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公管局创新方式打造监管新格局

宣城日报 2019-01-18 10:37 大字

宁国讯近年来,宁国市公管局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为抓手,创新监管方式,五举措打造监管新格局。

注重源头监管。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制定出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审批权限》《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及货物和服务项目交易操作规程》,进一步明晰了决策、审批、操作、服务、监管各方主体的职责和流程,从源头上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的体制机制。

强化过程监管。加强备案管理,杜绝招标人和代理中介擅自修改范本招标采购文件条款、人为设置投标条件门槛等现象,严把招标方式选择关,确保依法依规公平竞争;强化标前审核,制定了相关制度,加大公开招标工程项目及PPP项目的造价清单审核力度;着力构建以公管局为主导,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对围标串标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打严治,重点开展了开发区工程建设、乡镇工程建设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严管标后。在对项目关键人员实行IFA(人脸识别系统)网络考勤的基础上,常态化开展项目施工现场标后“飞检”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标单位标后履约情况的监管力度,打击假借资质、非法转包分包等不法行为。

创新立体监管。学习借鉴先发地区成功经验,牵头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大队,并同市交通、水务、住建、财政等相关单位签订委托执法书,由公共资源交易执法大队牵头联合执法,委托部门对执法大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实行“见章盖章”,极大地提高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有效改变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九龙治水”的局面。

加强信用监管。创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了“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将参与主体的基本信息录入信用信息库;共享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库对公共资源交易各方的信用信息进行动态收录,在招投标活动过程中,业主、招标代理中介机构、投标企业均可在相关网站上查询到交易各方的信用信息;共惩失信当事人。联合信用办,将信息库纳入全市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公开信用信息,建立完善诚信“红黑榜”,以“互联网+信用”对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有严重违法违规、违约失信行为的当事人实施跨区域、多部门联合惩戒。

打通“最后一公里”监管。积极探索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建设,培育和发展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农村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将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级,加快建设宁国全市统一的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重点探索建立镇、村两级农村工匠库,统一纳入市级交易平台进行备案管理,规范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村工匠、施工队伍以及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农村工程建设。进一步规范村级小额工程交易和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流程,简化小型涉农项目审批及招标流程,建成上下联动、分级交易、统一规范的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打通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全覆盖“最后一公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魏明亮)

新闻推荐

宁国山核桃产业推进“林长制”促升级

本报讯为了促进山核桃产业绿色健康发展,近年来,宁国市以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该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该...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