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界有纠纷 村干巧调解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2-25 13:00 大字

■ 本报星级记者胡明兵

农村承包地界线纠纷、宅基地界线纠纷、山林界线纠纷很常见,本报记者在长期采访中了解到,因界线复杂,镇村干部处理时头疼不已,不少纠纷演变为长期信访案例。而宁国市河沥溪街道长虹村最近成功调处一起土地界限纠纷,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今年12月3日上午,河沥溪街道长虹村梅村组村民陈某、王某两人来到村委会,表示两人的土地界线不清楚,双方已经争论了很久,都未能商量出结果,现在让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

长虹村两委干部详细了解基本情况后得知,陈某、王某两家的土地原本相邻,修建高速公路占用了两家部分土地,王某认为,剩余土地全是他家的,陈某却认为,剩余土地中应该还有一部分是他家的,双方矛盾因此产生。

长虹村两委对此非常重视,让村支部委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胡为祥,同两位村民一起来到争议地块,在现场亲自测量土地面积,后翻阅最新颁布的农村土地确权权证,现场比对,确定纠纷土地面积为0.064亩,土地经营权为陈某所有,王某在不清楚具体情况下使用了该块土地。调解委员会跟两位当事人讲清道理,最后双方均认可了这一事实。

胡为祥告诉记者,因为陈某剩余的土地只有几十平方米,且耕种起来非常不方便,基本没有实际价值。而王某家剩余的土地比较多,陈某家的这点地挡在王家地旁边,王某耕种也不方便。考虑到村邻友好,村调解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后,陈某同意以1800元的价格将该块土地流转给王某使用。

看起来棘手的纠纷能成功化解,胡为祥认为,首先是要脚踏实地调查走访,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真实材料,矛盾双方才能认可,其次是村干部要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能取得双方信任。 “其实很多事情,认真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胡为祥说。

新闻推荐

全面推行路长制

近日,宁国市汪溪街道办事处对境内90余千米的“四好农村路”全面推行了路长制。该办事处以主任为总路长,6个联系村领导...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