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强力推动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

宣城日报 2019-01-25 10:36 大字

本报讯2018年以来,全市各地坚持以实施林长制为总牵引,严格落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综合施策,提升“五绿”总体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

治理体系呈现新变化。林长制较好解决了队伍不稳定、管护不及时的问题,特别是乡村林长从过去的只管防火,到现在管种树、管护林、管发展,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山由过去的林业部门一家管变成党政领导一起管;由一家一户管变成全社会共同管;由“管不好”变成“管得好”;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变成“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形成了市县林长抓示范、乡村林长抓实施、“民间林长”抓经营的生动局面,有力促进了林区发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持续增绿取得新成果。以增绿增效行动和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抓手,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以城镇绿化提档、道路绿化提标、水系绿化提升、农田林网提质“四提”为主要内容的国土绿化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市本级及县市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意见》,财政预算安排31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等以奖代补,2018年全市完成营造林117.2万亩,是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5倍。

突出护绿促进新提升。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核心任务,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修复力度,全面提升森林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颁布实施《宣城市湿地保护规划(2016-2025年)》,编制了投资总额20亿元的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出台了《宣城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方案》,对重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推进“8040”工程;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新认定二级古树341株。

严格管绿实现新提高。落实各级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禁止毁林种茶的通知》和《宣城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制,全市病虫害防治“四率”全部达标、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4‰。强化执法监管,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始终保持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灵活用绿带动新发展。把推进林长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推动“林业+”、“森林+”。市级每年培育10个竹产业、10个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森林旅游示范点。各县市区结合自身特点,围绕三大产业,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林业优势资源变优势产业。其中,宁国市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依托“互联网+”,以“买全国、卖全国”模式为方向,全面提升山核桃、竹业、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精深加工能力,方塘乡大力发展森林观光休闲旅游,依托红杉林和“皖南川藏线”,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达1.5万元。

创新活绿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林长制为牵引,推动林业改革的深化。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试点推行林地经营权证发证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创新金融支持林业模式。积极引导林农参与股份制改革,有效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全市股份制经营面积达到150万亩,占集体林地的15.2%,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4276个,经营面积238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24.2%。

惠农富民彰显新成效。实施林长制,创新林业扶贫机制与模式,大力抓好生态扶贫、产业扶贫,荒山变青山,青山变宝地,群众由过去“卖树木”转变为“卖生态”,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群众幸福靠山。全市96个贫困村完成造林、森林抚育6.31万亩,帮助有能力的30户贫困户新发展木本油料林、竹林、苗木花卉等特色经济林103.35亩。(本报记者顾维林)

新闻推荐

执行遭遇伤病 和解显现温情

“陈法官,你放心,等我的身体好些了,家人把核桃一卖出去我就把钱还上,谢谢你们!”近日,在宁国市某街道的一间小屋里,躺在病榻上的...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