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宣笔厂 厂长张文年
身为宣笔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文年打破了“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不但把制笔技艺传给子女,而且在四里八乡培养了一大批宣笔制作的技工,将祖传制笔技艺倾囊相授。为了巩固传承人队伍和培养新人,他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并创造条件让技工们“走出去”,与同行保持技术上的切磋和交流。他热爱宣笔制作,随父学艺后,初攻修笔、装套,后学水盆,钻研制笔三十年,不但掌握了宣笔制作的全部技艺,而且在笔毫的脱脂、成形方面有所建树,将传统宣笔的制作工艺逐渐推向精微。他从技工干起,先后任宣州宣笔厂车间主任、业务副厂长、厂长等职。又多与各地同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先后开发了“玉骨冰心”、“雪山青玉”、“玉竹明珠”、“阳春白雪”、“长颈鹿”、“云鹤”、“白鹤”、“飞鹤”等优质宣笔品种,得到业内一致认可,已被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多次报道。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他不为利益所动,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原生态的制作技艺。所制宣笔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展览展示活动中屡次获奖,受到刘海粟、林散之、吴作人、启功、萧娴、亚明、陈大羽、武中奇等众多著名书画大师的青睐与好评。为了弘扬宣笔的传统技艺,几年来,张文年自筹资金逐步在宣城市溪口镇新建了1000平方的新厂,并开始着手建设宣笔博物馆。为了得到全社会对宣笔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支持,他不遗余力地在各类媒体和各项展示活动中,展示、宣传宣笔优良的制作技艺,努力扩大宣笔制作技艺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郎溪县十字镇城管分局
副局长陈志宁
从1997年到2017年,陈志宁任职于十字镇文广站。二十年间,一座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渐趋完善,9个村社区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电子阅览室全面对外开放。借助于民间文艺团体,结合上级文化下乡活动,十字镇综合文化站将文艺下乡作为提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从2011年起,十字镇每年举办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不少于120次。2018年,因工作需要,陈志宁从文广站站长调至城管分局担任副局长(主持工作),克服初期的不适应,陈志宁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十字城管分局是郎溪县唯一一个乡镇分局,日常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城区环境整治是常年性工作,占道商贩、流动摊贩常常屡禁不止。陈志宁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将老政府门口的违建拆除。这片区违建年数已久,所涉群众多,早年疏于管理,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现如今拆除困难。陈志宁是十字老熟人,片区老户都认识。为了此次拆违工作顺利进行,最初的一礼拜,他带领城管队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白天没人就晚上上门进行沟通,细述违建的危害,特别是消防通道阻塞存在的安全隐患,终于取得了9户人家的理解,在他们配合下,这片违建拆除工作于去年7月底完成。提到陈志宁,队员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热爱工作。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总是冲在城管队伍最前面,队员们都说,陈局在,遇到什么事都心里有底。城管队员工作任务重,经常加班加点,对待队员们,陈志宁总是关心的无微不至,从城管队员的个人生活到物业管理的保洁员的身体健康他都十分关心。除此之外,他还积极组织队员们参加冬训,参加理论知识学习,全面提高城管队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广德县誓节镇杨杆村倪村组
村民张大发
张大发现年65岁。4年前,妻子因生病瘫痪在床,他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家庭护理生活。妻子刚出院那会儿,为了防止妻子身上长褥疮,他让妻子在床上躺一会儿,过会儿再把她搬到沙发上坐一会儿,每隔两个小时就会给妻子换个地方。妻子患病后生活无法自理,张大发一日三餐喂妻子吃饭。患病导致妻子大小便失禁,无论严寒酷暑,张大发每天都清洗妻子的床单、衣物。妻子瘫痪后有时情绪暴躁,甚至会对张大发骂骂咧咧,他却十分体谅妻子的痛苦,依然坚持不懈地安慰和鼓励她。她天天为妻子进行全身按摩,带她进行康复锻炼。即便照顾着瘫痪的病人,屋子里从里到外也被他收拾得井井有条,家里没有一点异味。为了照顾这个家,张大发从不出远门,即使偶尔外出办事、看病,也总是匆匆忙忙办完后就赶回家照顾妻子。4年里,张大发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头顶的白丝、皲裂的双手,写满了人生的不易和沧桑,也见证了夫妻守望相助的真情。谈起来这么多年走过的路,张大发没有怨言,更多的是感恩,每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住在杨杆村,邻居大都是以前的熟人,隔三岔五就到我家来帮忙,没有他们,我们一家熬不到现在。”张大发说,来自社会和周围邻居的帮助,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渡过难关。如今,张大发的儿女都已长大成家,孩子孝顺,妻子情况稳定,苦尽甘来的他也时常叮嘱孩子们,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宁国市甲路镇甲路村长坞组
村民丁德干
