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留韵古风存

桂林日报 2020-03-27 11:12 大字

文塔

文塔

金字塔云雾

金字阁

惜字炉上的石雕:魁星点斗

塔形惜字炉

□李芳文/摄

平乐青龙乡莲塘村“出米岩”处,有一座大青石砌成,高约1.5米的四层佛塔。此塔建于明末清初,是佛家弟子照普、照亮为其师修然大师修建的墓塔。这座佛塔佐证了明清时,曾有过佛学大师到平乐传教的史实。

据塔铭石刻所记:修然,生于明朝末年楚南卢氏人家,五岁父母双亡,于是,到安徽清凉寺削发做小沙弥,后受戒于安徽九宜山。其间,修然饱读佛书,在佛学上颇有造诣。为宣扬佛法,他云游四方,来到古昭州平乐,做了金沙庵住持。

康熙十三年,康熙平定了“甲寅之变”。作为明朝遗民,为避乱,修然离开金沙庵,隐居于青龙乡莲塘村“出米岩”,潜心修佛,直到终老。

修然在古昭州平乐期间,济世救人,为当地百姓所敬仰。圆寂后,其弟子照普、照亮在他栖身的“出米岩”外,用大青石建塔,以得道高僧入塔礼俗安葬。遗憾的是,此塔至今只存留莲花须弥基座。

平乐城南桂江畔天鹅岭上,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宝塔。史料记载:桂江文塔,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建在附城乡马渭村天鹅岭上,仅成二层,费绌中止。

清代平乐地区天灾、人祸不断,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在桂江畔天鹅岭高地兴建宝塔,以祈祷“风调雨顺,庇佑县邑”。可遗憾的是,建塔一事,半途而废,残存至今。

由于宝塔位置寓意特殊,平乐县政府于2018年在旧宝塔旁重新建塔。参考原宝塔造型,设计为八角七层,基座直径13.39米,总高33.99米,仿石结构,南派大翘角飞檐,琉璃瓦面。月台呈八角石头,金刚经弥座,外围饰以草玉栏杆装饰,并命名为文塔。

2018年11月19日,历经三废四建,耗时172年的文塔顺利落成封顶。它与县城西面,金子岭上的金字塔,一南一北,隔江相对,呈现出“一江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

七层金字塔又名金字阁,是座观景塔。总建筑面积2134.05平方米,主阁楼高44.83米,外观结构五层,内部结构九层。底层建筑面积813.43平方米。四周有月台及四个副阁。二至五层有外廊连通。汉白玉栏杆,翘檐飞栋,窗户洞达,配以金黄色琉璃瓦面,木雕、砖雕、石雕相衬,十分壮观。夕阳西下,塔影横空,落霞西照,亭台金碧,山光水映,金镜初开,美不胜言。塔顶云雾,幻景一绝,吸引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宝塔寓意特殊,古昭州百姓十分在意,无论什么建筑,设计时,都倾向于塔形。如:平乐镇城子岭村的塔楼,源头镇卜岭村“惜字炉”,青龙乡平西村的魁星楼等等。

平乐源头镇卜岭村的“惜字炉”,建于清道光十一年。高约6米,三级尖顶宝塔结构。第一级用来焚烧写过字的纸。第二级外塔上刻有“六书传万古,一字值千金”楷体大字。大字上方有文曲星以及“魁星点斗”等石雕。

“惜字炉”是一个典型的塔炉,科举时代,民众将其建成塔的模样,有“独占鳌头”深意。瞧其塔身魁星雕刻造型,金身青脸、赤发环眼,右手紧握朱笔,左手把持墨斗,右脚金鸡独立,左脚踩着鳌头,“独占鳌头”之意一览无余。

新闻推荐

履职晒出“成绩单”列出“问题清单”

本报讯近日,宁国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相继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每个人的面前除了一般性的文件材料,还现场收到一份别开生...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