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刘远峰:“最后捐出我这把老骨头”

今日宣州 2019-08-05 01:08 大字

朱婷

8月2日一大早,当区红会工作人员走进水东镇南阳村村委会一楼门卫室时,看到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叫刘远峰,今年已经84岁高龄。老人三番五次要求,委托村委会联系到区红会,想要签署捐献器官、角膜的申请书。

刘远峰出生于1935年,系水东镇南阳村下何组人,是一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他还是一名退役军人。刘远峰于1956年入伍,在部队的5年间,老人曾获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1961年部队转业后,刘远峰先后被分配到上海、合肥等地工作。3年后,为响应国家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刘远峰回到水东老家,积极投身农村建设。

只要干得动,就还想自食其力

从2007年开始,刘远峰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南阳村村委会门卫。老人从新的村委会大院刚建好那年起,一直干到现在,12年了,平常吃住都在门卫室。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就是做饭吃饭的锅碗。房间有三样电器:一台大头电视机,一个小冰箱还有一个吊扇。“一个人烧饭吃不完就放冰箱里,下顿热热还能吃;偶尔看看电视能解解闷;风扇很少开,我还有把手摇扇……"老人笑着说道。

刘远峰居住的门卫室正好有个大窗户,一伸头便能看到大院的卫生情况,老人便自愿“兼任"起村委会大院的保洁工作。“刘老是个爱整洁干净的人,不管冷天热天的,看到大院里有垃圾,他都会主动拿上簸箕和扫把去清扫。"南阳村村主任沈银喜说起老人,满是钦佩。

刘远峰老人的妻子很早就去世,他含辛茹苦一人拉扯了5个子女。在子女纷纷成家后,刘老选择了独居。他总是怕给子女添麻烦,说自己只要身体还好,就还想自食其力。“我在自己收入的基础上来安排生活,不要求贪图享受。"刘远峰说道。

不麻烦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

在家人眼里,刘远峰是个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人。据老人大儿子刘仁清回忆,在他小时候,有一次爸爸去银行领取补贴钱,到家打开信纸才发现里面多出了100元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个缺衣少食的时期,他们家里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但是刘远峰当即决定将钱送返,他硬是走了几十里的路,在第一时间把钱如数奉还。我爸总说,不是自己的钱,坚决不能拿。你拿了,人家就要赔,不咱能给别人添麻烦!

生活中的刘远峰,极其简朴。衣服穿破了,缝补一下继续穿,从不舍得扔,现在家里还有不少几十年前的“古董级"衣服。对邻里,他总是很热心,好东西都是拿给别人先吃,自己却过得很清苦。平时上街买个菜,添置些生活用品,他也从不让别人帮忙带,都是自己骑上自行车,亲自去购置。即使已经84岁高龄了,刘老仍旧是耳聪目明,身体硬朗。

把器官(角膜)捐了,也是为党做点事

捐献器官和角膜的想法,刘远峰在十多年前就有了。“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人需要,好像社会需求不能满足,我没有其他能力,也就剩这把老骨头了。"说到这,老人激动地眼含泪花。

对于老人的想法,一开始子女们是惊讶、抵触的。但刘远峰坚持捐献器官和角膜,并多次告知儿女,说自己的事自己决定,不要儿女操心。为了让父亲不留遗憾,子女们最终还是答应了。

捐献书签订现场,刘远峰老人的五个子女全部到场陪同,他们有的还是专门从宁国赶来的。提起捐献的事,小女儿刘仁香瞬间红了眼眶:“我以后也要像爸爸那样,把自己的器官和角膜捐献出去,将爸爸的精神和行动传承下去。"

“我是一名老党员,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把器官和角膜捐献出来,也是为党做点事。"刘远峰在器官和角膜捐献志愿书上一笔一划地签上名字,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新闻推荐

暑期社区活动有趣更有益

为了丰富社区青少年的暑期文化活动,增强青少年课外兴趣,使他们的暑期生活更充实、更精彩,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广交良师益友...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