丁德干多年来一直担任村民组长,深受村民赞许。他虽然年近六旬,但工作热情不减当年。他平时热心群众事务,善于团结邻里。他总是把村民的利益、村民组的事务放在首位。村民组里大小事,大家都愿意找他解决。2012年,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他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组织劳力。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脏活、苦活、累活他都是主动冲在最前面,从来没有怨言,主动带头去做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人树立榜样。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对本组一条3公里的出行道路进行拓展平整,为村村通道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自己也在工地上勤勤恳恳地干了一个多月。由于到长坞路途偏远、大山众多,为改善用电,当地进行高压线改,电线杆要占用群众的土地,丁德干积极进行协调,使道路尽早通车方便村民出行。现在到长坞组的道路通畅了,村民长久的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道路建设完成后,丁德干仍默默坚持后期管护工作。长路枫树下至长坞路段,路面硬化后,一直无人管理,路两侧杂草丛生、灌木林立,既不美观又阻挡行车视线,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丁德干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组织党员、村民自带割草机、自费汽油,顶烈日、抗高温用一整天的时间将该路段的杂草灌木清割整齐干净。
宁国蓝天救援队
队长徐友勇
2016年8月,徐友勇组织户外爱好者、无线电爱好者、政企单位人员、医生、退伍军人、共产党员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志愿者筹建宁国蓝天救援队,在灾难来临时,积极响应政府相关部门和蓝天总队的号召,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主动协助救援。宁国蓝天救援队筹备成立以来,徐友勇组织并参加过2016年8月25日长江望江段联合救援、9月1日祁门奇峰古道失联驴友救援等4次联合搜救;2018年2月8日朗溪朗川河溺水人员以及5月4日广德月湾失联人员共2次联合搜救。救援队共出动志愿者及队员7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间600多小时。在宣城市内,他组织参加过2016年12月24日青龙湾落水车辆事故联合救援、2017年3月26日港口沙场落水事故联合救援、2018年9月18日宣城水阳江水东水域搜索落水智障青年等共14次联合救援行动,共出动志愿者和预备队员4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间1800多小时。在宁国市内,他参加过宁国南山公园趣味运动会应急保障、龙舟赛水域保障以及元旦长跑志愿者保障等14次志愿者保障活动,共出动志愿者30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间1450多小时。他组织宁国蓝天救援队联合爱心单位联合开展关爱老年痴呆症患者及易走失人群,发起宁国黄手环行动,目前共采集信息和发放黄手环近600份,共出动志愿者3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间1500多小时,目前黄手环行动惠及人群超5000人。联合相关学校,发起公益送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进学校。2年来,在港口小学、汪溪中学等10个学校开展防溺水知识讲座,授课学生逾2000人,共出动志愿者30余人次,志愿服务近100个小时,防溺水惠及人群超500多个家庭。
泾县个体户
老板刘士兵
刘士兵今年33岁,之前一直在上海、南京做厨师。近几年,他与妻子回到了泾县,开了一家龙虾店。回到泾县,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勤劳本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夏天时,他们总是在店里放一些凉白开,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的场所;冬天时,他们准备许多热水,为需要的人在冬日里送去一份温暖……他们总是在默默地为这个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2018年11月18日,刘士兵的妻子发现有人撞上垃圾桶倒地,却半天没有爬起来,她将在楼上做事的丈夫叫来查看。刘士兵走进一瞧,发现这位伤者倒在地上,他想将伤者扶起来,但是发现他头上和鼻孔出血很严重,于是赶紧让妻子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期间,路上还有车辆来往,他就待在旁边给他撑伞,也帮忙指挥交通,让别人注意避让,防止二次碾压。这次事件还是隔壁的住户拍下视频发到了网络上,大家才得知,“撑伞哥”的事迹随之流传开来。
泾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
民、辅警黄荣、胡广龙、吴哲、何强
2018年2月25日16时许,泾县桃花潭镇桃花潭村马家组居民郑女士电话报警,称其与老公张某某发生争吵后,张某某抱着煤气罐进入房间并将房门反锁要自杀。黄荣、胡广龙、吴哲、何强接警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发现张某某在房间已经打开液化气阀门坐在旁边抽香烟,烟花随时可能点燃喷射的液化气,后果不堪设想。到达现场后,四人反复劝说无效后,当机立断,他们踹开房门,迅速冲入房间,夺下煤气罐并迅速关闭阀门,成功解决一起重大警情,避免了一起人间悲剧。他们的事迹得到了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宣城市副市长田扬畅等领导均批示要求予以表彰。
绩溪县长安镇马道村岭坦组
村民宋瑞时
