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隐姓埋名,点赞!】 支援宁国受灾村民 环卫工匿名捐一万

新安晚报 2019-08-16 09:31 大字

乐金美老人希望捐款能帮助受灾的村民。

前两天,五封匿名信寄到了宁国市政府办,工作人员打开一看每封信里都装了2000元现金。信件没有留名,只有信封上写着“竹峰镇”“平一”的字样。寻找“竹峰镇”一度刷爆宁国人的朋友圈。经多方寻找,原来寄钱的是72岁环卫工人乐金美,那一万元是捐给宁国因台风受灾的村民。乐金美老人家境并不富裕,

全城寻找“竹峰镇”

8144送来的五封信。以为是群众反映问题的信件,黄静准备打开查看再交由相关部门处理。但撕开信封后,黄静大吃一惊——五封信里装的都是百元现金。她仔细数了数,每一个信封都装了2000元,共一万元。

谁寄来的钱?为什么要寄这些钱?黄静在信封里没有找到其他信息,信封上只有“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竹锋镇”“平一”这些字。

黄静立即向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工作人员通过邮戳找到寄信地是宁国城东邮政大厅,随后又查看了大厅监控,发现寄信的是一位老人,衣服上有“宁国环卫”的字样。

为了弄清寄信者的信息和钱的用途,工作人员发布了寻找环卫老人的信息。很快,寻找“竹峰镇”在宁国人的朋友圈里传开了。

连夜找到捐款者

得知老人可能是环卫工人,宁国市城管执法局8月14日连夜走访寻找,终于找到了寄信的老人,他是一位环卫工人,名叫乐金美,宁国市竹峰街道瓦窑铺村村民,今年72岁。

“一开始问他,是不是他寄的钱,他没承认,打了好几次电话,他才承认了。”宁国城管执法局环卫处副主任方向阳说,乐金美告诉他们,那一万元现金是捐给宁国因台风受灾的村民。因为老人不想被打扰,宁国市城管执法局一开始在网上回复时并没有说他的姓名,但得知一位普通环卫工人以这样的方式向灾区人民表示关心和支持,很多人都被感动了。

经过多番劝说,老人最终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

家人都为他自豪

事实上,乐金美老人的家庭并不富裕,住的房子还是十几年前盖的,每月工资2065元。一万元相当于老两口一年的生活开支。此外,乐金美的老伴兰翠芳去年刚刚做了手术,他小儿媳患上了鼻咽癌,治疗已花费十几万元。

“我们事先都不知道这个事,后来还是在网上看到的,刚开始问他,他还不承认。”乐金美的小儿子乐发志说,起初是有一点不理解,但仔细想想自己家也受过灾,也是靠大家帮忙的。在乐发志眼中,父亲每天很辛苦,但他心里总是记挂着别人,平时不舍得花钱,衣服旧了还说自己有环卫工人的保洁服不用买,生病了也总是能扛就扛,扛不过去才上医院。老人总是对子女们说,人都有难处,互相帮一把也就过去了。“后来家里人都非常理解他,有这样的父亲我也感到很自豪。”

对话:捐款不想太多人知道

记者:为什么要拿出这么多钱来捐?

乐金美:看到宁国受灾的新闻,我心里很难过。自己要上班帮不上什么忙,就拿平时积攒的钱,资助一点给灾区。通过宁国市政府发放,我也放心。

记者:为什么要捐一万元这么多?

乐金美:我看新闻说灾情很严重,捐几百少了,捐一万可能用处大一些。很多人的房子被暴雨冲坏了,比起灾区的人,我有房子住,也有饭吃,比他们好多了。

记者:捐钱前和家人商量过吗?

乐金美:没有和家里人商量过,昨天环卫公司的人找我的时候,他们才知道的,他们也支持。是应该先和家人说一声的。

记者:为什么在信封上写“竹峰镇”“平一”?

乐金美:自己不想要回报,但不写邮寄地点又不好寄。一个信封装不下那么多钱,就装了五个信封。“竹峰镇”是地址,“平一”是假名字,是平平安安、平平常常的意思。不想传得太多,不想太多人知道。

顾维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曹庆

新闻推荐

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在安徽早期传播 以宣城为例

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夏建圩一、概况近代以来,八百里皖江不仅是安徽近代化最早发生之地,而且是中国近代化开启之所。1876年...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