有《明监察御史周冕墓》挽联:“以后谁可继先生,每回思御史弹章,琅琅磕磕,传闻失仿像,忆畴昔梦杳衣冠,今日卮酒荒苔,为幸归迁谪遗体;未必精魂依堆墓,但留此空山华表,郁郁葱葱,岁时荐馨香,诸子孙涕零羔韭,将来豸服素琏,何敢忘忠孝家风。”
在资中境内,曾经留有多处与周冕相关的遗迹,如今所剩无几。
万历三年(1575),资中民众为纪念铁面御史周冕,在县城小东门外东皋山的东皋寺修建了一座石牌坊,时任资中知县卢陵在坊上题记。
据《资州直隶州志》《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东皋寺始建于明朝初年,又被称为“静觉禅林”,清乾隆年间重修。在民国时,全寺前后五进,殿堂及僧房数十间,香火鼎盛,烟雾缭绕。直到1980年代,东皋寺还有一些殿堂和僧房,经常有香客和游客去敬香或游玩。
如今,东皋寺已成一片废墟,山上随处可见瓦砾、砖块、残缺的石刻造像。野草丛生中,唯剩这座风化严重、摇摇欲坠的石牌坊,孤零零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石牌坊外侧正中刻有“清虚一览”,内侧刻有“静觉禅林”。“清虚一览”字迹风化得只能看见痕迹,“静觉禅林”字迹相对要好一点。坊上镂空雕刻着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及花卉等图案,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形象逼真。
万历八年(1580),万历帝下诏,在资中县城北为周冕修建周公祠。
除“清虚一览”坊外,县城大东街还为周冕修建有一座“坤维正气”坊(1950年代被拆毁),县城北关外建有周御史故里坊。资中文庙里的忠孝祠未拆前,供奉有“明御史周冕”的牌位。
新闻推荐
星报讯(俞亚婕)近年来,宁国经开区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推进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全力对上争取,增加有效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坚持以...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