1956年3月,21岁的叶大全与23岁的宋瑞时在家人的安排下完婚。新婚第二天,叶大全便应征入伍去了上海,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一对年轻夫妻就此分隔两地。1958年,部队的通讯设备因雪天损坏,从事电工的叶大全维修设备时不慎从高处跌落,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下肢截瘫,落下了终身残疾。叶大全也因此退役回到了家中。叶大全不仅失去了劳动力,也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未曾相聚过的夫妻,再次见面却是这样的场景。这对于年仅25岁的宋瑞时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叶大全多次劝宋瑞时离开这个家,不想让年轻的她背负一辈子的重担。看着床上痛苦的丈夫,望着这个贫困的家庭,宋瑞时发誓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撑起这个家,重新燃起丈夫活下去的希望。宋瑞时强忍着泪水,告诉丈夫:“不要怕,还有我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此,每天为丈夫喂水喂饭、接尿端屎、擦身洗澡、翻身穿衣成了宋瑞时必不可少的功课。夏天天气太炎热,她怕丈夫生褥疮,每天给丈夫清洗的次数增多。正是因为她的悉心照料,患病多年的叶大全从未长过褥疮,一身清清爽爽。她要找到丈夫的生理规律以及饮食规律,摸索着丈夫的习惯。丈夫身体的不便,家庭里里外外事务的繁重,再加上经济的拮据,让宋瑞时身心俱惫。大家都入睡的时候,宋瑞时还在收拾家务。大家还没起的时候,她早早就起来照顾丈夫。刚瘫痪时,叶大全自暴自弃,经常对宋瑞时发脾气。宋瑞时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有因此责备丈夫,反而安慰起了丈夫,也会讲些笑话逗他开心。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宋瑞时也独自流泪,但是她仍旧坚定地守在丈夫身边,咬着牙挺了过来,对丈夫不离不弃。这一撑就是60年,2万多个日日夜夜,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满脸皱纹尽显沧桑,这么多年来,她不敢生病,不敢出远门,生怕照顾不好叶大全。
旌德县蔡家桥镇乔亭村
贫困户刘春兰
刘春兰今年57岁。1岁时,她不幸身患小儿麻痹症,受当时医疗水平和家庭条件的制约,刘春兰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自此行动不便。一张轮椅,一坐便是大半辈子。双腿的残疾限制了刘春兰的行动,却并未限制她对生活的热爱。虽然行动不便,但刘春兰还是主动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院子里也是种满了花草,屋内屋外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邻居李永金说:“和刘春兰隔壁相处了几十年,她为人和善,也很勤劳,虽然两条腿行动不方便,但菜园里、家里都打理得有条有理,咱们看在眼里也很是佩服。”去年8月,刘春兰在医院就医期间,无意间看到了遗体捐赠的宣传牌,一个惊人的想法在她心中悄然滋生。回到家中不久,刘春兰便联系上了旌德县红十字会,向他们表达了自己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想法。起初,她还担心红十字会只接受健康遗体的捐赠,红十字会给的答案让刘春兰更加坚定了捐赠的信心:“红十字会的人告诉我病体也可以捐赠,而且还有好处,还能研究病因,发明药物。”对于刘春兰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想法,家人大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唯独侄子因为感情上接受不了,迟迟没在捐赠协议上签字,但最终也被刘春兰说服。刘春兰的哥哥刘炳根说:“一个人一辈子,离开了还能做点贡献,这是对党和国家的报答。”受到妹妹的启发,过两年,他也要去红十字会捐献,要为医学事业、为后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2018年9月21号,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刘春兰和旌德县红十字会签订了眼角膜和遗体捐赠协议。
旌德县国安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
馆长姚国安
惊奇、震撼,让人眼睛一亮!人们所赞叹的,是姚国安20年心血收藏的4000件木雕文物。旌德县国安木雕馆规模之大、藏品之精让参观者震惊,全国各地慕名前往的人络绎不绝。馆内这些古典木雕有传统吉祥图案、历史人物典故,戏剧场景,木雕材质各异、流派纷呈,记录着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精妙手工技艺,这是姚国安20年心血收藏的成果。今年57岁的姚国安自小就对木雕痴迷,爱好书画,因为从事装饰广告设计需要到处跑,期间,对看到各类稀奇的木雕老物件爱不释手,于是慢慢地走上了收藏之路。多年来,他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浙江东阳、温州乐清、福建龙岩、广州潮州以及湖南、江西、苏州及皖南等全国盛产木雕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时为了一块板子驱车上千公里也在所不辞。藏品多了,姚国安就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方面为了方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木雕文化,方便大家学习交流,同时也为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姚国安决定在旌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木雕馆。在开馆不到半年时间里,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都有不少人的木雕爱好者慕名而来,不管认识与否,他都热情相待,期间免费接待全国各地2000余名青少年,义务讲解近200余场,去年4月,国安木雕馆被列为旌德县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姚国安如醉如痴沉浸在木雕世界里,随着知名度的大增,外地许多人想让他带着木雕出去布展落户,面对诱人的条件,他不为所动。他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他要为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我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住传统文化”。20年的收藏生涯,姚国安始终秉承着一种执着和坚持,坚守着一份匠心的精神,如今他投入收藏的资金已达千万元,即使在经费紧张时,他也没舍得卖过一件藏品,好在全家人都支持他的事业,这也成为他的一个动力。去年他卖了辛辛苦苦打拼十多年的广告公司,将全部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木雕收藏中来,一门心思当他的“木雕收藏家”。
新闻推荐
我叫程俊,家住宁国新村小区26栋,在超市工作,家中有个5岁的儿子,生活还算过得去。为了能给他更好的生活,我努力的挣钱养家...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